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治理概念本身意味着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突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强调公共服务体系的效率、法治和责任.在新疆南疆地区,由于生态环境、人口、民族、宗教等特殊因素,加之暴恐事件频发,存在着现代进程下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对南疆社会治理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南疆地区产业发展、反贫困和援疆等方面着手,从南疆地区人口居住格局、族际关系、宗教管理、基层组织等方面讨论社会治理的效果,成果相当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在现代进程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国家战略与南疆治理特殊性的关系,以及南疆社会治理的法制三个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

  • 标签: 新疆南疆地区 现代化进程 社会治理
  • 简介:目前学界对中国现代的反思缺少一种空间,即边疆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战略的考察,文章指出在中国现代战略的背后,潜藏着一套隐秘的知识体系——“中心主义”“东部主义”“民族主义”。笔者继而从史学领域兴起的“从边疆看中国”视角中汲取资源,站在反思中国现代的角度,认为该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将中国现代的整体性知识话语进行解构,对边疆地区现代过程中的“中心主义”“东部主义”等话语知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和看待边疆地区的现代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中心主义 民族主义 内亚边疆
  • 简介:本刊讯由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又称“客家春晚”)于2月8日晚通过电视台和无线梅州手机客户端同步播出。晚会的节目类型既有观众喜闻乐见的舞蹈歌曲,又有主题鲜明的原创小品,还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表演等。参与晚会24个节目演出的不仅有广电“名嘴”和来自广东汉剧传承研究中心、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的实力演员,还有客家乐坛知名音乐明星丘童予、管乐莹等人带来的《客家姑娘》《粉墨时代》等节目。

  • 标签: 客家文献 春节联欢晚会 广播电视台 节目类型 传承保护 同步播出
  • 简介: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信息知识等各方面专业素养,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抵御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开放社会",是对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下达的新的时代任务。针对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建设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 标签: 信息技术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信息知识素养
  • 简介: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价值,应成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创新工程“当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问题研究”项目举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与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法学研究所、农业发展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以及军事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大学、厦门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以改革开放40年国家与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为切入点,结合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问题意识,深入研究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和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的实践路径和理论价值。会议大体围绕两个领域的问题来展开:一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边疆治理和边疆理论的相关研究。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边疆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学术研讨会 现代化
  • 简介:文博图书馆是依附于文博单位的专业图书馆,其馆藏资源专业而系统,有些资料珍贵而独有,但收藏地点较为分散,不便于研究者和社会大众利用,文博图书馆文献资料数字与共享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应构建文博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 标签: 文博图书馆 文献资料数字化 资源共享
  • 简介:"札记"叙述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节目,曾介绍在我国一些地区寻找"断肠草",该节目介绍了寻找断肠草的经过,使观众增加了许多知识。节目介绍中未涉及"断肠鸟"。贵州地方文献对断肠草与断肠鸟有详细的记载,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二是"札记"叙述了贵州地域明清时"卫"的建置。一些学者认为明代贵州只设有二十四卫,这是不准确的,明代贵州有"卫"是二十七个。清初贵州新设"巴香卫",虽然巴香卫设置时间很短,但不能否定它的存在。三是"札记"对贵州文献记载"奢香"曾见高皇后,并得到若干赏赐,这是与史实不符合的错误记载。

  • 标签: 断肠草 巴香卫 奢香
  • 简介:馆藏古籍文献的整理对博物馆文物的展示和研究以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南京博物院的具体实践为例,对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包括整理原始卡片,编制馆藏古籍文献总目和各分类目录,研究重点古籍文献,发现系列性的古籍文献,并联系相关文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研究等。

  • 标签: 博物馆 古籍文献 文献整理 南京博物院
  • 简介:出土于太原东山的《□憘墓志》记述了墓主作为军事将领的一生履历,其中两次出现“大贤真”一词,为鲜卑语汉文音译.梳理碑志和文献中出现的大贤真,“大贤真备身都督(或内直备身都督)”是颇为独特的北齐禁卫军军官的鲜卑一汉组合式名号.为我们认识北朝后期历史发展、民族融合的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鲜卑语 大贤真 备身都督 东魏北齐 □憘墓志
  • 简介:魏晋隋唐方志处于中国方志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它的研究从元末明初的辑佚至今逐渐扩大至目录、校勘、版本、考据等多方面。当中历经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几大阶段,至21世纪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学术视野更开阔、研究角度渐多。但就研究现状看,尚存在成果多而零散、重复性研究较多、对经典成果过度依赖、缺乏对材料挖掘利用的问题,研究尚有较大空间。

  • 标签: 方志 魏晋隋唐 文献学 综述
  • 简介:卢维语是古代安纳托利亚和叙利亚地区的一种语言,书写采用楔文与象形两种形式。二者在词汇、语法特征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在使用范围、书写材料、文献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对现存卢维语象形文字文献根据载体、石刻形制以及内容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辨析赫梯宗教与世俗统治合一的传统以及赫梯王国与新赫梯时期文化一脉相承的特征。

  • 标签: 卢维语象形文字 材质分类 石刻形制分类 内容分类
  • 简介:《奇闻异事》成书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作者为出生于和田(一说叶尔羌)的维吾尔学者穆罕默德·尼亚孜·伊本·阿不都乌普尔,原书为察合台文,是一部通史性的历史著作.本文介绍了该书的版本情况,对该书的三部分内容作了初步的介绍.并认为该书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著作,值得作更深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十九世纪维吾尔文献 《奇闻异事》
  • 简介:古代文献中"郭"与"虢"常是通假的。"郭"与"虢"同在上古韵铎部,从读音上自然是可以通假的,但是二者能够通假的关系并非只是"声之转也"这样简单,二字之间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前人亦多有试图解释其中原委者,他们的成果给后来学人许多有益的启示,惜其尚不甚明。通过分析"郭""虢"二字的字形之意、东西二虢所封地望在周代造成的政治地理形势,可以看出,两字所以通假,除了读音相同外,都具有共同的字形之意,即临高制险。

  • 标签: 城郭 虢国 通假 古文献
  • 简介:首都博物馆保管部契约库内藏有契约文书共计2万余件(套),库房采用先进的恒湿不恒温的智能空调系统,对不同质地的文物进行妥善保管。近年来,在馆领导的重视下,首都博物馆组织人力、物力对这批珍贵的纸本文献进行了保护、整理、研究、出版,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 标签: 首都博物馆 纸本文献 文献保管 文献研究与应用
  • 简介:围绕着古代文献的翻译工作,一个学术圈逐渐形成。这个圈子聚集了二十世纪的西方古典学术精英。这些近代古典学术史上的主角通力合作,跨越百年时空,缔造了古典文献编译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洛布古典丛书。这套高水准的古代文献译丛,凭借精良的译者队伍、准确的翻译文稿和强大的编辑阵容,自诞生之日起,便在世界古典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洛布古典丛书 古典学 翻译
  • 简介:敦煌所出的藏文文献中,P.T.986《尚书》和P.T.1291《春秋后语》两件文书因是儒家经典的译文而颇受学者注目。过去拉露女士在其所编法藏藏文文献的解题目录中已经正确地指出P.T.986为《尚书》的《周书》部分~②,不过对于P.T.1291她解读失误,认为亦是《尚书》(拉露作《书经》)的改写本~③。后人的研究已经表明这是《春秋后语》的译文。文章主要探讨P.T.986《尚书》的研究现状及其文献来源问题,以下行文将不涉及P.T.1291。

  • 标签: 敦煌藏文本《尚书》 P.T.986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北京大学所藏朝鲜版古文献的资料价值。据统计,现北京大学所藏的朝鲜版古文献共300余种,3,600余卷,这些资料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有14种善本被收录于《朝鲜版汉籍善本萃编》(2014)中并公之于众。这些文献将成为解决一系列问题的重要资料。包括朝鲜版古文献是以何种途径传入中国的,其中是否包含韩国国内所罕见的文献,以及这些文献与韩国现存的文献之间有何种关系等。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第二章将先简要介绍《朝鲜版汉籍善本萃编》一书,第三章则将针对《朝鲜版汉籍善本萃编》中收录的6种"集部文献",对其内容及资料价值进行分析。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韩国学相关的古文献在中国藏书史上的地位。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对回顾古代中韩两国书籍交流的轨迹,探明中韩学术史有所助益。

  • 标签: 中国收藏 北京大学图书馆 朝鲜版古文献 《朝鲜版汉籍善本萃编》 集部文献
  • 简介:南昌市新建区琊墩山一号汉墓经过数年的科学发掘及论证,确定一号墓主人就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文献资料显示,刘贺初为昌邑王,后因昭帝崩而无嗣被霍光人等拥立为皇帝,但在位二十七日即被废黜.最后沦落为食邑于蛮荒之地的小列侯.不久在悲愤无奈中郁郁而终。关于刘贺被废的原因。文献资料给出的主要依据是“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但是,刘贺墓葬的考古资料显示,他却是一位恪守礼仪、崇尚节俭、满腹经纶之人。

  • 标签: 历史文献 考古材料 海昏侯 刘贺
  • 简介:自“鹅湖之会”以来绵历七八百年的“朱陆异同之辨”,是考察理学史、朱子学史的一条最具“原生态”的发展脉络。留存至今的“朱陆异同”历史文献,数量宏富,弥布四部,是研究“朱陆异同之辨”历史衍变的基础。这些专门或主要讨论“朱陆”、“朱王异同”议题的文献,以专书与单篇两大类型存在。通过集聚文献而形成“云数据”平台,来俯瞰历史上的“朱陆异同之辨”,自必会获得诸多新的认识和有益启示。

  • 标签: 朱陆异同 历史文献 朱陆异同之辨 历史衍变
  • 简介:察合台维吾尔文记录的社会、经济契约文书以其数量多、内容广、学术价值高等特点,在维吾尔古文献体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买卖契约文书不仅反映当时的历史、社会、经济状况,而且还真实表达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本文简要介绍了买卖契约文书的形成情况,并以两篇契约手稿为例指出其特点。

  • 标签: 察合台文 买卖契约文书 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