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我县文化馆藏有一枚西汉四铢半两,径2.4、穿0.9厘米,穿上郭(见图)。秦汉半两钱,大多无记号。西汉文帝五年到景帝六年,国家、地方、官民皆可铸币,因而出现了品类繁杂的半两钱,这时的铸币上偶尔出现一些记号,但是也并非无意而成,有的星月、竖

  • 标签: 四铢 景帝 郭五 文景
  • 简介:本文依据明清梅州地方志文献、地方碑刻和《黄山志定本》等文献,辨析了梅州香花僧侣的口述资料,稽考出兴宁僧人何南凤的宗教生活和法脉传统,认为:何南风的俗世生活是建立在坚实的佛学基础上的个人行为,不当成为判断当代梅州香花历史的依据;以何南风为代表的素僧是明代中叶梅州佛教发展的重要现象,成为与本地“乡花僧”对抗的重要力量,当代梅州香花是明中叶以来“乡花僧”与“素僧”合流的结果;何南风的法脉传承来自宗法临济宗的黄山普门禅师;梅州宗教界所称的“横山堂”实为“黄山堂”之误。

  • 标签: 地方志文献 宗教生活 口述资料 个人行为 佛教发展 明代中叶
  • 简介: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代,在杭州北部苕溪沿岸一带,有个防风氏部落首领。相传,禹巡狩到了会稽(今绍兴),朝会四方诸侯,防风氏后到,禹把他杀了。这件事在不少古籍中都有记载。《吴越春秋》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己,即天子之位。三载考功,四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

  • 标签: 中都 良渚文化 诸侯 天子 会稽 天下
  • 简介:<正>在苏州城中景德路城隍庙工字殿墙上,有一块著名的苏郡城河三四直图碑,现已断裂成8小块,亟待抢救.该碑分正反两面,正面刻《重浚苏州城河记》,记载了清代嘉庆元年(1796)8月至次年5月,苏州城内全面疏浚河道的经过.反面刻有《苏郡城河三四直图》,图的上部刻有《苏郡城河三四直图说》,引原文如下:

  • 标签: 直图 城隍庙 苏州 疏浚河道 旧志 横河
  • 简介:辽代契丹人的社会组织主要分为部落和宫帐两类,帐就是宫帐之一,它是独立于部落之外的头下世袭帐分。本文着重考察帐的涵义及其范围,分析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辽代部族制度进行了初步梳理,希望能够为研究契丹族社会组织结构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

  • 标签: 横帐 辽朝 契丹人 三父房 耶律 遥辇九帐
  • 简介:汉魏洛阳故城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址.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曾在这里建都,长达330余年;若再加上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周敬王及其后诸王在此立都200多年,这就几占夏代至清末各王朝历史的七分之一,遂成为全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古城.

  • 标签: 建都 洛阳 北魏 都城遗址 外郭城 汉唐
  • 简介:张载祠位于眉县城东23公里处的渠镇。南靠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临佛教圣地法门寺,东与道教源地楼观台相连,西与名胜诸葛亮庙、钓鱼台、周公庙、金台观遥遥相望。张载祠坐北向南,正对巍巍秦岭,310国道从门前东西通过,汤法高速公路南北贯通,交通十分便利。

  • 标签: 佛教圣地 钓鱼台 名胜 周公 诸葛亮 眉县
  • 简介: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是宋代道学的重要人物,其思想对后世道学有深远的影响。近人对张载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最后一部著作《正蒙》,以探讨气论为主,且多以哲学方式研究,极少触及文献问题,因而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 标签: 《横渠易说》 《正蒙》 张载 北宋 易学研究 道学研究
  • 简介:进入隋唐时期.虽然郡、州名称多有变化,并设置总管府、大都督府等等.但灵州古城始终为灵武郡、灵州和回乐县的治地.所以唐诗称“山旧秦塞.河绕古灵州”。

  • 标签: 灵州 吴忠 隋唐时期 都督府 灵武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有一套出土于安徽安庆元代范文虎夫妇合葬墓的素面玉带具。墓主范文虎是南宋与蒙元战争后期的重要高级将领,掌控着南宋的存亡;降元后步步累迁至平章政事、尚书右丞,成为“南人”之中入元官职最高者。范氏墓中出土多件玉制品也因形制特殊、质料上乘成为元代玉器研究的断代标准器。本文选取其中的玉素面带具,重新审视其出土情况以探究墓中相关随葬品的空间关系;并从当前考古出土文物、图像以及文献资料,对唐末五代乃至宋元时期中国汉地玉带具的流变做一梳理;以范氏玉带为例,复原与解读唐宋时期从单鈌单挞尾“方团”玉带到双鈌单挞尾“排方”玉带的演变、使用和名谓。同时对宋元时期盛行的一类“束带”类带具也有所阐述。

  • 标签: 范文虎 玉素面带具 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