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北宋一朝针对弊政前后进行过三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改革。通过对这三次改革的粗略考察,可以大体看清北宋一百六十八年历史的基本脉络。一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夺取后周政权,到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北宋统治者曾针对晚唐五代

  • 标签: 宋太祖赵匡胤 太平兴国 政治改革 晚唐五代 一百六 熙宁
  • 简介:60年代初,山西农业和全国一样。也遭受了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与“大跃进”中的失误有关,二是山西农业生产力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故从1961年起,山西省委从两个方面对全省农业进行了调整,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农业六十条》,调整生产关系,二是实行农业技术改革,发展生产力。农业技术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四化”,即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化学化。山西在发展“四化”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与不足?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山西 农业 技术改革 中国 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
  • 简介:我国的改革开放,作为党的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下来,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此之前的两年,即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和1978年,实际上是一个过渡和准备阶段。在这个两年和此后一年半时间里,改革开放从酝酿准备转入探索起步,李先念一直负责主持国务院日常的全面工作。他一面积极拨乱反正,

  • 标签: 改革开放 李先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粉碎“四人帮” 中国 党的路线
  • 简介:十月革命后,苏俄政权忙于应付战争,虽然占领了原沙俄政府的国家银行,却并未发行全围性的流通货币,而是继续使用原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旧币。在远东地区,日本银元占据优势.中国银元也通用。在中亚,占统治地位的是黄金。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更原始的物物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主要形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9年。为了维持战争,苏维埃当局不得不超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 标签: 流通货币 改革时期 经济不发达地区 铸币 苏联 国家银行
  • 简介:1987年以后,台湾社会进入改革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也是其中一项。台湾民间教育改革运动是推动台湾教改的原动力。1994年以后,台湾当局开始正式推动台湾教改。到2008年陈水扁“执政”结束后,台湾教改已经取得了许多具体的成绩。但是,由于台湾教改是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发生的,其过程始终包含着一条“去中国化”或者说追求“台独”的线索。所以,台湾教改引发争议,特别是引发蓝绿“统独”的激烈争议,十分正常,而且这个争论还会持续下去。

  • 标签: 台湾教育改革 李登辉 李远哲 陈水扁 “去中国化”教育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襄阳开内陆城市改革开放之先,打出连环组合拳':改革股份合作制、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规划卫星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集贸市场、国企产权改革,无一不是具有前瞻性和深远影响的举措,为襄阳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作者杨斌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政襄阳,他是基层干部出身,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襄阳期间大胆探索与创新,取得良好成效。本文系杨斌庆同志对襄阳工作时期的回顾和思索,此为下期,谨以此文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标签: 襄阳市
  • 简介:1920-1934年的“国家重建时期”,为了维持农村地区的社会秩序,在应对多起反政府的叛乱中赢得农民的支持,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墨西哥政府推行了一定程度的土地改革。但是,受领导人的国家发展理念以及农村地区复杂的社会阶级关系和农民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政权的逐渐巩固,土地改革的步伐在“索诺拉王朝”后期逐渐减缓,总体效果并不明显。直到1934—1940年卡德纳斯政府期间,才通过较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墨西哥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标签: 墨西哥革命 土地改革 大庄园 村社
  • 简介:1948年夏秋,国民政府迫于恶性通货膨胀的压力,采取了严格的限价政策.这种先天不足、后天无补的举措扰乱了上海城市正常的粮食供销秩序,以致严重激化政府、米商和市民之间的矛盾,并最终导致了抢米风潮发生.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次粮荒不是发生在青黄不接之时,却恰恰是在收获的季节.

  • 标签: 限价 抢米 金圆券 粮荒
  • 简介:1925年,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为领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从此开始长达25年之久的"新桂系"统治时代。在此期间,柳州在时任广西建设厅厅长伍廷飏的主持下,开始了以改造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为内容的生产增收改革。这场农事改革运动(本文将柳州的这场变革称为"柳州农事改革运动"以区别于当时流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以为两者虽然存在交集,而现实上还是存在在很多差别。)既有新桂系军事割据的现实需要,也有深厚的以国民政府为中心的地方自治政策背景。这场改革运动既立足于广西割据的现实,实际上又超越了军事割据的局限。

  • 标签: 民国时期 新桂系 农事改革 地方自治
  • 简介:本文以太仓库为切入点,指出张居正时代的中央财政制度改革是在屯田、盐法开中、民运等原有财政体系日渐无法满足北边军镇基本常规需求的情况下,在嘉靖、隆庆以来持续改革的基础上,为改变太仓库长期入不敷出的局面而进行的努力。这次改革在财政方面展现出强烈的中央集权化倾向,但其间太仓库收支渐增的趋势仍在,收不抵支的隐患仍存,北边军镇屯田等原有财政供应体系日渐失效的基本问题未能解决。张居正死后,太仓库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因此,张居正时期改革仅仅是推延了明王朝财政崩溃的时间而已。

  • 标签: 张居正 太仓库 北边军饷 万历 年例银
  • 简介: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县级财政是中国财政层级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县级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工具,其收支活动随着财政体制和县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变化。三江县的个案表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县地方财政收支趋向规范化的同时,又有重大的缺陷。广西县财政无法从根本上维持和支撑“善治”的县政目标。

  • 标签: 广西 新桂系 县政 县财政 三江县
  • 简介:<正>陶器的出现,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天然物的开端;人类懂得了如何控制和利用物理、化学变化,把柔软的粘土加工烧制成坚硬的器物。这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认识的飞跃。陶器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某些民族及其共同体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从陶器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另一方面,古代保留至今的文化遗存中,以陶器为最多,因而考古学把陶器作为衡量文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陶器 遗址 典型器物 夹砂 红陶 大溪文化
  • 简介:商代甲骨卜辞里的牢、■分别指经过系养的牛和羊。西周以来牢字取代了■。为了区别经圈养的牛和羊,在牢前加上大小,用大牢专指体型相对于羊要大的经圈养的牛,用少牢专指体型相对于牛要小的经圈养的羊。《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关于"太牢""少牢"分别是牛、羊的说法更贴近周代社会实际。

  • 标签: 商周时期
  • 简介:殷商时期的诸多辞例中有“小臣”。时贤对其多有研究,但在“商代小臣是什么”这一问题上仍有争论。其实,商代的小臣是一批后备人员。在内服方面,商王朝主要从这批人员中选拔商王朝的重要官员,可能与“臣扈”、“臣址”等商王朝的重臣相比还处于成长和训练阶段,故被称为“小臣”。这批后备人员有的来自外国族,有的是商王子嗣,还有的是女性。他们担任的职务各不相同,商人往往在“小臣”上加上他们所担任的职务或所来自的国族来区分他们。在外服方面,商王朝常从内服小臣中挑选成员回他们所来自的国族担任军事首领。通过内服小臣训练外服军事首领是商朝控制方国的手段之一。这些人员在身份显赫之后,仍然用“小臣”称名,因而出现了商代小臣纷繁多样的现象。

  • 标签: 殷商时期 小臣 外服 内服 国族
  • 简介:林语堂,著名作家,1895年生于闽南漳州。他从小头角峥嵘,17岁被“具有一连串‘梦想’”的父亲送进了上海圣约翰大学。这是一所林语堂自认为“学习英文的最好的大学”。在这里,他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初步熏染。1916年毕业后到北京清华学校任英文教员。1919年根据清华的例规,任教满三年的林语堂获准赴美留学,就读于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一年后,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入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林语堂遍览了该校收藏丰富的中文藏书。林语堂的文化经历十分奇特:在母国的圣约翰大学,沉浸于西方文化,精通了英文;在异邦的莱比锡大学,进行了中国文化的“补课”。学成归国后,林语堂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并于1927

  • 标签: 林语堂 西安事变 《京华烟云》 蒋介石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国难
  • 简介:1644—1911年统治中国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地征服的王朝",而乾隆时期(1736—1795)则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①清朝通过军事行动建立的这个帝国,是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界定领土的基础~②。与它的前朝明朝相比,明朝甚至从未能成功地控制鄂尔多斯,这个位于河套地区的中国西北的贫瘠之地。而清朝的满洲统治者则成功地将东北亚、蒙古、西藏、塔里木盆地和准噶里亚并入了清帝国的版图之中。

  • 标签: 乾隆时期 清朝 中国历史 近现代中国 塔里木盆地 鼎盛时期
  • 简介: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如今,新的创新教育浪潮正向我们走来……学校将迎接创新教育的挑战当今社会的教育形态以数字化、网络化、远程化、家庭化、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为特征,是与信息社会时代相适应的适合每个人个性发展的生态文明教育。它打破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元化格局,构建起互联网平台上的学校、家庭、企业、社会融为一体

  • 标签: 生态文明教育 互联网平台 家庭化 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 教育改革
  • 简介:12月11日上午,在安徽省政务中心召开的'辉煌40年——安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就安徽省高考改革进度作具体介绍。李和平说,高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经过我省的统筹考虑、审慎研判,发现现阶段我省进行高考改革的条件还并不成熟,因此,决定2018年入学的高一新生暂不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并报教育部。但同时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我省不进行高考改革,只是暂缓。

  • 标签: 高考改革 录取制度 科目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