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宋《礼志》进行比对,考证出《史·礼志》脱漏亡佚礼目数十条。《宋史·礼志》、《政和五礼新仪》之礼仪,朝大致都实施过,未见《史·礼志》栽录者,实为脱漏或元人修史时未修入内。朝主动模仿或说移植汉制礼仪,始于熙宗;主动实施汉制礼仪且有一定规模者,当是海陵王;世宗、章宗两朝则集其大成,并尽可能按照唐宋礼典实施。《史·礼志》缺漏有关农业的礼目,或与女真族起于渔猎有关。然朝入主中原后,也逐渐重视农业生产。一些应该具有的皇朝礼仪,朝阙而不栽,当是史料缺佚所致。宋朝特有礼仪,朝并未施行,其情可以理解。朝未设某些礼仪,还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因此,朝实行的是汉制五礼制度体系。

  • 标签: 宋朝 金朝 礼志 礼制 五礼制度
  • 简介:榆中县崖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具有丰富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其中祠堂建筑颇具代表性。通过对当地祠堂建筑的调研与测绘,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总结分析出当地祠堂建筑的总体布局、单体建筑、装饰装修上的地域特征。旨在厘清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崖祠堂建筑的形制特征,从而进一步完善陇中地区传统建筑地域特色研究。

  • 标签: 金崖 祠堂 建筑形制
  • 简介:57岁的姜能泽创办的福建首家"尤溪县永恒绿竹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姜能泽,是尤溪县永恒绿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林业专委会的会员。姜能泽在绿竹丰产培育上下功夫。他种的绿竹叫尤溪"马蹄绿"和"甜绿"。在种竹实践中体会到: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种植就要上规模。2007年,

  • 标签: 绿竹 专业合作社 老科技工作者 农民合作社 2007年 经济效益
  • 简介:今校讀點校本《史》所載孔璠及其子孫事迹,本文指出三個問題:第一,《孔璠傳》敘述孔璠履歷"皇統三年,璠卒"有誤,實際卒於天眷三年。元朝史官立《孔璠傳》,敘及傳主卒年,并未取《孔氏祖庭廣記》"天眷三年卒,年三十八"之文,而是直接引據《熙宗本紀》,或雜糅《熙宗本紀》和《孔氏祖庭廣記》"孔拯"條寫成。第二,《史》皆作"孔總",據朝文獻及孔氏第五十代行(5派字,知其名應作"揔"。第三,《宣宗紀》貞祐三年十月壬子云:"召中奉大夫、襲封衍聖公孔元措爲太常博士。"點校者認爲應從《孔元措附傳》作"超遷中議大夫"。這條校勘記明顯忽略了孔元措散官階次的遷轉變化。

  • 标签: 《金史·孔璠傳》 孔總 孔元措
  • 简介:近日在写侯汝华、林英强文章的过程中,发现有客籍诗人帆被香港新诗史多次提及,有着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帆对我们而言,或许真有些陌生,目前所见资料较少,家乡梅州的报刊似乎也未登载过相关文章。帆作为一名从抗战时期走来的杰出现代诗人、词作家,我们不该感到陌生,更不该遗忘。帆,1916年6月6日生,广东兴宁县(今梅州市兴宁市)墩上村人,原名罗国仁,笔名克池、克锋等。中共党员。1940年毕业于广州军医学校,历任广东游击队东江纵队医生,华南军区卫生部教育科科长,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中央乐团创作组专业作家。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赴战壮歌》《战士的歌》、散文集《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等。2006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 标签: 现代诗人 抗战时期 词作家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作家协会 1940年
  • 简介:还记得学生时代的'校长先生'吗?在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如湘给孩子们留下了这样的校长印象:校园里他虽然步履匆匆,但总会送来春风化雨般的笑容;巡课时他一丝不苟,捧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课堂点滴;大课间他亲切友善,学生会像遇到老友一样跟他问好、说话,都很喜欢他。教育时刻需要对学生付之以爱。朝夕相处的时光让沙井中学的'校长先生'如湘始终坚信这一点。学生眼中的校长缺少了'高大上'的感觉,带给他们更多的则是温暖和人情味。

  • 标签: 做学生 学生心灵 心灵深情
  • 简介:清代金石学发展迅猛,黄易为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山东博物馆藏《黄小松辑释吉拓本》为清稿本,是目前所见研究黄氏金石收藏,尤其是古代铜器铭刻方面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清代金石学发展的重要资料。由于拓本集流传日久,在黄氏之后经过了很多学者的题跋和考释,其收藏和流传情况不甚明晰。本文通过对《黄小松辑释吉拓本》中黄易以后的题记情况和递传顺序进行分析,对九皋、杨铎、黄咸宝、丁彦臣、匡源、李山农和李家恺等金石研究学者进行考述,厘清《黄小松辑释吉拓本》的流传经历,进而梳理出清代山左金石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 标签: 黄易 金石学 拓本 鉴藏
  • 简介:学徒制是商铺内部劳动组织的基础。北京五业虽是新兴行业,出现一些新兴行业的学徒制特色,但仍多沿袭传统行业学徒制的一般规定。五商铺学徒籍贯多集中于河北枣强县及其周边县,即当时冀州所辖县区。学徒一般皆上过学,有一定文化功底,十五六岁的孩子当学徒为最佳年龄。学徒一般出身中农以上家庭,其日常工作比较繁杂,无工资,到春节有馈送。学徒制利于商铺节省管理成本、培养与储备管理人才。

  • 标签: 民国 北京 学徒制 五金商铺
  • 简介:七世纪初传入中国的《银蹄角犊子经》,历史上一直被当作"疑伪经"看待。该经虽于唐以后失传,但它所讲述的佛本生故事,通过讲唱、本生故事绘画、民间故事等形式,历经宋元明清而传至当代,并影响到朝鲜半岛、蒙古、阿拉伯等广大地区,在不同国家、民族与宗教文化中传播交流,变形衍生。本文围绕敦煌写本与传世文献的记载,结合佛教遗存、壁画等材料,对此经典及其衍生故事在一千多年里的中外传播演变的过程、形态进行考察,剖析内涵,梳理脉络,厘清源流,以期为认识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承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与例证。

  • 标签: 佛本生故事 敦煌写本 金牛太子 中外交流 讲唱 壁画
  • 简介:熙宗以后的多重路制包括兵马都总管府路、转运司路、盐使司路、提刑司路(按察司路)。兵马都总管府路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建置,承担了朝地方司法审判的大部分事务,具有鞫审、纠平之权。转运司路、盐使司路的司法事权主要体现为对地方经济司法的分工。提刑司路(按察司路)在司法上的职掌主要是问狱、纠劾。朝多重路制之间存在着司法分工与互动,共同完成了朝地方司法事务的诸多环节。

  • 标签: 金熙宗 多重路制 司法职能
  • 简介:本文由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兽蹄形金币的名称出发,首先试图揭示“裹蹏”一称的合理性及其与麟趾的区别,并阐发其在西汉历史上的特殊意义。继而回顾西汉灭亡以後人们对裹蹏认识的演变脉络,在此背景下凸显海昏侯墓出土裹蹏对我们认识相关问题的价值,澄清以往的谬误。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形制的金币,对海昏侯墓出土裹蹏的深入认识,涉及战国秦汉间圆形金币类型的划分问题。本文在逐一对比分析学术界旧有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尝试对战国秦汉间的圆形金币做出一种新的类型划分。

  • 标签: 马蹄金 裹蹏金 圆形金币 西汉 海昏侯墓
  • 简介:法门寺唐代丝绸捻线是大批量出土的早期中国丝绸装饰金属线、本文以法门寺捻线的形貌观察和材质科学分析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捻线制作工艺调查线索,分析“捻”线的相关历史文献,排除利用其他捻线技术制作法门寺捻线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室模拟验证,得出法门寺捻线是通过对芯线加捻,在芯线旋转过程中将金箔务自动捻绕在芯线外而制成的技术结论.

  • 标签: 法门寺 唐代 捻金线 工艺
  • 简介:中国东北史学家毓黻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一书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建国前后不同时期出版了很多版本。偶然机遇发现金毓黻先生亲笔跋记,深感先生的治学严谨和《中国史学史》出版的艰辛历程。

  • 标签: 金毓黻 中国史学史 静晤室日记 跋记
  • 简介: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贸墓出土的马蹄、麟趾制作工艺考究,口沿处纹样的制作运用了传统细金工艺中的花丝工艺。花丝种类有赶珠丝、金珠、螺丝、码丝、巩丝、正花丝、反花丝、麦穗丝和立扁素丝。古代工匠将掐、攒、填、焊的花丝技法运用到位,制作出的各类花丝精美、细腻并组合成不同的纹样。

  • 标签: 马蹄金 麟趾金 细金工艺 花丝工艺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从贵州经云南进入缅甸,首战就创造了闻名于世的仁安羌大捷。三年多的时间里,40万的中国远征军伤亡接近20万,将领牺牲13人,歼灭日军近7万人。作为亲历过那场战争的彭能,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参加远征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在世勇士之一。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战士 光泽 仁安羌大捷 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