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建筑类型。本文以明清时期扬州的会馆为研究对象,在扬州古代城市建设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阅读历史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等手段研究。从城市的角度,探讨扬州会馆建设与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的互动关系,旨在加深对明清扬州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并为传统城市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会馆,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 标签: 会馆 城市 扬州 明清
  • 简介:有清一代扬州八怪画家中,安徽有两怪,而且同出一县,同是画梅高手,这就是歙县的汪士慎和罗聘。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在艺术上都重视个性发挥,力求创新;在形神关系方面强调写神,形象偏“怪”;都善于水墨写意技法,并赋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更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因此,他们的作品,

  • 标签: 扬州八怪 绘画艺术 汪士慎 罗聘 个性发挥 形神关系
  • 简介:扬州儒商志》由杨杏芝主编。全书立足于儒商,主要记述扬州儒商研究会及其活动,记述时限为扬州儒商研究会建立即2012年11月下至2012年底,根据需要适当追溯历史或延伸下限。

  • 标签: 儒商 扬州 出版
  • 简介:扬州博物馆是一座地志性综合馆,创建于1951年,时称“扬州文物馆”,馆址设在文保单位“史公祠”内,同年易名为“苏北博物馆”。1953年改称“江苏扬州博物馆”,其时属省一级建制的文保单位。1954年4月撤消“江苏扬州博物馆”,扬州市人民委员会成立“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标签: 扬州博物馆 馆藏文物 展览活动 青少年教育
  • 简介:江苏的传统文化多名家少大家,这是江苏的文化现象。但乾嘉时期的阮元却是难得的文化大家——做官近50年,政绩卓著,"四海具瞻尊为山斗,同朝钦羡望若神仙",是扬州名人中在政治、水利、科技、文化上都有建树、有作为的硕儒贤相,世罕其匹。不仅在当时达到了时代文化的巅峰,而且一直激励着后人思考该如何对待文化,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他无愧于扬州形象大使的称谓。他的遗踪遍布扬州邗江、仪征,除毓贤街的阮家祠堂、槐泗的阮元墓,其他遗迹也是文化人中现存最多、最完整、最有特点的。遗存虽多呈蜂窝状的特点,但其多、密、涉及门类之广,扬州历史上十分少见。本文不研究他重视文化的全部,仅拾遗补缺,采撷其遗存中大家容易忽略的一鳞半爪,让他思想的闪光点启发今人。

  • 标签: 阮家祠堂 乾嘉时期 蜂窝状 儒贤 谷神 山光寺
  • 简介:本文首先探讨了扬州在唐代、特别是唐中叶后的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才开始谈及伊斯兰教传入扬州.在对伊斯兰教唐代传入扬州的一些证据进行评价时,笔者又特地再赴扬州进行进一步核实取证.在对扬州伊斯兰教历史文化进行具体研究时,本文将重点放在仙鹤寺和普哈丁墓两个点上,而更着重其文物古迹的介绍和文物古迹研究意义的揭示.接着对扬州的几位重要人物、特别是对关系中国伊斯兰教全局的人物,进行了初步材料梳理.最后附带列举了扬属高邮菱塘和仪征两地的碑文名称,对仪征进行了一点介绍.

  • 标签: 扬州 碑文 碑记 中国伊斯兰教 历史文化 唐代
  • 简介:据史料记载,有“开国第一宴”之称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首次举办的招待宴会,毛泽东提议,采用“恩来家乡的淮扬菜”。淮扬菜,姓淮名扬,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扬”即以扬州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淮”即以淮安为代表的淮河流域。但淮扬菜并不单纯是地理上的习惯说法,而是突出了淮扬菜在其形成发展中的地位。明清之前,淮安、扬州都有各自的饮食系统,明清之后,二者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为一炉,形成统一的菜系,“淮扬菜”由此而来。

  • 标签: 淮扬菜 松鼠桂鱼 长江流域 精清 本味 煮干丝
  • 简介:<正>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出生日,六月十九是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观音出家日.每逢这三日,扬州北郊观音山山上山下,人潮如海,四乡八镇的信男信女纷纷涌到,形成万人痴狂的观音山香会.这三次香会又各具特色:二月以乡市居盛,九月以道场为主,六月则兼具乡市道场特色,且集湖上画舫荷灯诸胜.故观音山香会,以六月十九最得声名之盛。香舍于文革十年一度中断,八十年代以来,求神拜佛又成风潮,观音山香会也一年比一年阜盛了。农历六月初十一过,扬州观音山下几条通道上,三步一点,五步一摊,挤满了小商贩.他们除出售香烛、纸马、念珠、木鱼、小吃外,更多的出售土仪玩具。有用粘土捏成上彩的阿福扑满,天真憨稚,笑容可掬:有竹制九节龙,妙取竹节竹枝的天然形态,节节灵活;有以竹片做弹簧,一摇“噼叭”作响的机关枪:种种弥漫乡土气息的玩具,深为小儿喜爱。这些年,长毛绒玩具又铺天盖地而来,买主多为妙龄女郎、新婚夫妇和国外游客而不独小孩.六月十八,乡民沿路设盆盛以净水,供香客净手,摊贩往往通宵不歇。六月十九,买者、卖者摩肩接踵,香客、游人穿梭其中,川流不息.人们上得山来,每每在观音殿门口买小束或大束柱香,再买一只杏黄香袋,直趋案上蜡烛架前,点燃香火,匍匐于观音脚下蒲团上,口中念念有词,磕头膜拜,然后站

  • 标签: 观音山 扬州 香会 送子观音 长毛绒玩具 九节龙
  • 简介:1964年春,在参加了扬州师范学院院系召开的忆苦思甜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后,我与学院的一批师生来到了扬州市郊江都县杨庄公社谈套大队下乡实习。同年10月,包括我在内的28名师生又组成先进队,进驻邗江县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代替劳动锻炼。时光荏苒,50多年过去了,那段历程,却总萦绕心间,难以忘怀。

  • 标签: 扬州 实习 轶事 师院 社会主义教育 师范学院
  • 简介:清代扬州是两淮盐运要地,盐商麋集,经济繁荣。“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对扬州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扬州的文化繁荣。

  • 标签: 《扬州画舫录》盐商 扬州文化
  • 简介:扬州八家即指扬州八怪,是一支中国画家群体,活跃于我国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当时在画坛并无地位,因其艺术手法颇有创新意趣,许多画作奇特精妙,直到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始受重视。尤其是建国以后进人八十年代,受到国内外画坛特别重视,掀起一阵研究扬州八怪热。所论所出书刊,题目繁多,识见各异,对于研讨扬州八家绘画艺术,弘扬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皆起到推动作用。笔者不揣谫陋,

  • 标签: “扬州八家” 绘画艺术 中国 清朝 艺术手法 形成背景
  • 简介:△中国最早的绘画是6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彩陶盆上的陶器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壁画是河南洛阳秋墓壁画,创作于公元前86年至公元前49年(西汉昭帝、宣帝时)。△我国最早的连环图画是魏朝的《魏武定九十大造像记》,上面刻着12幅释迦牟尼的故事。△我国最早...

  • 标签: 中国绘画 《清明上河图》 《历代名画记》 美术展览会 《金刚经》 木刻版画
  • 简介:扬州位于苏中,是一座山灵水秀,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和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等诗句几乎久已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今者经济发达,百业兴旺,称江

  • 标签: 扬州市 修志 记年 大事记 人文荟萃 二十四桥
  • 简介:大运河与扬州的整体保护,是考古的大课题,更是国家遗产保护的大课题,急需采取综合性的决策与行动。二十年前热播的电视节目《话说运河》,极大的增进了我们对大运河的了解。也是在二十年前,我国遗产保护法律增加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国家公布扬州在内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

  • 标签: 大运河 扬州 遗产保护 中国历史发展 世界遗产 考古
  • 简介:<正>墓志一:1982年10月在扬州市城东公社沙口大队东庄生产队一条宽1米的沟内出土.墓志埋深1.5米,出土时志盖相合侧立.从埋藏情况看,应为残墓.墓志盖44厘米见方,厚5厘米,志身41厘米见方,厚8.5厘米.盖篆刻“唐故汝南周府君墓志”三列.铭文楷书,23行,543字.时代为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9年).(见图和附录)墓志二:1984年12月发现于扬州三元桥三元新村玻璃厂宿舍基建工地的一座唐残砖室墓中.该墓只存东端,正东西向,平面作腰鼓形,残长1.0、宽0.6~0.8、残高0.3米.墓壁平砖砌筑,有铺地砖三层,横向平铺,皆用长32.5、宽16.5、厚3.5厘米的小青砖铺成.墓内出土茶绿釉瓷碗一件,直壁,平底,施釉不及底,碗内有许多支烧点,制作极其粗糙.墓志盖44.5厘米见方,厚7厘米,中间篆刻“任府君墓志铭”二列.志身44.5厘米见方,厚9厘米,铭文楷书,25行,601字.时代为咸通九年.(见图和附录)

  • 标签: 唐墓志 墓志铭 扬州 楷书 茶绿 烧点
  • 简介:顾光明民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作品《菩提子》、《天七面》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大吉祥》被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收藏,出版《顾光明花鸟画集》。作品在《美术》、《国画家》、《美术观点》、《美术报》、《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中国决策参考报》、《中国书画报》、《书画艺术》、《艺术百家》等刊物发表。

  • 标签: 绘画艺术 中国美术馆 《中国文化报》 《中国书画报》 驻华大使馆 《国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