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一、早期人类在重庆地区的出现人类在地球上的遗迹(tracefossil)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自身骨骼化石的遗存;另一类是人类行为遗迹的遗存,包括人类居址、活动遗迹、劳动工具及其文化遗物等Ⅲ。重庆地区出现的最早人类遗迹,应该是距今约204万年左右的巫山龙骨坡遗址(早更新世早期)。

  • 标签: 重庆地区 古人类 旧石器文化 早更新世早期 早期人类 人类行为
  • 简介:2013年10月29日,阿勒泰地区召开县市第二轮修志篇目研讨暨史志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评审地区本级及各县市第二轮修志篇目。地区地方志办公室与六县一市的修志篇目实行交叉审渎。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本级、各县市针对审读的篇目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通过审读与点评,

  • 标签: 阿勒泰地区 二轮修志 经验交流 史志工作 座谈会 篇目
  • 简介:为配合三峡工程,考古工作者于2007年对丰都县天平丘墓群进行发掘。其中5座东汉墓分别为土坑基、石室墓和砖石墓,出土了陶、铜、铁等随葬品104件(组),为研究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 标签: 丰都县 天平丘 墓葬 东汉
  • 简介:重庆丰都火地湾、林口墓地2012年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丰富了峡江地区东汉时期墓葬考古材料。特别是林口墓地2号墓,随葬品丰富,出土的陶戏楼、各类俑、鎏金铜牌饰及龙虎饰、辟邪摇钱树座等,对研究该地区这一时期的丧葬习俗、升仙思想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峡地区 火地湾墓地 林口墓地 汉墓
  • 简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等方法,对巫山县四件表面装饰黄色和银白色铜器进行检测分析。实验表明秦汉时期峡江地区鎏金铜器本体多数为红铜质,系热锻而成;金属镀层采用了汞鎏金和汞鎏银的工艺,形成了厚度较均匀的镀层。实验结果为研究峡江地区铜器的制作工艺及中国汉代鎏金和鎏银工艺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鎏金铜器 鎏金 鎏银 汞齐 热锻
  • 简介:三峡炼锌遗址群是首次发现的我国古代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炼锌遗址群,分布在重庆市丰都县、石柱县等地,已确认遗址20余处。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重庆文物考古所对丰都秦家院子、袁家岩、石地坝、九道拐四个冶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冶炼炉、灰坑、房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冶炼遗物。本次发掘为研究冶锌遗址的时代、布局以及炼炉的形制、结构,炼锌工艺流程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于我国炼锌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峡 丰都 炼锌遗址 冶金考古
  • 简介:崖墓是重庆地区汉代重要墓葬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重庆璧山县插旗山崖墓(M1)人工开凿和装饰性痕迹观察,确认该墓穴在进行开凿和装饰性加工时,使用了一种刃宽11毫米的平口直刃铁凿。墓穴内除局部区域保存有墓穴开凿痕外,其它大部分区域使用铁凿进行了装饰性加工。工匠在对墓穴进行内部装饰性加工时,先对墓顶和壁面进行了分区、分层、分块的规划,然后在规划出的各个装饰区块里,以铁凿凿制出线条,用线条组合出各种装饰内容。铁凿凿制出的装饰性线条,反映古代工匠凿制工作中速度匀称、力度稳定,具有技术熟练、工作模式较为固定等特征。

  • 标签: 重庆 崖墓 营造技术 加工工艺 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