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十一五规划对煤炭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和谐社会,煤矿安全是煤炭行业和谐发展的第一要务。煤矿安全立法相对滞后,现行法律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加强煤矿安全立法。加强煤矿安全司法力度,对有效预防煤矿安全事故意义重大,同时应积极开展煤矿安全制教育,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治意识。强化煤矿安全执法力度,执法必严,是保障煤矿安全的关键环节。

  • 标签: 矿山安全 和谐社会 法制化
  • 简介: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利用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新方法─—生物接触氧化。其中心处理构筑物是接触氧化池,池内装有多种填料。从监测结果分析,虽然处理后水质都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但BOD5的去除率比较低,只有69%,由于监测是在试运行刚结束进行的,如果一切运行正常,BOD5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生物接触氧化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生化处理方法,对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较好,且处理后的污水还可进行灌溉、建筑、冲洗等重复利用。

  • 标签: 生物处理 污水处理 水处理厂 工艺流程
  • 简介:大港石化公司采用联合生物处理含油污泥,对使用好氧、厌氧工艺处理含油污泥的结果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先进行好氧处理然后脱水再进行厌氧堆肥工艺处理含油污泥,除油率达到97.6%,除磷、钾的指标低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的要求外,其他指标均符合该标准要求,且避免了二次污染。

  • 标签: 大港石化公司 炼油厂 联合生物法 好氧 厌氧 含油污泥
  • 简介:<正>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8月31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安全生产的决定。新《安全生产》(简称新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摆位、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监管定位和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等4个方面入手,着眼于安全生产现实问题和发展要求,补充完善

  • 标签: 生产经营单位 基层执法 事故隐患排查 责任保险 监督管理职责 生产管理工作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大法”,更是我们下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纲领。

  • 标签: 《安全生产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水 学习 安全生产工作 依法治国
  • 简介:生物吸附处理水体中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得出微生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机理比较复杂,与离子交换有密切关系;常用吸附等温线评价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由于研究的历史比较短,生物吸附的工艺应用、机理分析、生物粒化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使其应用于工业生产。

  • 标签: 生物吸附法 水体 微生物 重金属 离子交换
  • 简介:徐州市组织了一场新《安全生产》知识考试。自新安颁布以来,徐州市安监局高度重视对新安的学习宣传和贯彻。继聘请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支同祥司长为全市市、县、乡三级政府负责人、三级安监系统执法人员,市各有关部门、市直企业以及中介机构负责人等近600人,作了新安法学习贯彻辅导后,又组织全市安监系统300余名执法人员均参加了新《安全生产》知识的考试。

  • 标签: 《安全生产法》 徐州市 考试 组织 国家安监总局 执法人员
  • 简介: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建国50年来第一部安全生产法律--,从根本上改变了安全生产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是实施两年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依然存在,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可见该对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不大,难以遏制事故高发,其中的原因何在?

  • 标签: 《安全生产法》 法律 安全管理 安全事故 安全隐患
  • 简介:运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获得太湖水体中铜的急性水质基准值为1457μg·L^-1,慢性水质基准值为326μg·L^-1;不同类别物种敏感性存在差异,无脊椎动物较脊椎动物更敏感,甲壳类敏感性大于鱼类.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与传统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相比,更全面合理地考虑多种毒性效应,曲线拟合效果好,受数据量大小影响较小,结果更加稳定.研究结论可为铜水质标准的修订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水质基准 太湖
  • 简介:新西兰新《职业安全健康》(TheHealthandSafeyatWorkAct)已于4月4日正式生效。此法是新西兰改革蓝图的一部分,旨在到2020年将新西兰严重职业伤亡至少降低25%。该法规定,雇主对员工和可能受到作业影响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负有主要责任。雇主的主要责任包括:提供无安全健康隐患的工作场所,保持工作场所安全;建立、维持工作安全体系。

  • 标签: 职业安全健康 新西兰 生效 工作场所 健康隐患 安全体系
  • 简介:无锡市邀请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邬燕云近日在锡举办了两场新修正的《安全生产》专题讲座。邬燕云副司长结合多年来的立法工作实践,系统阐述了《安全生产》修正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和主要的修改内容,深入解读修正安全生产对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诠释“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核心理念,并从强化安全生产的摆位、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强化责任追究、完善应急救援等十二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新《安全生产》的主要立法体现。

  • 标签: 《安全生产法》 专题讲座 无锡市 国家安监总局 安全生产监管 生命财产安全
  • 简介:盐城市出台了十项举措,加大新《安全生产》的学习与宣传力度,服务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创新宣传活动载体。同时,还抓紧修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规定。一是认真做好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对已发布的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相关制度规定和规范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有抵触的及时修正废止;二是对照新《安全生产》中新规定和新要求,研究制定相关规范,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强化执法计划管理,完善自由裁量标准;三是及时更新行政权力库,同时对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依法进行调整,使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公开透明.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确保制度长效化、程序合法化、执法规范化,确保新《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 标签: 《安全生产法》 盐城市 度规 套制 执法程序 行政权力
  • 简介:纳米银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银的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银的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银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银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的纳米银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 标签: 纳米银 抗菌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导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的程序和规范,筛选了我国广泛存在的淡水水生生物物种,收集现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结合课题组实验得到的部分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分别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SSR)、物种敏感度分布(SSD)以及澳大利亚的水质基准技术方法对我国六价铬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了推导。获得了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六价铬的双值基准,3种方法得到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23.97、22.84、29.06μg·-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4.63、1035、9.00μg·-1,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与美国的基准值有一些差异,建议使用SSD推导CMC值和CCC值。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用的基础资料。

  • 标签: 六价铬 淡水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基准最大浓度(CMC) 基准连续浓度(CCC)
  • 简介:国家局政法司副司长石少华的学习《安全生产》专栏文章之三:《安全生产的基本大法》,论述了《安全生产》的法律性质及其法律地位。罗云教授的《数字化安全生产》,角度独特,表述新颖,对掌握该的内容实质颇有帮助。

  • 标签: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法 法律性质 法律地位
  • 简介:目前广泛使用的水质基准推导方法—物种敏感度分布存在曲线拟合模型不确定、曲线拟合效果不佳、种内差异欠考虑、基准值不准确等诸多问题,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构建了太湖水体中5种重金属Ag、Pb、Cd、Hg和Zn的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保护水生生物的急性水质基准分别为1.079μg·L~(-1)、637.973μg·L~(-1)、19.465μg·L~(-1)、8.729μg·L~(-1)和105.506μg·L~(-1),慢性水质基准分别为0.108μg·L~(-1)、63.797μg·L~(-1)、1.947μg·L~(-1)、2.340μg·L~(-1)和52.753μg·L~(-1);不同类群间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度存在差异,不同重金属对同一类群生物的毒性也存在差异;通过与国内外已有的重金属水质基准值比较,发现水质基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目前基于国外水质基准或我国整体水域特点来制定的太湖水质标准,往往造成对太湖水生生物欠保护或过保护的状况。

  • 标签: 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重金属 太湖
  • 简介:集气站是天然气集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保证天然气输送的前提。根据气田集气站的现场生产实际情况,从人员-环境-管理-设备及管线4个方面构建集气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建立4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集气站的本质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基于此方法开发了"采气厂区域安全评估系统"软件,通过该软件计算集气站本质安全程度,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整改和建议措施。将软件应用于苏里格气田第五采气厂。结果表明,将模糊层次综合评判作为集气站安全评价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 标签: 安全管理工程 安全评价 集气站 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