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在某型发动机进口空气测量中,设计了一种组合测量耙,对发动机进口空气场和附面层压力分布同时进行测量。组合测量耙的测点分布依据飞行台被试发动机附面层特性模拟计算结果,结构形式有效减少了测量耙的数量及安装空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组合测量耙测量数据计算的空气,与被试发动机理论设计的空气基本一致。介绍了组合测量耙的研制过程、附面层模拟计算、测量方案布局及试验结果,并例举出附面层测量结果及空气算结果。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空气流量测量 附面层测量 组合测量耙 飞行试验
  • 简介:分离涡数值模拟方法(DES)在物面附近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在其他区域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兼具前者计算量小的优点和后者能模拟大分离湍流流动、计算精度高的优势。论文分别采用RANS和DES方法对舰船空气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所得流场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说明DES方法对大分离流动具有更强的模拟能力,更加适用于舰船空气场预报。

  • 标签: 脱体涡 大分离流动 舰船 空气流场
  • 简介:论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用过氧化氢作为推进剂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流量测量可采用的方式.提出了压差孔板流量测量和角接取压结构在过氧化氢/煤油发动机试验中的应用技术.针对过氧化氢/煤油发动机试验中流量测量提出了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 过氧化氢/煤油 孔板流量计
  • 简介:新型内埋通风口的进气流用传统方式无法测量。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内埋通风口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标准k—s湍流模型,分析了飞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变化对内埋通风口进气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飞行马赫数一定时,高度越高,进气流越少;通风口进气流速基本不变;内埋通风口进气量与外界大气的密流成正比。②通风口进气流随飞行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加,但跨声速飞行时进气流增幅较大,亚声速和超声速飞行时进气流增加缓慢。

  • 标签: 内埋式通风口 进气流量测量 飞行高度 冷却通风系统
  • 简介:给出了对流冷却缝槽的流量系数的实验结果及符合实验结果的经验关系。分析了对流缝槽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压力损失情况。对流气冷却是一种比传统的气冷却先进的室壁冷却技术,它在气前扩充和强化了冷却流的对流冷却作用。用于高温升燃烧室的冷却中,可解决燃烧室空气分析的尖锐矛盾,又便于实现双层浮动室壁结构设计,以减小和释放室壁的热应力,增长燃烧室的寿命。

  • 标签: 高温升燃烧室 对流 气膜冷却 流量系数 缝槽 发动机
  • 简介:某型飞机环控系统空气散热器性能试验的管路出口排气总声压级达到了130dB,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依据小孔喷注消声原理设计了一种复合式小孔消声器。该消声器适用于高流速、高低温环境,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降噪性,可为其他管路气流噪声的消声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消声器 试验 噪声控制
  • 简介:为满足新型吸气发动机研制对于试验系统高压大流量超声速来流模拟条件下气体流量的准确测量和现场校准的迫切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高压、大流量p.V.T.t法和比较法的流量现场校准装置(以下简称现场校准装置),通过原级p.V.T.t法与次级标准音速喷嘴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压力3~23MPa和流量1~60kg/s条件下音速喷嘴流量系数的校准、溯源和试验系统空气准确测量,高压空气流量现场校准装置扩展不确定度为0.84%。

  • 标签: 高压大流量空气 现场校准技术 p.V.T.t法 校准装置
  • 简介:本文概括了设计及工艺上的因素对空气雾化喷咀喷雾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燃油流路是最重要的,包括燃油成均匀性,环形间隙均匀性,轴线相交,燃油旋流角以及燃油通道出口边缘形状和缺陷。空气路对影响,但较弱些,轴线相交是重要的,空气扰流器的叶片数目(尤其内扰流器)不可大少,外空气罩边缘应为圆角。

  • 标签: 燃烧室 燃油喷咀 喷雾分布 均匀性 燃油流路 航空业
  • 简介:采用放大的叶片模型,利用大尺寸低速线性叶栅风洞进行实验,测量了涡轮工作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处6排气孔的流量系数,研究了不同吹风比、密度比和雷诺数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二次流与主流的动量比来描述气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较为恰当。该参数可以综合吹风比和密度比的影响;(2)气流量系数随动量比的增大而增加,在小动量比下,影响尤为明显;(3)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处气孔的流量系数有较大的差别。表明气孔出口处的流动状态对流量系数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涡轮叶片 气膜冷却 动量比 实验 流量系数
  • 简介:以高温高压燃气加热高压纯空气为研究背景,用平均温差法对气-气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进行结构方案设计,采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法对换热器传热进行校核计算。设计换热器为圆柱形筒壁结构,出口为渐缩型喷管结构,采用半轴比为2/1的椭圆形热管。

  • 标签: 高温高压 热管换热器 结构设计 设计计算 校核计算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空气舵力/联合试验,研究空气舵工作状态下气动载荷和温度载荷的试验模拟方法,达到考核空气舵综合响应特性的臼的。介绍了窄气舵气动载荷和温度载荷的试验等效模拟方法、施加方式以及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说明了试验的温度控制点、位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布置情况和位置选取的方法,对整个试验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阐述,并从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 标签: 空气舵 气动载荷 联合加载 力/热联合试验技术
  • 简介:表面测试技术由于其高频响特点,且能反映边界层从前缘到尾缘的连续瞬态变化过程,在边界层测量中很具优势。概要介绍了表面的使用方法,深入探究了表面探针测量的不确定性,发展了一套表面测试技术的使用方法。利用多通道表面探针测试技术,研究了某一负荷分布下边界层的发展过程,准确捕捉到了边界层的分离和转捩位置,表明了表面探针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标签: 表面热膜测试技术 边界层测量 表面热膜探针 边界层分离 边界层转捩 涡轮叶片
  • 简介:针对某型流量调节器及泵压供应系统,建立了描述其动态特性的频域分析模型,研究系统在出口压力扰动下的频率响应特性以及系统的固有稳定性.结果表明调节器在系统中的位置对系统高频范围内的频率特性影响很大.当供应系统总压降保持一定,增大出口局部流阻的压降能降低系统的谐振峰.当出口局部阻力较小,管路长度比例合适时,系统能够出现自发的不稳定.出口局部阻力越低,系统的总管路长度越大,则系统稳定性越差,不稳定的管路长度比例区间就越大.系统产生不稳定的机理是,在合适的管路长度比例下,调节器第二道节流口所分成的两截管路的声学频率相匹配,且流量调节器处于固有频率的压力波腹,滑阀始终受到频率一致、较大幅值的脉动压力的作用,使得滑阀在固有频率下产生明显的随动响应,对系统形成正反馈.在系统的阻尼耗散作用不足时,形成了耦合的不稳定系统.

  • 标签: 流量调节器 泵压式供应系统 频率特性 稳定性
  • 简介: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的喷气推进技术研究就走在世界前列。随后试验成功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正好适应了疯狂备战的纳粹德国研制更快速作战飞机的需要。于是,开发新型战斗机的工作在战争全面爆发前便已展开。然而,当第一种实用喷气战机Me262试验成功时,德国的空中优势己开始衰落,最高当局的盲目无知又将其引向歧途。

  • 标签: 喷气式战斗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 作战飞机 空中优势 推进技术 战机
  • 简介:对气动喷嘴下游雾场及脉动速度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一组结构大致相同但具有不同气流脉动强度的气动喷嘴作为试件,利用PDA(粒子动态分析仪)等测试仪器对试件出口后的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强化气流紊流脉动对气动喷嘴的雾化有好处,使其雾化颗粒直径变小。

  • 标签: 气动喷嘴 紊流脉动 雾化 液体燃料 气流脉动强度 实验研究
  • 简介: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优化了恒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闭中冷回布雷顿循环的中间压比分配和高温侧换热器、低温侧换热器、中冷器及回器热导率分配,得到了循环最大热效率;通过进一步优化总压比,又得到了双重最大效率.最后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一些重要参数对循环优化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布雷顿循环 回热 中冷 不可逆 有限时间热力学 效率优化
  • 简介:在过膨胀火箭发动机喷管中,当壁面气流压力与环境压力之比达到一定值时气体会从喷管壁分离。这种气流分离及其理论预估是过去十年中试验和理论研究的课题,而且为预估气流分离而建立的各种模型和所做的各种假设已经得到很大发展,既有理论模型,也有纯经验模型。本文借助于在DLR(德国航空航天研究)所建立的数据库,对不同模型进行了论述,几乎包括了所有公开发表的气流分离数据。本文对一种新的、更加准确的分离准则提出了看法。试验时,在喷管中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气流分离现象,即自由激波分离和受限激波分离。对这两种现象都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描述了压缩波和膨胀波。对于自由激波,排气羽流中可以产生三种不同的激波结构:有规则的反射激波、马赫盘及帽状激波。这些激波除了存在于过膨胀喷营外,在满流喷管中也存在。对现有火箭发动机喷管,如SSME或火神号发动机喷管,所得到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照片在定性方面是一致的。对不同类型的激波现泉进行了讨论。另外,对至今还未深入了解的受限激波分离现象也给出了解释,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结果是喷管型面的形状极大地影响着气流分离的形式。根据气流分离得到的这些结果,提出了对侧向载荷产生原因的看法。

  • 标签: 发动机 喷管 气流分离
  • 简介:为研究环境实验箱在升、降温过程中气流组织与围护结构的耦合传热计算方法,对UC240环境试验箱进行实验,测量其速度场分布和升、降温曲线,并以实测值作为边界条件,利用CFD方法对环境箱气流组织和围护结构的耦合传热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FD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尤其是壁面温度曲线,误差不超过4℃。送风温度可以根据蒸发器理论或加热功率和回风温度,借助UDF功能而动态确定,这反过来可以对蒸发器或加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环境实验箱 气流组织 围护结构 耦合传热 CFD UDF
  • 简介:以石英灯管为加热元件进行了烧蚀防护结构试验研究,对比了热流计不同布置方式下的试验结果差异,分析了烧蚀试验特性对热流计不同布置方式及石英灯管正常工作的影响,开发了基于石英灯辐射加热的烧蚀防护结构试验技术,打造了全尺寸烧蚀防护结构地面试验平台,同时开发了热流一电压控制模式切换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安全可靠全尺寸烧蚀防护结构地面试验技术。

  • 标签: 烧蚀热防护结构 地面热试验 辐射加热 热流密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