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可溶盐是导致陶器酥粉等病害产生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对脆弱陶器的有效脱盐处理,本文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脱盐法的工艺条件。采用高吸水树脂材料糊化后与载体材料制成复合脱盐垫对器物脱盐,采用纸条—氯离子选择电极法表征陶器的脱盐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盐类材料(SF4)和聚丙烯酸盐类(SL10)脱盐效果最佳。复合材料脱盐技术在脆弱陶器脱盐中具有高的脱盐效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脱盐新方法。

  • 标签: 陶器 脱盐 复合材料
  • 简介:1999年9月,笔者在礼县石桥镇发现1件青铜,器身刻铭标明器物所属的地名、器名及重量,且铭文显示该器物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西垂发祥地有关。本文对该铜的年代、历史背景、铭刻内容等问题作一考释。

  • 标签: 西祠器 礼县 铜豆
  • 简介:张仲民教授的《种瓜得: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出版后,在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这个书名就很有新文化史的意味,刘文楠以《“启蒙”的讽刺剧》为题介绍该书时,指出从“这一反讽式的书名中,我们大致可以猜到作者选择的叙事原型不会是一部高歌猛进的浪漫剧”.

  • 标签: 阅读文化 清末民初 政治 新文化史 “启蒙” 作者选择
  • 简介:八角星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时期的盛食器,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件彩陶口径26、足径14.5、通高28.4厘米。泥质红陶,深盘圜底,喇叭形圈足,造型规整匀称。陶采用彩陶工艺装饰。器表先施一层白色陶衣,其上用褐、红等矿物染料绘成图案,图案为八角星纹,象征东方的太阳纹。

  • 标签: 彩陶 八角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遗址 省博物馆
  • 简介:棚闲话》是一部叙事手段独特而高明的话本小说。与以往的话本小说不同,其叙述者是明确的个人,因此也使叙述具有个性化色彩;其叙述过程中叙述者发生了转换,因此产生了对话的叙事方式。而对话的叙事方式使《棚闲话》的叙事充满了不确定性,即有不同的声音却没有固定的或者是主导的看法。而作者正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观点,重新审视一些约定俗成的问题。这种反省精神和明清之际思潮相一致,且领时代之先。

  • 标签: 《豆棚闲话》 叙事学 话本小说
  • 简介:一、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竹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说明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

  • 标签: 贴黄技法 艺术风格 工艺美术 竹刻艺术
  • 简介:宫廷装饰画俗称“落”,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清宫各屋殿内,印花壁纸上有题材各异的绘画及书法,它和壁纸共同起到装饰的作用。由于使用功能的特殊性,落长期直接暴露在开放的环境中,受光照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受损的几率和程度均高于其它类别藏品,为了妥善保护这些藏品,延续这些藏品的寿命,使其再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修复中运用传统的技艺和手段,妥善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这些濒于毁灭的文物得到新生。通过对这类文物的整体认识和修复保护,认识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 标签: 贴落 保护 修复
  • 简介:1940年春,国民党一九七师侯为(山西介休侯家庄人)营长率领一支美式装备的加强营,由河南的阕乡县渡过黄河来到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的南张村。次日他又率部由南张村移驻三面环沟的军事要地胡营村,在那里修炮楼(碉堡)、炮台、筑工事,决心有力地打击和消灭日本侵略者。

  • 标签: 莲花池 1940年 日本侵略者 军事要地 国民党
  • 简介: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场,县长、夫人及师爷上演了一出热热闹闹的“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欢乐戏,而火锅就是这份热闹的重头道具;易中天也曾品火锅道:“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除了这份热闹,你会不会邂逅别样的火锅情愫呢?

  • 标签: 水晶 火锅 易中天
  • 简介:毛泽东生前十分喜爱《三希堂法》。早在延安时,毛泽东就看过《三希堂》字贴。说起这本字贴很是有趣。这本字贴是一位青年爱国作家在奔赴延安途中,在被日本军炸毁的废墟中捡来的,同时捡得的还有莎士比亚的四册著作和一本《石索》碑贴。到延安后,在曾任上海文委左翼戏剧联盟领导人朱光的举荐下,见到毛泽东。

  • 标签: 左翼 戏剧 莎士比亚 作家 爱国 延安
  • 简介:一、《云汉》篇与瘗祭之方式《诗经·大雅·云汉》写道:'……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旱既大甚,蕴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此诗写以祭祀的方式请求神灵、天帝解除旱情。在祭祀中,没有神不祭奉的;更莫敢吝爱于祭牲。祭神的圭璧都用尽了,~①为何神灵也不听我的祷请,~②降佑于我?天,依然旱热隆甚.诗旨要义,正如郑《笺》所云:'奠瘗群神而不得雨。'在这一段描写中,透示了周人祷旱之祭的一种方式,即'瘗'。~③毛《传》云:'上祭天,下祭地。奠其礼,瘗其物。'孔颖达《正义》进一步解释:'其祭之礼,上祭天,下祭地;而天则奠其礼,地则瘗其物……以至于百灵,无神而不斋肃尊敬之……'这里所谓'瘗其物',即把祭品埋在地下以致奉于神灵。~④按照中国上古之祭法,使用瘗方式所祭的当为地之神灵,~⑤与祭水之神灵向水中沉物相类,讨神之欢心也。《尔雅注疏》卷六《释天》有云:'祭地曰瘗,祭山曰庪县,祭川曰沈浮。'郭璞注:'既祭,埋藏之。'邢昺《疏》引孙炎曰:'瘗者,翳也。既祭,翳藏地

  • 标签: 云汉瘗 埋祭 瘗埋
  • 简介:古代影印技术还未发明时,对钱袋传下来的法书、名画,想要留一个副本,最早只有用透明的蜡纸罩在原件上,映着窗户外的阳光,仔细钩摹。这种办法,叫做“向榻”。向,指映着阳光,榻,指照样描摹。“向”(繁体字为“衢”)曾被人误写为“响”(繁体宇为“馨”),“榻”,后来通用“拓”。又因碑帖多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对碑帖的捶拓本多用“拓”,蜡纸钩摹的向榻本,则多用“榻”。这是后世的习惯用法,容易混淆,先作一些说明。

  • 标签: 价值 宋本 习惯用法 繁体字 “向” 阳光
  • 简介:养心殿地处西六宫最南端,是一处整体结构紧凑、深邃,房屋建筑略显低矮,但布局灵活、隐秘性强的院落。养心殿是清朝皇宫里的心脏地区,特别是雍正皇帝创建军机处以后,这里成为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共议国事的中枢地带。养心殿自清代雍正移居此地后,就成为了清代后8位皇帝日常办公和居住的场所,也成为清朝政治、军事和最高权力机构的中心。这里不但建筑外部装饰奢华,内部还陈设有大量的古玩珍宝,历代名家书画,更有儒家经典论述悬挂于室内的各个角落。这些字画除供皇帝鉴赏外,还有一些具有警示皇帝,提示为政之道的意思。其中颇令人玩味的,是养心殿后殿西里间的一幅悬于皇帝寝床西墙上的落。

  • 标签: 养心殿 雍正皇帝 统治者 政治 光绪皇帝 军机大臣
  • 简介:吴鼎新,字济芳,号在民,清光绪二年(1876)出生于开平县楼岗乡高岗里。他十二岁读四书、习对联;十六岁来广州读大馆,作庆制文及诗赋渐露头角;二十三岁时府试获第一名。

  • 标签: 吴鼎新 中国 广东 生平 教育事业
  • 简介:在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东南500米处。曾有一座雄伟高大的陵墓,上面遍植绿树,墓前的青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陆军中将李公其实之墓”。当地人俗称“司令坟”。投笔从戎,成为少将司令李其实(1904-1943年),广西临桂县六塘人。1918年考入桂林中学,即广西省立第三中学。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参与组织桂林学生爱国会和学生演讲团。

  • 标签: 茅山镇 抗日 第三中学 学生演讲 投笔从戎 爱国运动
  • 简介:清代台湾每年例须陈报夏、秋粮食收成,秋收指稻作,夏收即春花和双季稻的早稻。春花是次要粮食,栽植普遍的番薯亦是。但政府规定春花须列入夏收报告,番薯则不必。番薯是馈贫之粮,植于园或畸零地。春花植于稻田,与稻形成轮作,被喻为接绝续乏之谷,可见其地位。以往研究清代台湾粮食者,次要粮食必议番薯,忽略春花。本文旨在阐明清代台湾春花的种植及其与主要粮食的关系,并检验清人视春花有平抑米价作用的认知是否合理。

  • 标签: 春花 二麦 收成分数 粮食供给 清代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