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侯德榜(1890-1974),字致本,著名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坡尾村一个农民家庭。1913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纽约普拉特专科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工。1921年10月,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的邀请,毅然回国加入到范旭东创办的永利制碱股份有限公司。

  • 标签: 侯德榜 化学工业 哥伦比亚大学 侯氏制碱法 麻省理工学院 1921年
  • 简介:阐述了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现状概况,对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价值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和保护性再利用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 标签: 景德镇 陶瓷工业遗产 遗产价值 保护利
  • 简介:部分第二轮县(市)志工业篇目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标题名称不规范、篇目设置不完整和篇目设置归属不当等.第二轮县(市)志书设置工业篇目,必须注意坚持横排门类的体例原则,符合横不缺要项的基本要求和处理好与其他工业篇目的交叉重复等问题,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

  • 标签: 第二轮县(市)志书 工业篇目 设置
  • 简介: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河北省馆陶县成立了抗日人民政府,领导群众减租减息。肖寒跟随当时的县乡领导,投身民族解放运动。同年5月,肖寒年仅1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他的原名叫韩红章,而当时的县委书记鲁大东(后任四川省委第二书记兼省长)一直叫他小韩,为了保密,他根据谐音改名为“肖寒”,并延用至今。

  • 标签: 中国煤炭工业 民族解放运动 抗日战争 县委书记 1940年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摘要:工业遗产研究是世界遗产研究领域的重要专题,尤其是工业遗产的更新与再利用的文化研究。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鉴定、保护与利用,是我国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内亟待攻坚的课题。文本以珠海白蕉糖厂工业遗址为例,简述这一工业遗址的历史背号,辨别其遗产的价值,最后提出对其保护性改造设计的建议。

  • 标签: 工业遗产 白蕉糖厂 后工业景观公园 生态化
  • 简介:河南禹州瓦店遗址2007、2009年发掘出土了大量以灰岩为原料的石铲制品以及相应的原料、坯料和废料。本项研究以石铲生产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石制品的观察和分析,并结合实验考古,复原了瓦店遗址石铲制作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流程。结合有关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相关理论,我们认为瓦店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生产属于“松散的专业化生产”,而夏商时期的整个中原嵩山地区存在着以加工灰岩石铲为主的大规模的石器生产工业

  • 标签: 瓦店遗址 石铲 实验考古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