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志书篇幅膨胀的情况,从第一轮新方志编修一直延续到第二轮修志,虽被志界所诟病,却日趋严重,有损志书的质量和价值。理论界以往对志书篇幅膨胀的问题多着重于从控制篇幅的意义及做法上进行讨论,而对于志书篇幅的适度范围却鲜有所论,这是控制志书篇幅的先决问题。本文以省志为考察中心,选取旧志、第一轮省志及第二轮省志若干送审稿作比较研究,探讨并提出省级志书适度篇幅的标准,以此切入探讨造成志书篇幅膨胀的原因及控制途径。

  • 标签: 志书 省志 篇幅
  • 简介:从秦汉里制和基层社会结构入手,古今学者对闾左含义的种种分歧可以涣然冰释。闾本是基层居民组织,后指里门,闾左即里门左侧。里的设置和居民分布有严格规定,街巷墙垣、道路林木、里门数量依制而定;里民则根据身份等级,各有相应居住区,五家为伍,比邻而居,相互监督。闾左是浮浪人群居住区,其来源复杂,既非贱民,亦非破产流亡人员,使之居于闾左,是秦统一之后基层社会秩序化的体现。"发闾左"则体现了秦朝徭役制度的严肃性,不能简单地看做秦政残暴的证据。

  • 标签: 闾左 浮浪人群 社会控制 社会结构
  • 简介:胡适向何键“卖廉耻”了吗?“好向侯门卖廉耻,五千一掷未为奢。”“侯门”泛指达宫贵人之门。此处实指何键门下。何键(1887—1956),湖南醴陵人,终生反共。去世时蒋介石亲题挽额“懋绩永昭”。瞿秋白撰写《王道诗话》时,何键的职务是湖南省主席,并自兼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 标签: 瞿秋白 胡适 诗话 王道 湖南省 司令部
  • 简介:1616年南京礼部侍郎沈淮连上三份《参远夷疏》,掀起晚明以来首次大规模教案。奉教士人徐光启挺身而出,撰写《辨学章疏》《具揭》等,不止是为保护西洋传教士,也是为个人的信仰与政治理想辩护。尽管四名传教士遭驱逐,天主教传教事业被迫转入地下,但徐光启从未放弃过对扭转局面的努力,通过招募葡兵、任用传教士修订历法等方式,在这场本质为清流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中终获胜利。本文将徐光启的宗教信仰与政治理想结合起来,分析他在南京教案期间的表现,并以此尝试恢复徐光启的完整历史形象,以纠正以往学界将徐光启的科学家、教徒和政治家等身份割裂开来的研究倾向。

  • 标签: 徐光启 南京教案 天主信仰 明末党争
  • 简介:大光明本文以秦刻石铭文为中心,分析秦帝国政治与儒家伦理的复杂关系,揭示伦理因素对秦朝政治的重大影响。由刻辞中所见秦意识形态及其治国实践的变化,无疑反映了秦始皇和李斯君臣对政治模式的修正。在天下一统的历史形势下,秦事功型政治传统确实出现了向伦理型政治转轨的迹象。秦政与伦理之间复杂互动历程表明,秦文化创造其事功奇迹的同时,也造就了自身的专化特征,从而丧失了大一统时代政治价值目标重建和政治文化转型的自我更新功能。

  • 标签: 秦代 刻石铭文 事功政治 伦理政治 儒法并用
  • 简介: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为发端,日本进入了思想转换的幕末维新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思想界以回应“西力东渐”的挑战为己任,在“锁国攘夷”与“开国攘夷”、“尊王攘夷”与“倒幕攘夷”的思想纠缠中,寻找适合日本的发展之路。其中,幕末思想家横井小楠的“开国论”与“攘夷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幕末 “外夷” 横井小楠
  • 简介:妇女是乡土社会中民间神祗的主要崇信者,但在传统社会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文献对客家妇女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记载均很少,让人难以探究其神明崇拜的面貌。笔者曾在闽西客家地区做过10多年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破四旧”时期运动等对民间庙宇的摧毁,

  • 标签: 客家妇女 记载 崇拜 神明 碑刻 寺庙
  • 简介:针对近代广西农民的贫困问题,本文利用民国时期的一些统计与调查资料,以实证分析方法,从耕地和劳力使用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造成近代广西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过少、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以及农村剩余劳力找不到转移方向致使无法有效利用关系紧密。

  • 标签: 广西 农民贫困 耕地 劳力
  • 简介:广西通过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来加快城市化进程符合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适合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国情及广西区情,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具有突出优势和显著效益,合理规划发展中心城市,能够推进广西城市化加快发展。

  • 标签: 优先发展 中心城市 城市化
  • 简介: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改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开序幕,并在民国时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如设立各级农业改良机关,新品种的引进与培育,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等等。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各机关不仅采取特约农户、示范推广的方式,使改良、推广与农民的生产相结合,而且注重将新品种的推广与提供优质工业原料相结合,注重与各方面的合作。这时期安徽的农业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地区或示范区,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在全省有效推广。

  • 标签: 安徽省 农业试验 农业推广
  • 简介:一、问题缘起州作为一种正式的行政区划单位,应确立於东汉後期。不过,起於汉武帝时期而具有监察区性质的刺史州,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当具有一定的区划功能。诚如童书业先生所言:

  • 标签: 体制变迁 刺史 体系 考论 汉武帝时期 行政区划
  • 简介:礼仪在东亚传统宗藩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有人将宗藩体制本身视为一种礼仪关系。但是从清代中朝两国使节往来过程中朝鲜人对三跪九叩头礼的体验和认识来看,制度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松弛,然而给朝鲜人造成的心理冲击则难以磨灭,因此到了近代被视为应当废除的虚礼。事实证明,这种过于重视尊卑礼仪的宗藩体制,虽然也能为适应近代国际局势变化而做出种种调整,仍难以与近代条约体制并存。

  • 标签: 宗藩体制 三跪九叩 敕使 朝鲜人 鸿胪寺 清朝皇帝
  • 简介: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历经22年之艰辛与磨难,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辟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之端始。现今百年已逝,张弼士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有有形的资产,还有无形的品牌价值和名酒的芳香,更为重要的是留下了能使张裕在国运不济时期跻身于世界民族工厂之林的张裕文化与经营理念。至今,这一文化与理念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张弼士 张裕酿酒公司 现代企业 启示 借鉴
  • 简介:福安是明清时期中国天主教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教案频发之地,而清乾隆十一年爆发的福安教案在中国传教史上极具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上第一次流血的教案,而且还促成了嘉道时期清政府在立法中订立了对西洋人治罪的律令专条。这对中国天主教的正常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往对此事件研究者虽多,但由於资料、档案屡屡披露发现,故以往成果多有偏颇。本文竭力综合各类中西原始档案,深挖全案的过程、原因及影响,以图超迈。

  • 标签: 天主教 多明我会 福安教案 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
  • 简介:复社研究在明末政治史、社会史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对研究复社来说,《复社纪略》无疑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正如井上进所指出,“如果想就复社说些什麽的话,那《复社纪

  • 标签: 复社 作者问题 王时敏 记事 社会史研究 政治史
  • 简介:晚清传教士从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出发,试图以《圣经》为基准,在中国典籍中爬梳中国上古史,索隐、比拟及调和中外历史文化,借此打破中西文化的沟通藩篱,以证明《圣经》的权威性及其普世价值。其中既有对比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与《圣经》记载的暗合之处,也有对中国上古时期之上帝的信奉文献的爬梳,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上古人物与《圣经》人物的比拟论说。

  • 标签: 基督教 传教士 中国上古神话 教务杂志
  • 简介:历史上河曲县长期作为军事边塞而存在,这种状况至明末清初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清代大一统局面的完成,“蒙汉分治”取代“蒙汉对峙”,蒙汉交流范围日渐扩大,蒙地开发程度愈益加深。河曲县遂由过去单一的边塞军事区域向地方化经济区域过渡,出现了地方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地方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与明以前相比,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本文欲从社会史视角出发,对地域社会的这一历史进程加以实证分析,以展示边陲社会历史变迁的独特性。需要强调的是,清代河曲县的个案并非孤例,而是代表了清代北方长城沿线汉蒙交界地带同一类型区域共同的历史变迁轨迹。

  • 标签: 边疆 内地 地方化 河曲 社会变迁
  • 简介:1927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彻底结束阴阳历并行的二元格局,强制推行国历。国历运动手段过激,对旧历作为民俗的价值和惯性作用均估计不足。与官方政策适相对照的是,在1945年国民党政要陈果夫编制出版的《中华民国生活历》一书中,我们却发现了他对国历运动的失衡进行了有意识地纠偏补弊。而且,透过这本日历,陈氏重建基层宗法社会及其礼制的政治理念也得以具体揭显。

  • 标签: 陈果夫 《中华民国生活历》 节日 礼俗
  • 简介:在初步回顾和检讨相关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发生在粤东K城一个名叫钟村的城中村民保护围龙屋行动的个案,叙述了这一集体行动的过程及其作为当事人的客家民众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了集体行动情境中的民众、民俗、学者的角色与影响,引发作者关于民俗研究取向问题的新思考。K城钟村客家人保护围龙屋这一集体行动表明,仅从民俗事象的静态描述来达成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将丰富复杂的民俗生活、民间文化概括为一些有限的材料,实际上既忽视了"俗"在生活文化整体中的被创造和重新发明,又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民"的自主能动性,他们策略性地对民俗知识的创造与享用,也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研究的理性人——学者及其学术活动的作用。民俗中的民、俗与民俗学者,应该都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对象,这也应是未来民俗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与学术动向。

  • 标签: 集体行动 传统创造 民俗学研究
  • 简介: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既往研究偏向于肯定动员成绩,却与当时政治和思想文化情境相隔离。精减工作涉及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以往大规模社会动员经验相比,动员具有相当难度,也更有助于说明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趋向之动因。本文从分析精减工作的宣传策略入手,揭示了为要完成减人指标,宣传内容从以经济生活为中心渐次转为以阶级斗争为纲,形式上则基本放弃了公开宣传而改为内部传达,此种重大变化。造成了信息传达的严重模糊,只能更多地依赖于组织强制,以及群众运动的动员形式。

  • 标签: 城镇人口 阶级斗争为纲 宣传策略 城市人口 经济生活 国民经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