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提出一种用MEMS(微机电系统)惯性元器件(微机械陀螺和加速度计)代替传统的惯性元器件组成惯性辅助导航系统这种新方法,提供给EOANS(光电测距系统)所需要的导航参数,用于进一步的测距计算。由于MEMS系统本身的结构特点,这种新的测距系统体积小、造价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制导等领域。文中最后还给出了仿真试验的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证整个测距系统的可行性。

  • 标签: MEMS 微机械陀螺 光电辅助导航测距系统 灰度值 卡尔曼滤波:
  • 简介:建立了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分析不同类型乳制品中硫氰酸盐(SCN-)污染物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形态样品:固态类(奶粉)、液态类(牛奶)、凝固态类(凝固型酸奶)和半流质态类(炼乳)等乳制品中的硫氰酸盐的前处理方法,采用丙酮作为蛋白沉淀剂,有效实现了对各类样品中蛋白质的沉淀和对硫氰酸盐的提取,避免了以往采用乙腈处理样品时容易分层的弊端,方法在0~5.0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n=6),方法检出限(LOD)为0.15~0.5μg/g(S/N=3),方法回收率为95.0%~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5.6%(n=3)。

  • 标签: 硫氰酸盐 乳制品 离子色谱 电导检测 前处理 食品安全
  • 简介:在B3LYP/6-311+G(3df,2p)水平上对HS和HOO反应中的所有物种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采用QCISD(T)/6-311+G(3df,2p)方法获得了各物种的单点能,构建了HS和HOO反应在单、三重态势能剖面.结果表明,HS与HOO反应体系中存在2种不同的抽通道,在单、三重态势能面上生成的产物分别为[1P1(H2O2+1S),1P2(H2S+1O2)]和[3P1(H2O2+3S),3P2(H2S+3O2)].标题反应主要发生在三重态势能面上,优势通道[R→3TS2→3P2(H2S+3O2)]的活化能为9.99kJ·mol-1.此结果对认识大气硫迁移转变规律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HOO HS 抽氢反应机理 势能面
  • 简介:建立了shodexICYS-50阳离子色谱柱测定河水中阳离子的离子色谱方法。以甲基磺酸(4mmol/L)为淋洗液,流速为1mL/min,抑制电导法检测,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为20min。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Na+、NH4+、K+、Mg2+、Ca2+的检出限分别为1.30、1.44、3.18、2.31、5.17μg/L;加标回收率为91.24%-104.8%。并将此色谱柱与DionexIonpacCS12A进行分析比较,两根柱子的检测结果数据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合对河水此类复杂样品的检测。

  • 标签: YS-50 阳离子 河水 离子色谱
  • 简介:氢同位素研究中,D/H比值是掌握氢同位素丰度变化规律的关键参数,但是低于天然氘丰度(1.4×10^-4)的气体没有成熟的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为此,开展了低于天然D丰度样品(以下简称贫氘)的色谱测量技术研究。

  • 标签: 同位素丰度 氢同位素 测量技术 天然 色谱 样品
  • 简介:对镁基复合储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镁基储材料进行了分类,比较现有制备镁基复合储材料的技术手段以及对储性能的影响

  • 标签: 镁基复合材料 储氢性能 机械合金化
  • 简介:电导-紫外检测器联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的F-、Cl-、NO2-、Br-、NO3-、I-和SO4(2-)。样品经TSKgelguardcolumnSuppeIC-AnionHS保护柱以及TSKgelSuppeIC-AnionHS分离柱分离,以NaHCO3(2.0mmol/L)-Na2CO3(3.0mmol/L)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柱温40℃,采用抑制电导检测器与紫外可见检测器串联检测。其中,F-、Cl-、Br-和SO4(2-)使用电导检测器,NO2-、NO3-和I-采用紫外检测器。7种离子均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9。对饮用纯净水以及海水两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在92.8%1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89%5.7%。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检出限低,精密度好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导-紫外检测联用 离子色谱法 水样 阴离子
  • 简介:高速气体流动属于典型的非线性问题,因对高速气体流动问题的实验测量存在极大困难,故计算机模拟成了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颗粒填充物的影响特点,从而初步认识自流式充过程的规律性。

  • 标签: 自流式 数值模拟 多孔介质 充氢 计算机模拟 非线性问题
  • 简介:建立了离子色谱非抑制电导法同时分离测定铵根与两种季铵盐四乙基铵、甲基三乙基铵的方法。分别实验了在亲水性和疏水性阳离子交换色谱柱上三种铵类的分离效果,实验了使用不同淋洗液和流速情况下离子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使用SH-Cation-101型疏水性阳离子色谱柱,淋洗液采用甲烷磺酸(5.0mmol/L),其中加入乙腈(7%),于0.8mL/min的流速条件下,三种铵类物质分离良好,其中结构极为相似的两种季铵盐四乙基铵和甲基三乙基铵分离度达到1.5以上,分离时间短,3种物质在13min内实现完全分离。采用国产离子色谱仪非抑制电导法检测,无需使用抑制器,成本低,操作简便可行。检测结果的灵敏度高,线性范围铵根为0.5-50mg/L,四乙基铵和甲基三乙基铵为5-500mg/L,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均在3%以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8.5%-101.2%。

  • 标签: 离子色谱 铵根 四乙基铵 甲基三乙基铵
  • 简介:Mg2Ni合金以价格低廉、高能量密度,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Mg2Ni贮合金的结构、性能特别是电化学性能,以及常用的改性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贮氢合金 MG2NI 电化学性能 掺杂 复合
  • 简介:系统地研究了还原重量法测定海绵钯灼烧损失量的条件,考察了非金属杂质元素含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将本法结果与热重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1-2g样品,还原分段升温至800℃,重量法测定海绵钯中0.0019%,0.0142%,0.0302%和0.0694%灼烧损失量的极差、标准偏差(s)、相对标准偏差(RSD)和重复性限(r)分别为±0.0005%-0.0028%,0.0001%-0.0007%,1.0%-5.2%和0.0003%-0.0020%。灼烧损失量主要由氧、氮含量组成,碳含量对其影响忽略不计。方法结果准确、精密,且与热重法的分析结果吻合,能够满足99.90%-99.99%的海绵钯产品的分析要求。

  • 标签: 海绵钯产品 灼烧损失量 氢还原重量法
  • 简介:建立了还原重量法测定三氯化钌产品大样中钌含量的新方法,研究并优化了测定条件,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氯化铵纯度考察了杂质元素对了分析结果的误差影响.结果表明,钌含量为0.3~0.6g的三氯化钌与5~7g氯化铵能完全形成(NH4)2RuCl6配合物,于约100℃烘干水分、350℃分解铵盐、750℃还原为海绵钌和105℃干燥水气的条件下,测定3.94%,5.88%,7.32%,9.47%,10.84%和12.93%含量的钌,极差、标准偏差(S)、相对标准偏差(RSD,n=22)和重复性限(r)分别为±0.01%,0.0030%~0.0050%,0.0369%~0.0761%和0.008%~0.014%.样品加标回收率99.96%~99.98%.方法的结果准确,精密度好,且与YS/T562-2009标准分析方法的吻合.

  • 标签: 三氯化钌产品 氢还原重量法
  • 简介:以恒电位法在pH=9.0碱性水溶液中碳纤维簇电极上镀单层锌,在含有组氨酸和电解氧化锌镀层下原位合成了锌-组氨酸-羟基络合物修饰碳纤维电极,模拟了生物酶识别痕量的硫氢酸根离子,优化了电极制备的条件。建立了开路电位测定硫氢酸根离子的方法,在中性水溶液中,该电极以开路电位变化响应注入溶液中的硫离子浓度,并可用能斯特方程描述开路电位变化的规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10μmol/L,检测范围为1.0×10~1.0×10-18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3.5%。对实际样品中硫氢酸根离子检测结果为1.12×10-13mol/L,加标回收率为109.2%。研制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检测范围宽,仪器简单方便等特点。

  • 标签: 硫氢酸根 电位法 电化学模拟酶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 简介:对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钒铝合金中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对分析功率、称样量和校正标样等测试条件进行了讨论。实验表明钒铝合金中的易释放,对于AlV85样品中,热提取法和熔融法测定结果一致;但AlV50样品中,热提取法的结果略高于熔融法,故实验中选用热提取法测定钒铝合金中量。热提取法用0.75g金属锡作助熔剂,于4.0kW分析功率条件下测定钛标准样品中来确定工作曲线的校正系数,在1.5kW分析功率下测定钒铝合金中,测定结果与高频感应-热导法(用5g钢标准样品对的测定进行校正)结果吻合。对3个钒铝合金中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6.5%(n=8)。

  • 标签: 脉冲加热 红外吸收法 钒铝合金
  • 简介:以CuS04·5H2O和NaOH为原料制备0.1mol·L-1CuS04溶液和4mol·L—NaOH溶液,采用沉淀法制备Cu(OH)2纳米粉末,然后分别在200℃,500oC,900oC温度下分解Cu(OH),得到不同粒度的氧化铜粉体.在氢气中,以15oC·min-1升温速率,用SDT2960SimultaneousDSC-TGA差热一热重分析仪测定TG-DTA曲线,并进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氧化铜粉体的形貌近似为球形,粒径分别为50,150,400nm;DTA峰值温度分别为258.90℃,279.17℃,364.80℃,随粒径的增大而提高;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73.39,461.54,534.80kJ·mol-1,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频率因子分别为1.15×10^18,2.49×10^45,2.54×10^45,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反应级数分别为1.16,1.15,1.03,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少.

  • 标签: 氧化铜 粒径 动力学 氢还原
  • 简介: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中卡托普利和氯噻嗪含量的方法。在色谱柱为IonPacSCS1(4mm×250mm),保护柱为IonPacSCG1(4mm×50mm),淋洗液:甲烷磺酸(4mmol/L)+乙腈(26%),流速:1.0mL/min,柱温:35℃,进样量:7μL,紫外检测波长:215nm的条件下,测定结果表明:卡托普利和氯噻嗪在0.5-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7、0.9999,检测限分别为0.012、0.002μg/mL,回收率分别为98.11%、94.24%。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卡托普利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复方卡托普利片 卡托普利 氢氯噻嗪
  • 简介:为了探索二杨梅素半合成杨梅素作用机理,依据文献中提出的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重复验证,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反应过程进行痕迹跟踪.实验结果表明:二杨梅素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搅拌反应,杨梅素的生成为11.2%,与文献值基本符合.然而,液相色谱并没检测到文献中提出的查尔酮结构中间体和环氧烷结构中间体.另外,分别探讨了氢氧化钠用量与生成查尔酮结构中间体和杨梅素生成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二杨梅素在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5mL)、恒温水浴35℃搅拌20h,反应过程通过液相色谱跟踪,并未检测到对应的查尔酮结构中间体生成,却检测到杨梅素成分的生成痕迹;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杨梅素生成逐渐升高,可达65.1%.最后,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对二杨梅素在碱性环境中释放超氧阴离子的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二杨梅素溶于弱碱性(pH值为8~9)的甲醇(φ=50%)溶液中,且有氧条件下,加入自旋电子捕获剂DMPO(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后,可观察到DMPO捕捉超氧阴离子形成的加合物特征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特征峰的强度也增强.综上所述,实验证实了文献中提出的二杨梅素半合成杨梅素作用机理的不合理性,并合理地提出了基于超氧阴离子催化二杨梅素脱氢合成杨梅素的作用机理.

  • 标签: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作用机制
  • 简介:为了解决M/M/c模型在实际运用中模拟精度不高及使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本文立足系统状态变化与输入和服务的关系,通过引入输入概率和服务度,构建依赖系统状态的递进式输入和服务。递进式输入和服务通过研究系统实际运行状况设定临界值,其中输入分为两阶段,服务分为三阶段。此外,结合递进式输入和服务及排队论状态转移过程构建了递进式M/M/c模型,并采用后确定法确定模型参数。递进式M/M/c模型是M/M/c模型的扩展形式,提高了M/M/e模型的模拟精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模型的应用范围。最后,通过一个生活实例验证了递进式M/M/c模型的优化性和实用性。

  • 标签: M/M/c模型 递进式输入率 递进式服务率 状态转移 后确定法
  • 简介:水液相交换(LPCE)是从水中分离氢同位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氢气与液态水之间进行的氢同位素交换反应,可用于含氚重水提氚和升级,含氚废水处理及重水生产等,LPCE反应实现的关键是疏水催化剂的制备。从第一种疏水催化剂制备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种催化剂。尽管如此,各国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催化剂疏水性,以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催化活性,而一些常规催化剂更关注的基础问题几乎没有涉及,如Pt粒径大小、价态分布等Pt微观结构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改进催化剂制备工艺,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活性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疏水催化剂 氢同位素 微观结构 交换性能 液相催化 催化剂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