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对华关系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1927-1928)经历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虽然当时美国认为中国没有代表全民的'中央政府',但美国公使馆依然驻在北京,施肇基作为北京政府驻美公使继续驻在华盛顿.由于美国在华利益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美国又承认南京政府是政治实体.用国务卿凯洛格(FrankB.Kellogg)的话说,这等于'‘事实上'(defacto)承认国民政府'.①这样,美国同中国南北政府之间一种是'法律上'(dejure)的承认关系,另一种是事实上的承认关系.

  • 标签: 对华关系 代表 承认 美国 中央政府 成立
  • 简介:关税会议对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问题的讨论以及它所通过的"关税自主案",既是当时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评价关税会议的要点。"关税自主案"既非有效条约亦非国际协定,并不具有约束各方的国际法效力,不能对其评价过高。从其形成过程来看,"关税自主案"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围绕关税会议而形成的关税自主运动高潮及其本身所体现出的自主趋向,方为认识和评价关税会议的基本层面。

  • 标签: 关税特别会议 关税自主案 国际法
  • 简介:帝国主义各国为了保障不平等条约,大力发展外商在华的进出口贸易,垄断中国市场,千方百计地分别在1842年及1864年攫夺了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和海关行政管理权,但洋人税务司并无直接管理和收支关税的权力.辛亥革命前,江汉关所有税款均由海关指定交给汉口乾裕号收存倾镕(该号为海关官号,与兑换银店不同,不得与各商帮交易往来,更不准出具买卖兑票,私立借券或代人作证).当时因银两成色不一,江汉关订立了倾镕章程,规

  • 标签: 税务司 海关行政管理 进出口贸易 辛亥革命前 商帮 官号
  • 简介: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第二次北伐结束,中国海关实际上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各地海关税收也分别为南北政府掌控。1927年8月,易纨士应北京政府要求提出的关于中国关税问题的备忘录,既反映了前者欲借列强之力来牵制南京方面发起的修约和关税自主运动,也体现了英国维持在中国海关之势力的图谋,实际上更是为了阻止中方单方面增税或实施国定税率。易纨士曾为在上海召开中国南北关税会议,积极斡旋于列强和中国南北政府之间。由于列强和中国南北政府各怀鬼胎,难于达成一致,也由于中国政局很快发生变化,易纨士斡旋中国南北关税会议的活动终以流产终结。

  • 标签: 易纨士 关税自主运动 南北关税会议
  • 简介:<正>1949年以前,中国几乎没有一家汽车制造厂,所需汽车完全依赖进口.由于受财政等因素影响,即使在三四十年代,汽车进口的数量也很有限.据贸易年鉴统计,1926年车辆贸易额仅为19769千元.1936年为国民政府经济状况较好的时期,车辆贸易额也只有50471千元.迨至1945年2月28日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通车,为加强战时运输力量,是年进口汽车贸易额增至82162千元.其后从贸易额上看逐年增加很快.如1946年为93218950千元,1947年为99664701千元,但这其中有法币贬值的因素.

  • 标签: 国民政府时期 进出口贸易 私人汽车 管理委员会 汽车公司 贸易额
  • 简介:2016年12月13习晚,大众进日汽车途锐特约凤凰网主办的“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盛大举办。此次活动以致敬时代创变者为主题,正式揭晓了10位华人年度经济人物得主。作为本次活动首席战略合作伙伴.大众进口汽车途锐将持续创新、勇于挑战的特质,与时代精英的过人胆识和前瞻思维有机融合.为全世界华人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 标签: 经济人物 进口汽车 华人 大众 凤凰 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