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石质文物表面污染清洗是石质文物保护的关键技术,本文以花山岩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讨论了以激光、微粒子喷射、蒸汽清洗为代表的现代物理清洗技术在户外彩绘石质文物表面污染去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去除效率等问题,以促进物理清洗技术在石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岩画 表面污染 物理清洗 激光 微粒子喷射 蒸汽
  • 简介:冰岛的神奇在于它既拥有许多“火爆”的活火山,又拥有无尽“寒冷”的大冰原,遨游这个“冰火两重天”的岛国,令我最期待的自然是其中“火”与“冰”的地质奇观。

  • 标签: 冰岛 火星 活火山 “火” 地质
  • 简介:瓷器表面硅质水垢的清洗周双林在出土瓷器表面,常会有各种污垢存在,影响文物的美观与研究。这些污垢有硬土、碳酸盐等,一般较易去除。但是,也会有较硬水垢的出现。这种硬质水垢,很难去除。一批出土于禹县的瓷器,水垢在瓷器表面成层附着,面积大小不一,色泽为浅白色...

  • 标签: 出土瓷器 氧化硅 硅质 清洗液 元素地球化学 表面活性剂
  • 简介:“吱——吱——”,电锯、电钻声;“笛——笛——”,摩托车、汽车鸣备声;“嗡——嗡——”,饮食、娱乐场所传出的设备轰鸣声和喧闹声……早已把噪音的分贝提高到让人没法忍受的地步。

  • 标签: “广告污染” 噪音 环境保护 分贝 监督审查
  • 简介: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必须从民族文化出发,并因民族而异,不同的民族对待同一污染物种具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各民族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苗族对待紫茎泽兰和傣族对待橡胶树这两个案例来证实上述观点,并呼吁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生物污染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制定防治生物污染的法律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生物污染 受害程度 评估 民族文化
  • 简介:展柜中的坭兴陶表面的霉菌污染会影响坭兴陶的展示。对坭兴陶污染的霉菌进行分离及鉴定,有助于提高文物霉菌病害的针对性,进而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取坭兴陶表面及所处的展柜空气中的霉菌,坭兴陶表面获得8株霉菌,展柜空气中获得18株霉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转录间隔序列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坭兴陶表面分离到的8株霉菌为青霉(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和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展柜中的空气分离到的18株霉菌则分属于青霉(Penicillium),枝孢霉属(Cladosporium),曲霉(Aspergillus),棒孢属(Corynespora)等12个属。结果进一步表明,坭兴陶表面污染的霉菌来自空气中。

  • 标签: 坭兴陶 霉菌 分离与鉴定
  • 简介:在我国考古出土的丝织品数量多,种类丰富,但由于墓葬环境的特殊性,如棺液的浸泡等原因,丝织文物的表面形成很多结块,影响了文物的品质。因此,对此类丝织文物的清洗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本研究以唐代出土丝织文物残片表面的结块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检测技术对其表面结块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盐的主要成分为CaSO4.2H2O。本研究针对其结晶盐的成分,再利用显微观察、抗拉强度检测等手段分析了红茶菌发酵液对老化的现代蚕丝影响。在得出没有损伤的基础上,利用红茶菌发酵液中的生物有机酸和生物酶作为生物清洗剂清洗唐代丝织文物残片表面的结晶盐,取得了良好的清洗效果,对丝织文物本身无损伤。

  • 标签: 唐代丝织品 红茶菌 CASO4 生物清洗剂 抗拉强度检测
  • 简介:为了延长古代壁画的寿命,保护工作者通常将一些现代高分子材料渗透到壁画颜料层,用以黏结加固濒危的壁画。这些材料对壁画的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材料已经开始劣化,逐渐丧失作用,有的甚至会加速壁画的破坏。因此,古代壁画表面失效加固材料的清除技术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本项研究针对中国古代壁画4种常用黏结加固高分子材料,聚醋酸乙烯乳液、纯丙烯酸乳液、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和ParaloidB72树脂,开展了清除技术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本工作使用目前最环保和高效的水凝胶清洗技术,设计制备了4种凝胶材料,制成16个凝胶配方,结合乙酸乙酯、对二甲苯、正戊醇、碳酸丙烯酯等清洗剂,从凝胶的工作性能、凝胶与清洗剂的相容性、清洗剂对壁画表面层的破坏性、对4种粘结加固材料的清除能力,以及粘结加固材料老化对去除率的影响等方面,在瓷板、玻片和模拟壁画上开展了系列实验研究,从中筛选出分别适合于清除这4种常用高分子材料的凝胶清洗方法,计算了去除率,初步摸清了相关技术数据。

  • 标签: 壁画 凝胶 可剥离性 加固材料 可逆性
  • 简介:铁质文物脱盐过程要产生大量废水废水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研究依据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对腐蚀模拟Z30试片和室外大型铁炮脱盐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进行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是化学耗氧量(COD)、可溶性正磷酸盐、悬浮物等项目超标;分析表明某些过量添加的脱盐试剂和助剂是造成污染物超标的主要原因。一般对馆藏铁器,因脱盐废水量小,可通过清水稀释处理(有时需预处理)后达标排放;对个别室外大型铁器而言,因废水量大,污染物超标严重时,建议将废水经过物理、化学方法等工艺处理达标后排放。总之,铁器脱盐时,环境友好型脱盐试剂和助剂的选择和适量使用是关键;铁质文物脱盐废水排放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铁质文物 脱盐废水 污染物检测
  • 简介: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我国首个遗址保存在恒温恒湿环境的博物馆,但遗址表面仍然析出了硫酸钙(CaSO4·2H2O)。本研究通过对汉阳陵13号坑封闭展厅内环境温湿度、土壤蒸发量、遗址本体及地下水可溶盐的长期监测分析硫酸钙(CaSO4·2H2O)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3号坑环境湿度长期保持100%,由于遗址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分子在土壤表面不能转化为液态水返回到土壤中,而随着土壤水分蒸发遗址表面土壤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离子相互发生反应在遗址表面析出白色的硫酸钙。

  • 标签: 遗址 环境 可溶盐
  • 简介:2004年安徽天长汉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饱水漆木器,安徽博物院委托相关单位进行了脱水处理。但此次脱水不够彻底,造成部分漆器在修复后发生了漆膜起泡、开裂等现象,亟须重新脱水处理。2012年安徽博物院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尝试1%表面活性剂+40%乙二醛溶液浸泡方式重新处理这批漆器,取得了较好的脱水效果。实践说明,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饱水漆木器的渗透性,尤其对于需要重新脱水的漆木器具有较好的作用。本次采用的脱水方法为饱水漆木器脱水保护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

  • 标签: 天长 漆木器 表面活性剂 脱水
  • 简介:本文在考察重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心路径几何图示分析法,计算了1989-2003年陕西省社会经济重心与环境污染重心的演变路径,从移动方向、移动距高、路径对比、斜率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等多角度阐述了社会经济重心与环境污染重心的动态变化及空间联系。

  • 标签: 社会经济重心 环境污染重心 演变路径 对比分析
  • 简介:在可以导致文物、艺术品及历史档案资料品质退化的儿种环境因素中,浓度较低的气态悬浮分了污染物甲醛对文物是最具潜在破坏性影响。在光、热等物理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其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文物的破坏作用更强,而就其对不同种类文物的影响的规律性研究目前尚缺少基础数据。因此,本研究采用聚苯胺膜修饰的石英晶振片电极(简称复合电极),结合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方法,对微环境中不同浓度的甲醛进行了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极对甲醛有较好的响应信号,复合电极频率变化值与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并且随甲醛浓度的升高,复合电极频率下降速度增加,频率变化值增大。研究还发现,甲醛的浓度值与频率变化值也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可以推算文物保存环境中挥发性气态分子污染物甲醛的含量。本方法可以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甲醛浓度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依据。

  • 标签: 石英晶体微天平 甲醛 检测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