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在分析区域空间体系发展变化与轨道交通导向作用的基础上,研究重点关注两者的关联性要素:城市多样性、土地开发密度与混合度、分区规划与城市更新、交通规划体制。通过对轨道交通建设如何影响区域内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城市用地布局如何影响交通方式、交通需求进行深入的阐述,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的协调机制、土地与交通资源的整合)来审视城市发展的政策选择。

  • 标签: 区域空间 城市规划 轨道交通 导向型
  • 简介:在系统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公平内涵的基础上,从弱势群体与社会排斥、交通公平评估与改善策略等方面,梳理交通公平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当前城市交通公平性研究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交通公平内涵应更加注重改善快速城市化地区居民群体的出行环境;系统分析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公平的演化模式,改善交通公平的基本测度方法;构建交通公平评估的空间分析方法,从经济成本可达性角度剖析交通公平性;关注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公平的改善策略,提出可操作性的交通公平优化方法。

  • 标签: 交通公平 城市化 弱势群体 社会排斥 社会公平
  • 简介:2014年6月12-13日,由陕西师范大学交通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所、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杂志社协办的“低碳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国际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 标签: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研讨会 交通地理 土地利用 城市 低碳
  • 简介:20世纪初,福州市区大部分街道还是狭窄的石板路,最大的一条南大街也宽不及丈。市民来往除步行外,只有靠马和轿子。

  • 标签: 公共交通 福州 市内 20世纪
  • 简介:晚清以降,两湖地区(湖北、湖南)的交通运输业出现了结构性变动,新式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成为近代工商实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成为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的交通工具(如木船)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伴随新生事物一同前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与轮船等新式交通相楔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交通格局。

  • 标签: 近代 两湖地区 交通运输 地理格局
  • 简介:城市发展具有周期性,全球经济环境、城市产业演化规律、城市决策、不确定危机事件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影响着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衰退的过程和规律对于我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底特律城市发展阶段、城市破产原因和影响,提出了一些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底特律城市发展共经历了四个时期:城市形成期(1815年之前)、快速成长期(1815年—1930年)、发展成熟期(1930年—1950年)和城市衰退期(1950-至今)。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区位优势丧失、政府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多重危机持续冲击、汽车企业决策僵化是导致底特律市城市破产的五大原因。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应重视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空间规划,防止地方政府大量负债和城市阶层分化,加强人才投资,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

  • 标签: 城市破产 底特律 中国城市 启示
  • 简介:"2014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于2014年4月13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的"人文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上海交大首次提出的"世界城市与一流大学共生互动"为主要议题。论坛中,参会的专家学者就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等主题建言献策。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人文城市 智慧城市 世界城市 一流大学 乡愁
  • 简介:U-HOUSE给人的是一种“有质感”的感觉,并且做得很彻底,完全摆脱了“小清新”风格的局限,以简洁直白的线条和明快的黑白灰三色为主的后现代风格构成了民宿的整体呈现,大“U”形的招牌精致得就像一个笑脸,欢迎客人来到“U-HOUSE”杭城的深秋,天已带点丝丝凉意,讶异于依然游客攒动的灵隐路,一转角却是两重天,仅仅是5分钟的步行距离,却远离了喧嚣,宁静了心灵.首先入眼的是白乐桥村口那一大片绿得深邃的茶园,其中竟还隐隐点缀着几朵白色的茶花,扎根在溪水里的参天古木,照拂着脚下潺潺的流水,脆生的鸟鸣中传来一孩童的欢笑声,循声而望,一老一少祖孙俩玩着你追我赶的小游戏,欢快地跑过白乐桥.

  • 标签: 后现代风格 房子 城市 小游戏 招牌 客人
  • 简介: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草原游牧人就地取材自制使用的木质车辆,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半农半牧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属于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勒勒车的制作,通常以草原、沙地、丘陵上常见的桦树、榆树等硬木树干制作,双辕,双轮,因用途和所适应环境的不同,辕长与轮高、毂的长度、轸的薄厚(舆底部左右两侧与伏兔连接起到提高辕的纵木)等部件,不尽相同,其中轮最高者可达4米多.勒勒车的基本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与制作工艺简单,方便且快捷,经久耐用(图一).根据地理环境、用途等因素,经过不同程度改进,能在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行驶,载重数百斤至千斤,适于牛、马、骆驼拉行,一般多用牛拉.

  • 标签: 北方草原 勒勒车 交通工具 起源 交通运输工具 半农半牧地区
  • 简介:千年的岁月流转,放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但放在一个城市的变迁上,这已经足够久了。幸运的话,这个城市虽然经历了战争的践踏、自然力的摧残、生态环境的变更,但它依然还是人们生活的家园。但也有一些城市是不幸的,它们在岁月的转变中,慢慢地被黄沙湮没了,永远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脱离了人们的视线。虽然昔日的繁华与财富都成了过眼云烟,但埋在黄沙下的城郭断壁还在诉说着那缺失的历史一卷,它孤独却又顽强地为一千年后的人徐徐展开。

  • 标签: 城市 生态环境 历史 自然力 流转 财富
  • 简介:十三行作为进入商业文明社会的动力因素,促进了大清帝国广州城市的发展。国际贸易地带的十三夷馆区是一个城市的"增长极",西关、西城、西村、"河南"、黄埔古港等历史地段是发展新区。分析其正能量给力的成就,明确其他消极因素的制约,为广州新时期的商埠文化世界名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广州 十三行 城市发展 动力分析
  • 简介:自古以来青海到甘肃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式修建,为重展丝路雄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 标签: 甘青古道 古代交通 河西走廊
  • 简介:2007年,江苏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改革形成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省级大交通管理体制架构,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已基本连接了县级以上城市和10万人口以上城镇,高速公路规划实现度达到84%,一、二级公路占路网总里程的20%,农村公路在2007年率先实现"村村通"之后,目前正在实施提档升级工程六年行动计划。

  • 标签: 现代化建设 交通运输 江苏 2007年 体制架构 交通管理
  • 简介:本文在剖析城市自组织系统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从区域尺度和城市尺度两种空间尺度解析城市系统自组织演化的驱动力:竞争与协同。研究表明竞争与协同两种力量共同决定城市系统的发展演化,协同性竞争(良性的竞争)有利于城市系统的发展,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反之,过度竞争或竞争乏力则会导致产生无序状态的产生,阻碍城市的发展。

  • 标签: 城市系统 竞争 协同 自组织
  • 简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有力保障,是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重要路径。城市决策者在战略考量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设立相对稳定固化的组织形式、工作程序和运行规则。立足于增强保障功能,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建设;立足于提升整合功能,加强协调保障工作机制建设;立足于强化外在功能,加强监督约束工作机制建设;立足于提升导向功能,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设;立足于增强价值功能,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机制建设。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城市创建 工作机制建设
  • 简介:基于信息权力论视角,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理解为面向信息权力争夺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战略。本文将信息权力分解为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三个权力维度,并对其测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23个"智慧城市"的信息权力进行了测度,并将之与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显示,我国城市信息权力个体差异明显,尤其表现在信息生产和信息控制方面;城市信息权力和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多种组合类型,亦可为进一步的智慧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供借鉴。根据分析结论,特别强调对于信息权力培育的重视,以及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能力三者的协调发展。

  • 标签: 信息化 信息权力 智慧城市 城市竞争力 地缘政治
  • 简介:<正>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发展聚焦和折射着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文明化进程和国家起源的重要标志,并最终铸就了当今现代化城市的格局。为了展示上海地区的考古发现,反映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2014年6月6日-8月31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为配合本次展览主题,同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学术

  • 标签: 城市经济 考古工作 早期城市 人类文明演进 国家起源 展览主题
  • 简介: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是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有必要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本文从理论基础、方法论、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回顾了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述评与展望。研究首先厘清了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通勤行为、就业可达性测度等方面总结了职住关系测度的方法论,并对居住—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最后对国内外职住关系研究内容进行比较与述评,并展望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 标签: 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 简介:以东部地区城市特色比较明显的6个城市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衡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6个城市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6个城市流动人口融入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环渤海的青岛和沈阳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最高,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和长三角的温州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最低,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无锡和京津冀地区的北京。总体而言,北方城市流动人口的融入程度总体上要高于南方城市。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程度的差异反映了城市特色或性质的不同。城市规模、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城市经济特征、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都是影响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对于南北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差异,方言具有很大的影响,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 标签: 流动人口 城市融入 主成分分析 部地区
  • 简介:追求更高的效率是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之一.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方法,选取2010年50个著名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旅游业效率值进行测算.研究表明,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城市旅游业效率从0.661下降到0.559,规模效率值从0.865下降到0.634,纯技术效率值从0.761上升到0.872,42个城市的旅游业规模效率值下降,33个城市的旅游业纯技术效率值上升.从调整的数据可以看出,规模效率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和制约程度最强,纯技术效率相对较弱.最后针对旅游业效率值分析,提出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源集中配置的建议.

  • 标签: 旅游业效率 三阶段DEA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