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在山西省临汾市南有个襄汾县,由原襄陵县和汾城县合并而成,在汾河·浍河的交汇处,西临吕梁,东依崇山,环境优美,山河秀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区之一。当时流传有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十几万年到二十万年前的村人文化遗址,就处于襄汾县的村。村东依塔山,西傍汾水,气候温和,并盛产粮棉。在金元时期,村尚未建村,明清编为里,属太平县管辖,明清嘉靖年间曾任太平知县的罗潮称其为疆域虽隘,然而姑射绕后,汾水环左,其土颇腴,其民颇朴,其俗颇纯。村现属襄汾县新城镇,全村有三百户人左右,大约有一千余人。

  • 标签: 4A级 丁村文化景区 历史文化
  • 简介:聪,著名漫画家,名字本也不错,无论是读起来还是寓意都很好,但数十年来,他的作品上却不署本名,而是署一"小"了事。这个笔名他从不到二十岁时起用,一直用到去世前。说起"小"这一笔名,最初建议他用此笔名的是他亦师亦友的漫画家张光宇。聪是上海人,1916年出生,他最早发表作品时才六七岁,署名"画家丁慕琴先生之公子"。但他上初中三年级时再向报刊投稿时,"长大"的聪便去掉了父亲的光环,也不提"公子"之称谓,而是直署其名了。

  • 标签: 笔名 丁聪 来历 初中三年级 漫画家 张光宇
  • 简介:ThearchaeologicalevidenceshowsthattherewereatleasttwotextileestablishmentsinNippurduringtheUrIIIperiod:onewasassociatedwiththeInannaTemple,whichZettlerstudiedinhisbookTheUrIIITempleofInannaatNippur1,andtheotherisconsideredtobeaprivatetextileworkshopfromwhereitcomesa

  • 标签: 纺织品 经销商 SS 贸易伙伴 考古证据 纺织车间
  • 简介:  三和一都是科举术语,是到了宋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宋初的科举考试,举子在殿试阶段都有可能被淘汰落第.有的举子多次殿试落第,心生不满,就常有一些过激行为,后来又出现了举子张元因多次殿试落第而投奔西夏的严重事件,于是殿试就改为全部录取.……

  • 标签: 甲甲
  • 简介: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我国首个遗址保存在恒温恒湿环境的博物馆,但遗址表面仍然析出了硫酸钙(CaSO4·2H2O)。本研究通过对汉阳陵13号坑封闭展厅内环境温湿度、土壤蒸发量、遗址本体及地下水可溶盐的长期监测分析硫酸钙(CaSO4·2H2O)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3号坑环境湿度长期保持100%,由于遗址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分子在土壤表面不能转化为液态水返回到土壤中,而随着土壤水分蒸发遗址表面土壤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离子相互发生反应在遗址表面析出白色的硫酸钙。

  • 标签: 遗址 环境 可溶盐
  • 简介:在当今中国漫画界,提到聪,无人不知,在他的周围,总是聚拢着一批热心的读者和观众。从15岁开始发表作品,在半个多世纪里,聪的生命时光经历了战争、流浪、下放、劳改等意想不到的变化,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他都不肯放下手中的画笔,没有停止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

  • 标签: 漫画家 电影公司 国民党 共产党人 进步文化 发表作品
  • 简介:被晚明文坛誉为“吴中三冯”之一的冯梦龙,素以交游广泛、师友门生众多著称,时贤对此颇多论述。然而有关冯梦龙与明末苏州增广生宏度既有师生之谊,又兼姻娅,则文献较少,鲜为人知。宏度向无详传,笔者曾抄得褚篆、冯助为其《漫吟稿》所撰“二序”,亦颇以语焉未详而憾。近因翻阅吴门家谱搜寻,偶得其“传略”及“行状”。现据此就宏度的生平与学术作一简要的介绍。

  • 标签: 冯梦龙 《春秋》学 经学研究 《易说》 《汉学师承记》 汉学研究
  • 简介:一、峒的定义和兴起背景峒,亦称溪洞壮丁,史书中多有记载。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3《外国门下·峒戍边》中记载:“羁縻州之民,谓之峒,强武可用。”《桂海虞衡志》中志蛮条目亦记载:“羁縻州洞,……国朝平依智高,析其种落为州县,小者为洞,凡五十余所,即其长者为首领,籍其壮丁号田子者为峒。”由此可知,峒是由羁縻地区土著的非汉民族组织而成的地方武装。

  • 标签: 宋代 《桂海虞衡志》 广西 《岭外代答》 地方武装 羁縻州
  • 简介:日昌(1823—1882年),字禹生,又字雨生,号持静,我国近代开明的政治活动家和清末洋务运动的实干家。1823年7月(道光三年六月),生于广东丰顺县汤坑圩(今属梅州市),落籍于揭阳;1859年10月(咸丰九年),出任江西万安知县,后任苏淞太道、

  • 标签: 丁日昌 潮汕 政治活动家 洋务运动 实干家 梅州市
  • 简介:山路弯弯,陡峭险峻,悬崖下是滚滚东流而去的怒江之水,那湍急的江水打着旋儿翻着波浪,一浪盖过一浪地向前汹涌而去。坐在盘山而上的车里从车窗向外望上一眼,无论是陡壁悬崖还是滔滔江水,都让我头晕目旋且心里发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只要身在高处居高临下便心慌意乱,可又按捺不住心头的好奇,忍不住地想要往外去看。

  • 标签: 丁嘎村 热巴舞 虫草 放牧 游记
  • 简介:1938年中国军队撤退后,上海成为孤岛。那时有两位与法租界当局关系较深的人物:一个是法公董局锅炉检验师董大酋,人称Vincent董;一个是原上海市府外事秘书耿嘉,名绩之,人称C.C.耿。他们两人关系颇不一般,但予人印象各异。董君自驾飞霞脱轿车往来于法租界的工厂、旅馆、公寓、酒楼

  • 标签: 耿嘉基死
  • 简介:今人研究清朝"武鼎",大多依据朱彭寿所著《旧典备征》中"武鼎考"的记载。但该书记载清朝"武鼎",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记载不全,如有16位武状元籍贯缺载,榜眼和探花缺载人数也分别达到19人和22人;二是记载不确,如道光十八年戊戌科武探花,该书记载为"普承尧,云南新平",但实际上,该科"武鼎"仅取中状元、榜眼二人,并未有探花。本文通过查阅内阁小金榜、武进士登科录及地方志等档案文献的记载,对《旧典备征》缺载和记载不确者进行考补。笔者所得清代"武鼎"的情况为:武状元109人,武榜眼105人,武探花101人,武科三鼎共315人,有籍贯可考者310人,其中武状元109人,武榜眼101人,武探花100人。

  • 标签: 清代 武举 武鼎甲 武进士
  • 简介:旧时农村的户籍管理,实行的是保甲制度。这种制度创建于宋代,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方告终结。一般说来,每个自然村为一,若干为一保,再往上就是乡公所了。乡设乡长,保设保长,每有一个长。40年代,也就是我童年、少年时期,我们村最后一任长,大名张成善,小名叫翰,人们戏称他“翰林院”。他长我两辈儿,所以呼之为成善爷。他当时50岁上下,瘦骨嶙峋,细高个头儿,长着两条细长的腿,还有一双如猿模样的长臂,大摇大摆地走路。夏天,拖着一双没了后根儿的破旧布鞋,一身裤褂脏兮兮的,老是敞开着襟怀。冬天,深蓝色棉袍胡乱系一下腰带,松松垮垮,坦露着赤红色胸脯,火车头棉帽的两只耳巴一高一低地向上张扬着。他睡觉与一般人不同,从不呼呼深睡,闭眼眯乎一会儿就算睡了,据说夜里也是这样,所以平时总见他白天打盹儿。在众人闲聊场合,他背靠墙根儿或树根儿,席地而坐,右腿翘在左腿上缠绕一圈儿,嘴上叼了烟卷儿,时不时地打盹儿。他有很大的烟瘾,嘴上总是叼着烟卷儿,耳朵上还往往夹有一支。别人抽烟把烟卷儿叼于嘴角,而他却叼在口唇正中,深深地用力抽气,咕噜一下咽进肚里,长长的烟灰也不掸去。有时一边抽烟一边打盹儿,口水将纸烟浸湿半截;有时烟火烧到了嘴唇,睁眼把烟蒂...

  • 标签: 甲长 长翰林院
  • 简介: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广东丰顺县汤坑圩金屋围客家人。1859年出任江西万安县知县,后任苏淞太道、江西布政史、福建巡抚等职,

  • 标签: 丁日昌 革新 爱国 客家人 丰顺县 万安县
  • 简介: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是想介绍宁先生“清泠澈骨,悱恻动人”的华词,曾经怎样撼动过与她并世的文界精英,并获得他们非常高的评价。激赏词的文界精英很多,这里只选六位,举一隅而已。

  • 标签: 《丁宁先生与诸大家》 杂文 文学 徐寿凯
  • 简介:日昌(1823-1882),字禹生、雨生、持静,丰顺汤坑人。以贡生入仕,曾入曾国藩幕府,协助曾国藩、李鸿章办洋务,开办江南制造局,任总办兼苏淞太道。同治初迁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光绪元年(1875)改福建巡抚,开办台湾煤矿及电讯事业,后以病辞职,定居并病逝于揭阳榕城。作为洋务派人物,对于推动清代末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日昌有过一定的贡献。

  • 标签: 丁日昌 巡抚 曾国藩 幕府 洋务派 李鸿章
  • 简介:文江于1912—1926年的14年间,任过上海南洋中学教员、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地质调查所所长、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1930—1934年,他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教书育人1912年,文江在上海南洋中学教书,用生物演化的观点撰写中国第一部动物学教科书,并调查了扬子江芜湖以下的地质地貌,考察长江由中江、北江、南江人.海走向;1921年文江在北大“地质研究会”著文,对于海岸线的进退速率予以评估,为古史工作者从事吴越文化研究提供了古地理古气候研究的资料。1930—1934年5月,文江任北大地质系研究教授。此间,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

  • 标签: 丁文江 地质调查所 地层古生物 古生物学者 中央研究院 区域地质调查
  • 简介:<正>文江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而热衷于政治,1904年,17岁的文江就远渡英伦三岛,7年后获得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被胡适等英美派引为同调,傅斯年甚至推崇他为“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因此,在一般人的眼里,文江是英美派的中坚,必然敌视苏联。但是,当我们看到他连载于《独立评论》之上,记述他的1933年苏联之行的《苏俄旅行记》后,我们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 标签: 丁文江 敌视苏联 托尔斯泰 旅行记 《独立评论》 列宁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