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湖北鄂州城子山遗址地处鄂东长江以南地区,其文化堆积的年代大致可分为石家河文化早期、西周中期和西周晚期。2012年7月至9月,在发掘遗址的同时进行了土样的采集和漂洗,发现了一批石家河文化早期和西周中期的古代植物遗存。此次浮选共计采集样品67份,共发现了4733粒炭化植物遗存,包括3771粒稻米(Oryzasativa)、200粒粟(Setariaitalica、10粒非农作物种子(weeds)和17粒失去了鉴定特征的残碎种子,此外还有735粒炭化稻谷基盘(ricespikeletbase)。浮选结果显示,城子山遗址在石家河文化早期和西周中期应该都以稻作农业为主,至迟到了西周中期开始对粟进行利用。

  • 标签: 城子山遗址 石家河文化早期 西周中期 植物考古
  • 简介:申明铺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浙川县,遗址堆积从仰韶文化时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发掘过程中从不同时期的灰坑中浮选出了41份植物炭化遗存,分别来自龙山、西周、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共发现炭化果实、种子380粒,其中包括粟(Setariaitalica)、黍(Panicummiliaceum)、小麦(Triticumaestivum)、青稞(HordeumvulgatevaEcoeleste)、水稻(Oryzasativa)五种农作物的炭化籽粒及1粒疑似大麦(Hordeumvulgare)的颖果。其他可鉴定的种属还包括野大豆(Glycinesoja)、紫苏(Perillafrutescens)、芸苔属(Brassicasp.)、萝卜属(Raphanussp.)、石荠苎属(Moslasp.)、拉拉藤属(Galiumsp.)、车前属(Plantagosp)、狗尾草属(Setariasp.)等。浮选结果表明,龙山及春秋时期,粟均为最重要的农作物,但小麦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至战国时期,小麦已与粟并列,成为主要作物之一。

  • 标签: 申明铺遗址 浮选 植物遗存 古代农业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更新世末期的采食者拓宽了他们所利用资源的基本结构.在食谱中新增加了多种动植物食物,正是在生计上的这一“广谱革命”促使了狩猎采集经济向农业的过渡。新的研究显示,在亚洲西南部,人类对种类多样的植物性食物的利用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人类在开始驯化植物之前存在着一段强化采集食物资源的漫长历史。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食物资源 植物性 利用 人类 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