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概述了K1火箭推进系统及其研制情况。目前随着推进系统各主要组合件考核的完成,首枚火箭即将完成。已经完成的组件图样表明推进系统是可行的。

  • 标签: K-1火箭 推进系统 NK-33/NK-43发动机 研制状况
  • 简介:阿丽安5型火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鉴定飞行试验的成功是欧洲未来太空运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型运载和它的演变型将在后十年的航天发射市场占据领导角色.进一步的改进需要有突破性的设计概念变革;只有以部分或全部可重复使用性为基础,才可能降低成本:可以预计在2015年左右阿丽安5的后继型必定可重复使用.相应地,所需的几项新技术主要涉及气动热力学、先进结构和材料、可重复使用动力系统,健康诊断系统等.为此,ESA已建议未来运载技术计划(FLTP)的目标是:确认运载可重复使用性的优势;鉴别、开发和评估新一代低成本运载研制所需的技术;精心编制地面和飞行试验与验证大纲,要求在运载研制阶段和进一步进行验证试验之前可达到足够的置信度;通过分析候选的运载方案及技术研究项目的综合。为拟于2007年启动的下一代运载的欧洲研究计划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FLTP的目的在于借助于三项中心工作解决以上问题:系统概念研究技术开发地面及飞行验证试验技术要求在对未来任何欧洲主要新型运载研制作决定之前,第一阶段持续三年时间的一项两阶段研究计划将会获得对未来运载系统构型、可行性和总体优势的清晰了解.

  • 标签: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动力系统 欧洲 计划
  • 简介:为执行克林顿总统94年8月5号的航天运输政策,NASA决定研制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RLV),主要努力放在单级入轨(SSTO)结构。航天局目前的计划是验证能满足SSTO工作性能要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先进的长寿命、低维护防热系统;可重复使用低温贮箱(如铝—锂复合材料和石墨复合材料贮籍);复合材科主结构和贮箱间结构;自动的或独立的检验、发射、飞行控制、制导、导航与健康监测以及先进的推进装置。RLV的推进装置要求比冲高,可操作性和坚固性好以及高的推重比。NASA的RLV计划将鉴定数种发动机型号,不仅有全低温的(氢—氧)。而且有双燃料的(由烃—氢—氧过渡到氢—氧。)不过,要研制所提出的任何一种全尺寸发动机结构并验证其是否能满足SSTO工作的性能、质量、可操作性和坚固性准则,在资源和手段上都是很不够的。

  • 标签: 运载器 发动机
  • 简介:本文以文图并茂的方式介绍日本新型运载火箭H—IA的研制情况,逐渐完成运载火箭的系列化,以适应未来空间运输任务的需要.

  • 标签: 宇宙开发 火箭 H—ⅡA 火箭
  • 简介:前苏联第一代运载火箭是在洲际弹道导弹R7上改进的,该导弹于1957年8月22日首次发射成功(图1)。有效载荷为3吨的火箭研制,开始于五十年代初,到1953年底,对提议的REP方案进行了审查,将有效载荷增加到5.5~6.0吨。在R7火箭基础上,研制了一个带有空间试验卫星的运载火箭。

  • 标签: 运载火箭
  • 简介:综述了欧洲小型运载火箭Vega的研制进展,包括Vega的研制目标、发劓市场预测、运载的总体结构和所采用发动机,最后介绍了Vega的最新研制情况.

  • 标签: 运载火箭 VEGA 研制
  • 简介:目前,美国正在用大力神和航天飞机两个系统加速进行地球转移轨道4540kg至9080kg的有效载荷方案研究。实践证明,这两个系统需要较高的发射费用。美国政府也已决定,不对新的系统诸如国家运载系统等做进一步研究,当然主要还是研制费用太高的缘故。本文主要介绍了低费用运载火箭方案——把4540kg到9080kg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转移轨道;从现有的硬件入手,尽可能地缩小运载火箭的研制费用。这类运载火箭不仅包括了固体火箭的下面级,而且还包括了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火箭的上面级。在对其性能研究的同时,对发射场的运作情况也进行了探究;以便于把发射场制约在原大力神和航天飞机的发射基地之上。这一研究表明:可以研制和生产这些低费用运载火箭,并且在现有的基地发射。因此也可节省用来建造新发射场的那笔费用。所以,这一方案大有希望缩减运载火箭的发射费用。

  • 标签: 大中型运载火箭
  • 简介:10月9日,专门修理并集成舰船及核潜艇的Zvezdochka机械造船厂展示了他们刚刚开发成功的一种新产品。他们将一个用于发射“安加拉”火箭的发射台交付给用户——赫鲁尼切夫(Khrunichev)国家太空科学生产中心(GKNPT)。这个巨大的发射台长宽各14米,高5米多,由16个重20—50吨的巨型模块组成。目前,结构将被拆卸运往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安装。Zvezdochka船厂仍将参与发射台的集成工作及相关自动试验。

  • 标签: 俄罗斯 运载火箭 军事装备 核潜艇 火箭发射台 可靠性
  • 简介:描述了先进的燃料和氧化剂泵驱动涡轮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正在研究将这些新结构所体现的技术应用于目前正处于初级设计阶段的美国政府属下的国家运载系统的主推进系统。该系统的主发动机将使用一个气体发生循环,产生高于272,400kg的推力,并具备节流能力。泵驱动涡轮的设计要求由先进的气体发生发动机循环所限定,要求有很高的比功以减小气体发生系统的流量并增大比冲。高功要求与低温泵所需的相对低转速结合起来,导致涡轮级的高负荷。介绍了详细的设计过程,以及燃料和氧化剂涡轮的最终基本结构。还描绘出叶片静压力分布以及流量特性。所描述的涡轮设计方案是各工作成员成功合作的结果,其中来自不同组织的许多设计人员以互助合作精神工作在一起。两种涡轮结构都采用“非常规”的高旋转叶片(约160。),预计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在成本和性能方面都具备很大优势。

  • 标签: 涡轮泵 涡轮
  • 简介:对将来的空间运载系统来说,关键是要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对各种运载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总体结构和推进系统先进的单级入轨运载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本文将介绍所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循环方式,接着针对各种循环类型的发动机进行运载/推进系统组合分析,旨在确定将来的单级入轨运载推进系统和与之相关的热力循环方式。现有的和已提出的具备完成单级入轨任务的发动机动力循环方案在此也做了阐述。

  • 标签: 单级入轨 发动机 循环
  • 简介: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在发展运载火箭推进技术方面各自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集中发展低性能的燃气发生循环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技术问题少,易于研制;而前苏联则采用富氧涡轮驱动气体的高性能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RD-170吸取了前苏联三十多年进行分级燃烧循环的研制经验。本文将简要介绍从RD-253(1965年首次使用的高压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到RD-170高压涡轮泵燃烧室设计方面的发展。文中还将介绍RD-170的工作特性,可操作性及在制造,试验和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此外,还要介绍健康诊断监控和寿命预测系统。

  • 标签: RD-170 火箭推进
  • 简介:2005年12月12日.波音公司制造的F-15K攻击战斗机“猛鹰”(SlamEagle),最近在韩国进行了首飞,标志着该型飞机将进入韩国空军服役。为此在距韩国首尔300千米的空军第11战斗机中队举行了成立仪式。

  • 标签: 韩国空军 服役 攻击战斗机 波音公司
  • 简介: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历程:龙乐豪总师回顾了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现有主要的火箭型号进行了分析介绍:“长征”1号(CZ-1):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起步于1956年10月。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中国的“长征”1运载火箭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这是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标签: 运载火箭 中国 航天运输系统 太空 发射成功 人造卫星
  • 简介:针对某型运载火箭液氧贮箱氧自生增压用不锈钢管道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机理分析,认为管道系统中存在的多余物是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了一套掺杂高温氧气流安全性试验系统,为确保试验系统安全,采用水浴换热器对氧气加热,并在高温氧气流进入试验件前掺入杂质颗粒。氧自身增压管道试验件入口温度范围为380~410K,入口压力为1MPa。多余物颗粒为增压管道中常有的5种金属材料,粒径范围10~500μm。搭建了试验系统,并开展了两轮时长为400s的高温氧气流掺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管道可以适应运载火箭氧自生增压系统工况,受控状态下掺入少许金属颗粒的高温氧气流不会造成管道烧蚀或燃爆事故。试验表明,采用水浴加热方式可以安全地获得高温氧气流,可为类似系统借鉴。

  • 标签: 运载火箭 氧气自生增压 不锈钢管道 试验系统
  • 简介: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上演了一出“拯救女兵”的好戏.女兵林奇一夜之间红遍世界.好莱坞还要拍一部以此次行动为题材的电影。如此轰动的事件发生就有了制作一件相关模型的冲动。参加营救的主要是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还有一些其他特种部队也参加了协助行动.参加营救的主要直升机机型有H-46、AH-1W、MH-60等等.由于模型品种和型号的限制。最后选定了“黑鹰”直升机作为制作目标。

  • 标签: “黑鹰”直升机 MH-60K飞机模型 组装 美国海军 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