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概述了用蔗糖处理水木质文物的发展历史,并对蔗糖的脱水机理、防虫防霉处理、渗透效果等进行了阐00指出在水木质文物的保护方面,蔗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保护材料。

  • 标签: 饱水木质文物 蔗糖 防霉剂 脱水
  • 简介:许多出土水木质文物因其降解严重、含水率较高,容易在脱水过程中出现不可逆的收缩变形以及开裂现象,从而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水木质文物脱水方法的研究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为探究风冷冷冻法对水木质文物脱水的效果,以一批无法复原的出土水木质文物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材种、含水率、基本密度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后,使用一台风冷电冰箱在-18℃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了风冷干燥脱水处理,记录脱水时间和脱水效果,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传质传热特点,证明了风冷干燥法用于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干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并且具有对文物干预小、适用性广、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为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饱水木质文物 含水率 化学成分 风冷干燥
  • 简介:水古木材作为有机质材料,经考古发掘暴露于空气环境中后,极易遭受霉菌的侵蚀,引起进一步的劣化降解。本研究主要针对考古发掘现场的水古木材,选用硼酸硼砂、霉敌、异噻唑啉酮、达克宁、双乙酸钠、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六种防霉剂,采用实验室抑菌试验并结合室外试验的方法,筛选出有针对性的、效果较好的防霉剂。试验结果表明:0.05%异噻唑啉酮的抑菌效果较好,50mg/L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抑菌效果次之。本实验结果将对考古发掘现场水古木材的防霉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饱水古木材 防霉剂 文物保护
  • 简介:为防止长沙走马楼出土水竹简遭受霉菌侵蚀,用观察不同防霉灭菌剂在不同培养基上杀灭和抑制霉菌效果的方法,筛选出菌毒清、霉敌、新洁尔灭和异噻唑啉酮四种防霉灭菌剂.实验结果表明,它们杀灭、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效果显著,有效期长,对文物安全,用量少,产品易得,对水中的霉菌和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均可作为水竹简和漆木器的杀菌、防霉用剂.

  • 标签: 竹简 霉菌 防霉剂 灭菌剂
  • 简介:木质文物作为有机质文物的一种,一直面临出土量大、腐烂严重、后续保护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水木质文物,看似保存良好,实则腐败严重,一旦脱水操作不慎,就会导致文物变形、开裂,造成严重后果。文章整理了2001年至2016年间国外有关出土木质文物的木材结构、降解机理、脱水加固方法、保存环境和现场发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国内木质文物保护研究的对比讨论,为今后水木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饱水木材 木质文物 保护 国外研究
  • 简介:2004年安徽天长汉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水漆木器,安徽博物院委托相关单位进行了脱水处理。但此次脱水不够彻底,造成部分漆器在修复后发生了漆膜起泡、开裂等现象,亟须重新脱水处理。2012年安徽博物院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尝试1%表面活性剂+40%乙二醛溶液浸泡方式重新处理这批漆器,取得了较好的脱水效果。实践说明,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水漆木器的渗透性,尤其对于需要重新脱水的漆木器具有较好的作用。本次采用的脱水方法为水漆木器脱水保护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

  • 标签: 天长 漆木器 表面活性剂 脱水
  • 简介:为了保护西汉放王岗出土的漆木器,在研究漆木器保存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沙埋自然干燥法处理两件水漆耳杯.处理定型后的耳杯,器形无变化,色泽光亮.脱水及保护效果明显.

  • 标签: 饱水木器 漆耳杯 自然干燥法
  • 简介:<正>辽代马直温夫妻合葬墓位于北京市大兴京开公路西红门段东地,1979年10月在进行基建工程中发现此墓。墓中除出土有墓志(青石质)、瓷器、唐代及北朱的铜钱外,还发现一批木俑及盛放骨灰用的、关节可以活动的人型木偶。这些东西在北京出土的文物中是很少见的。十二生肖木俑,现存十一件,通高36.5~40厘米,系柏木圆雕,戴冠,着方领大袖袍服,执笏。生肖雕刻于冠上。十二辰中缺“戊狗”。大型活动关节木偶(系真容木雕像)二躯。男女各一。其中女像仅存残肢;男像亦

  • 标签: 脱水试验 木俑 木偶 饱水木质文物 细胞壁 木材
  • 简介:50年代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时代的漆木器,经受了二千余年地下水和各种菌类的侵蚀,木胎极度腐朽,绝对含水率高达1562%,其强度根本支撑不住自身的重量,所以只能在水中保存。采用蔗糖溶液浸渗加固水漆木器的木胎,克服了其它方法不易渗透或对漆皮有重大损伤的缺陷。它对不同含水率、不同树种都能适用,而且还具有可逆性。该方法设备简单、工艺简便,极利于推广应用。

  • 标签: 出土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 简介:失水干缩竹简不仅改变了竹简的形貌,而且字迹无法辨认,不能进行考古释文,极大地影响了其承载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通过海昏侯墓葬等出土竹简等残片的干缩复形研究实验,对复形前后外形尺寸、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生物碱和表面活性剂等材料浸润后的干缩竹简残片,外形尺寸可恢复到干缩前的98%以上,竹简残片内部干缩变小的空隙结构得到恢复,化学组分无明显变化。运用该技术对干缩竹简进行复形处理,复形后的竹简基本恢复到水时的状态,而且对字迹无损伤。

  • 标签: 饱水竹简 失水干缩 变形 复形
  • 简介:偏高岭土是高岭土经高温脱水后形成的一种高活性的人工火山灰材料,铝酸钙膨胀剂(AEA)是以一定比例的优质高铝熟料、无水石膏等无机材料共同粉磨而成的抗裂防水膨胀剂。在研究“仰韶水泥”的过程中发现,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偏高岭土后,可有效提高水硬石灰结石体的强度,缺点是收缩变形较大。本研究基于对“仰韶水泥”的研究,结合砂岩石窟及其裂隙加固的特点,通过室内研究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不同比例偏高岭土和膨胀剂AEA后浆液的流动性、凝结时间、收缩率、龄期强度等基本性能,初步筛选出了适宜砂岩石窟裂隙加固的灌浆材料及配比。

  • 标签: 仰韶水泥 砂岩石窟 裂隙灌浆 加固材料 筛选
  • 简介:对裂隙进行充填灌浆,可以有效防止裂隙的进一步发展和雨水的渗漏,使遗址得以更好地保存。为比选出适宜于潮湿环境下窑址裂隙充填灌浆材料,采用烧料礓石、烧阿嘎土、砺灰三种传统石灰材料分别对浙江和福建四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遗址土进行改性研究。测试改性后浆体材料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收缩率,以及温湿度循环、冻融循环、水稳定性、安定性、耐碱性试验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石灰类材料均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但砺灰试样的耐冻融特性稍差、龄期强度低、收缩变形较大。烧料礓石改性试样具有较高的龄期强度、较低的收缩率、良好的耐候性。因此,建议将烧料礓石作为主剂应用于四处窑址的灌浆材料中。相关研究成果对窑址裂隙灌浆材料的选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标签: 裂隙 灌浆材料 水硬石灰 耐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