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在治理某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场地时,为了尽量减少二次污染,最大程度地缩减污染废物量,需要对地表一定深度内的污染砂土进行精确收集。针对现有路面铣刨机在戈壁地貌砂土收集方面的不足,研究了戈壁松散砂土的地表探测、铣刨深度误差控制、提高铣刨鼓一次性收集率等关键技术,研制了用于戈壁地貌砂土收集的实验装置。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连续起伏的戈壁地貌条件下,实现了污染砂土的等厚度收集,一次性收集率大于97%,收集深度误差在±4mm之内。该铣刨收集装置相关技术及设备可用于类似工况的采矿或场坪污染治理工程。

  • 标签: 地形探测 松软砂土 深度控制 铣刨收集
  • 简介:目的:能量桩在工作状态下的热力学响应十分复杂,同时受到桩顶荷载、桩侧摩擦以及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群桩中出现部分能量桩不工作时,将造成上部结构的额外应力与变形。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摩擦型能量桩群桩中部分能量桩在加热制冷作用下的热力学响应,并与单桩的热力学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创新点:1.通过建立摩擦型能量桩群桩模型试验,探讨桩侧摩擦对能量桩群桩的影响规律:2.利用能量桩群桩与单桩对比,揭示能量桩群桩与单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揭示部分能量桩加热制冷作用对能量桩群桩的影响机理。方法:1.建立摩擦型能量桩群桩及单桩的模型试验;2.将能量桩群桩与单桩进行对比,研究能量桩群桩与单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进行能量桩群桩部分加热制冷试验。结论:1.对于长期工作的能量群桩,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长宽高与整个群桩相同的热交换体,其表面温度与群桩的平均表面温度一致。2.能量桩单桩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桩底受到的限制较大,所以桩顶位移大于桩底位移。3.能量桩单桩在制冷过程中,由于土体及桩体收缩,会出现明显的下沉。4.能量桩群桩桩帽在加热过程中,桩帽的位移与群桩的上半部分长度相关:在本文的试验中,由于群桩上半部分受土的限制较小,因此其位移与桩自由膨胀的位移一样。5.能量桩群桩在制冷期间,群桩的下沉量级要比单桩的大。6.在制冷过程中,能量桩群桩在群桩效应作用下,内部桩的桩底热位移较大。7.能量桩群桩在部分加热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均匀沉降,且在加热期间,沉降主要受到不工作桩的牵制影响;而在制冷期间,沉降主要受工作桩的下沉影响。8.摩擦型能量桩的热引起的桩身轴力是与桩侧的土压力大小相关的;由于群桩在群

  • 标签: 能量桩 纯摩擦型桩 群桩 不均匀加热 不均匀沉降
  • 简介:首先研究了室温下贮存一年的JOB-9003造型粉的释出气体,利用DB-5色谱柱检测出了乙酸、苯甲醛及TNT等物质。利用CP-porabondQ柱对JOB-9003造型粉和小药柱老化释出气体的研究则检测到了乙醇,丙酮,丙烯腈,乙酯,乙酸乙酯,苯,甲苯、2-氯代丙腈等物质。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JOB-9003小药柱贮存后释出气体种类与造型粉类似,除了JOB-9003各组分生产及JOB-9003造粒过程中使用的溶剂,HMX合成时残留的乙酸,还检测到老化过程生成的2-氯代丙腈。

  • 标签: 贮存环境 炸药 含水量 释放物
  • 简介:本文将改进的灰色GM(1,1)模型用于某油田年综合含水率的近期发展趋势研究。在平均相对误差达到最小准则下,研究了模型中的背景值参数A和边值修正项£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规划方法估计模型中的参数,基于遗传算法求解最佳背景值参数A和最佳边值修正项ε,以确保在相应的模型检验准则下预测的误差达到最小。结果表明,用改进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近期注水油田的综合含水率,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很小,预测精度很高,可以得到非常满意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改进的灰色GM(1,1)模型虽然近期预测精度很高,但研究长期的发展趋势是行不通的,为此又研究探讨了长期发展趋势模型。

  • 标签: 改进的灰色GM(1 1)模型 综合含水率 线性规划 遗传算法
  • 简介:本文基于由连续性方程和达西定律所推出的土壤中水分运动基本方程,以一维垂向水分方程为研究对象,构造稳定收敛的有限差分格式,运用MATLAB数学工具,对地面饱水情况下土壤水分运动的一维垂向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土壤中水分的迁移规律;同时,综合考虑对流扩散作用以及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作用,利用非饱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迁移转化模型,对锌离子在矿区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展示了锌离子在矿区土壤中的浓度分布规律.

  • 标签: 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含水率 重金属浓度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