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光纤反射光谱是一种完全无损的颜料鉴别方法,适合用于精美珍贵的彩绘文物颜料工艺研究。光纤反射光谱在国际文物研究领域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方法,而国内由于缺乏反射光谱数据库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颜料颗粒度和产地对反射光谱的影响,对蓝色系、绿色系、红色系和黄色系颜料的反射光谱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用于故宫博物院建筑彩画和书画文物的颜料分析中,证明光纤反射光谱确实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颜料分析方法。

  • 标签: 光纤反射光谱 无损分析 彩绘文物
  • 简介: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遵循库贝尔卡·芒克(KubelkaMunk)方程式,现已广泛应用于纸张、金属、陶瓷、织物等的直接分析,也适用于文物的无损分析研究,此方法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虽刚刚起步,但前景广阔.

  • 标签: 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FORS) 传感器 文物 无损分析 鉴定
  • 简介:分析了三种测量方法──多次激活、加剂量法和钉子技术的优缺点,并对细粒石英前剂量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细粒五英前剂量方法测量简便,减少了来自多次激活、试验剂量和归一引起的误差,最小可测年龄能达到几十年。

  • 标签: 热释光测定年代 前剂量技术 细粒石英
  • 简介:对著名的DellaRobbia玻璃——无釉赤陶的元素分析曾使用了各种分析技术进行。如,PIXE,XRF,SEM-EDS,ICP-MS,ICP-AES等。样品是陈列在一个艺术博物馆展览厅中的无釉赤陶浮雕品。有学者对其五种颜色的分析首次采用了微拉曼谱技术及激光诱导转移技术。

  • 标签: 颜色 玻璃 测定 ICP-MS 转移技术 艺术博物馆
  • 简介:采用常规的热释光细粒混合矿物法、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以及单片再生剂量光释光法三种测年方法,对中国上海、浙江萧山地区出土的7件西周、春秋、战国以及汉代的原始瓷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并对测得的每个样品的3个年代结果与已知年代进行比对.用热释光细粒混合矿物法测定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年代结果,与样品的已知年代结果相比吻合得较好.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得到了该方法的上限饱和年代,即距今1800年左右.用再生剂量光释光法测定得到了这些样品的年代,只是实际年代的50%-80%左右,结果不太理想.因此,采用热释光细粒混合矿物法测定这类样品的年代,只要解决了制样问题,还是目前较好的测年方法.

  • 标签: 光释光测年 热释光测年 前剂量技术 原始瓷
  • 简介:大窑四道沟地点发掘剖面发现有下更新统末期至全新统地层沉积,且各层位都出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地层和文化遗物的绝对年龄值是遗址深入研究的基础,本文是对四道沟地点运用的两种测年方法及结果所做的总结,并根据古地磁等学科的最新研究对地层时代和所包含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进行分期.

  • 标签: 大窑遗址 四道沟 年代测定 地点测定 文化分期 中国
  • 简介: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在青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为了深入研究耀州窑青瓷的热释光特性,提高热释光测定耀州窑瓷器年代的准确性,本研究测试了16件耀州窑瓷片。前剂量饱和指数法被应用于测定耀州窑青瓷的古剂量。运用厚源计数法测量瓷胎与埋藏环境土壤样品的α计数、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K含量等方法进行年剂量测定;得到了针对测量耀州窑瓷器样品的热释光特性参数,优化了测量程序,获得了更适用于耀州窑地理环境的年剂量数据,减小了未来样品的取样量,为更好地研究与鉴别其真伪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与方法。

  • 标签: 热释光测年 耀州窑 古陶瓷
  • 简介:一紫外辐射概述紫外辐射(俗称紫外线、紫外光)相当于波长介于4—400nm范围的电磁辐射。紫外区从可见光的短波高频端一直延伸达伦琴射线的长波低频端,见图(1)。根据不同波长的紫外辐射特性及其不同应用领域,英

  • 标签: 紫外辐射 允许极限 强度测定 紫外区 应用领域 低频端
  • 简介:蛋白质常作为胶结材料存在于壁画、建筑彩绘文物中。它的老化变质及其流失会使彩绘颜料产生掉色、脱落,胶结材料的含量与该类文物的病害密切相关。因此,定量测定蛋白质含量对彩绘文物的病害机理和修复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总结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法等蛋白质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彩绘文物颜料层和古建油饰彩画地仗层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如气-质联用法、氨基酸分析法、元素分析法。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实例。从分析结果来看,以上方法在彩绘文物颜料层和地仗材料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蛋白质 文物 含量
  • 简介:本研究概述了一种便携式氯化物测定装置的设计和使用,该装置具有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所用材料包括:2块0.3cm×9cm×20cm的黑色泡沫板;1块0.3cm×6cm×9cm的黑色泡沫板;1块2.5cm×9cm×20cm的乙炔泡沫220板;1包10cm×10cm称重纸;1个琥珀色29.6mL或30mL的玻璃滴管瓶;若干4mL的带盖玻璃小瓶;1部具有手电筒照明功能的手机;1把热熔胶枪:1把软刷;AgNO3,试剂级。经过简单组装后的检测装置如网1所示。

  • 标签: 检测装置 氯化物 测定 藏品 便携式 泡沫
  • 简介:本研究项目系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所进行的合作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为依据铅同位素比值分析法研究“中国河南省巩义市黄治窑出土唐三彩及日本出土唐三彩、日本产铅釉陶器之产地推定”的提纲报告。

  • 标签: 铅同位素 釉陶器 日本 比值 中国 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标签: 微探针型X荧光光谱技术 香港青釉瓷残片 化学组成 源区判别
  • 简介:2005年,有一批精美的瓷器在北京毛家湾出土,其中有一件烧制年代有争议的破损的龙泉青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为了给出其确定的烧制朝代,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量瓷片的化学元素组成,并结合基于微机统计软件的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与已知朝代的瓷片样本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与归类,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该破损瓷器的所有碎片都被归类为明代龙泉青瓷,这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基于将该青瓷与其他确定烧制朝代的龙泉青瓷相比较得出的结论一致。

  • 标签: 中子活化分析 中国科学院 龙泉青瓷 计算机统计 模式识别 利用
  • 简介: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上海博物馆)主办的第9次释光(Luminescene)与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年代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7月11-13日在兰州召开。这次讨论会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科学委员会干旱区环境专业委员会共

  • 标签: 电子自旋共振 文物鉴定 学术研讨会 释光
  • 简介: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挂靠于上海博物馆)和中国计量科学院电离辐射处联合主办的中国第8次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3月25日至31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等20多个单位的50多位

  • 标签: 电子自旋共振测定 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 年代测定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