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当年查全性的讲话大约15分钟左右,邓小平插话表态,直到最后的拍板,整个过程只有20分钟。一个历史伟人瞬间的决断使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以重新恢复。

  • 标签: 高考制度 风雨 国运 邓小平 表态 历史
  • 简介:泰山脚下原来有座岱岳观,观中有通碑,名叫“双束碑”,又叫“鸳鸯碑”,它虽然“书非名笔”,没有秦刻的沧桑,也没有汉碑的壮美,但它却与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政治命运密切关联,并见证了我国古代一段特殊而精彩的历史。话说武则天自唐永徽六年(655)被封为皇后之初,便开始涉足朝政,“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资治通鉴》卷二○○),进而“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资治通鉴》卷二○一)。

  • 标签: 鸳鸯 《资治通鉴》 政治命运 武则天 皇后 政事
  • 简介:王芸生原名德鹏。“芸生”这个名字是他1928年进天津《商报》当总编辑时,介绍人信口说出来。王芸生:“芸芸众生之谓也。”于是便保留了这个名字。

  • 标签: 王芸生 跌宕 《商报》 总编辑 介绍人
  • 简介:新近出版的《澄城卷烟厂志》以38万字的篇幅,不仅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澄城卷烟厂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而且还深掘事物因果,反映了烟厂兴衰起伏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给读者以“阅之使人激昂奋进,思之让人回味无穷”的新鲜感觉。

  • 标签: 《澄城卷烟厂志》 卷烟厂 企业发展 地方志
  • 简介:本文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3年收录的185篇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学术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归纳的方法,由表及里梳理10年来国内这一方面研究的发展脉络,聚焦核心理论的演化,揭示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研究发现,文献篇名以"形象定位和设计"最为普遍,形象策划是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主题;"城市形象"、"企业识别系统"和"市场定位"是国内旅游目的地策划理论形成的基础,并从已有理论中归纳出了"旅游形象策划的简化模型".文章最后指出,由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转向形象管理,更多关注形象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将是国内未来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旅游地形象 形象策划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形象管理
  • 简介:《魏书·地形志》对于雍州渭南郡的疏漏陈静,东湖北魏雍州之渭南郡,《魏书·地形志》不载,而其它地理志书则颇有涉及。《元和郡县图志》卷1京兆府渭南县条云:“本汉新丰县地,苻秦时置。后魏孝明帝(亦云孝文帝)于今县东南四里置渭南郡及南新丰县。西魏废帝二年,改...

  • 标签: 渭南 新丰县 魏书 雍州 《元和郡县图志》 《太平寰宇记》
  • 简介:本文将形象界定为用于记录与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事物所呈现的状态及属性的信息,从而实现中西方学者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理解上的对接。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目的地形象分成本体形象、传播形象与感知形象三个层面,就每个层面形象测量的内容进行归纳综述,从而将目的地形象测量内容的众多观点置于一个可统一、可比较的框架中,从而为我国的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旅游目的地形象 测量内容 综述
  • 简介: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是现今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本文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部分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重要研究文献,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方法作了介绍和评述。

  • 标签: 目的地形象 测量 方法
  • 简介:旅游景区的管理服务质量反应旅游地形象,研究以雁门关景区为例收集携程网、去哪儿网、美团网、同程网、蚂蜂窝自由行5大旅游网站的645条有效网络评论.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编码分析了关隘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结果表明(1)网络感知高频词排在前列的为雁门关、值得、景区、不错、景色、长城;(2)雁门关积极形象感知度高低分别为雄浑边塞、秀丽风景、浓厚文化、战略要地、忠义杨家、惜雁昭君、英勇抗日;(3)游客对雁门关的消极感知可归为5个核心类属,分别为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环境与安全;(4)二级编码分析可知客观因素、景观破环等自然要素,以及由此导致的景区管理、游客服务、基础设施是消极感知的主要来源.最后提出提升服务形象的对策.

  • 标签: 内容分析法 扎根理论 形象感知 雁门关景区
  • 简介: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的地形象受到旅游者对目的地熟悉程度的影响。对泰山的研究表明:就总体形象和情感形象而言,旅游者对泰山的熟悉度越高,则形象越积极;就认知形象而言,6个形象因子中有4个因子也呈现出同样的情况。因此,建议目的地管理者从增加目的地信息传播的渠道、力争提高口碑推荐度和重游率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熟悉度,以此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 标签: 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游者 熟悉度 泰山
  • 简介: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对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定位和目的地品牌化三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指出了三个概念的独特的理论倾向点,并分析了在当前目的地品牌化背景下三者的整合运作与发挥作用的机制。

  • 标签: 目的地形象 目的地定位 目的地品牌化 目的地品牌本体
  • 简介:<正>当人们参观此馆,步入陈列大楼第一展室时,迎接观众们的第一件陈列品就是一幅巨大的地形浮雕。这浮雕,系前中央地质调查所设计,该所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兼本馆设计委员)指导下,由博物馆制成。地形采用的是曾世英、方俊、周宗浚所编的《中华民国地形挂图》为底图。此浮雕,代表地球表面之部,南北长2.1米,东西长3.1米,球体半径为3.14米。

  • 标签: 自然博物馆 地形 浮雕 地质调查所 展品 地质学家
  • 简介:目的地形象研究在中国走过二十年,作为热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相比于国外文献综述,对国内该领域文献进行综述的文章非常匮乏,成为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选取1994至2014年共20年间收录在中国知网CSSCI期刊上的94篇重点文献,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和内涵、形成机理、测量、影响和跨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和述评。通过整理和分析发现,虽然和西方国家的研究相比,我国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但近二十年来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同时,我国对于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也存在着研究零散、不成体系、缺乏深度、创新不足等问题,整体研究的前后相继性较差,很多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文章最后对我国目的地形象研究未来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旅游目的地形象 国内研究 综述 中外比较 CSSCI
  • 简介:当下环境污染加剧,旅游休闲需求加大,生态旅游在满足游客内心世界和外部生态平衡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案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体验价值和游客忠诚的结构关系。验证结果发现,生态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情感形象;生态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积极影响游客体验价值。此外,生态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和游客体验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忠诚,相比之下,情感形象并不影响游客忠诚。本研究对上述发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生态旅游 目的地形象 体验价值 游客忠诚 青海
  • 简介:文章以社会化媒体作为背景,把社会化媒体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整合起来,采用内容分析法、网络搜索法、ROSTContentMining词频软件分析等方法,提取和挖掘游客的网络游记及官方网站中的信息,比较官方宣传的少林寺形象和游客感知的少林寺形象之间的异同点,为少林寺景区旅游形象的塑造、传播以及网络营销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从而为目的地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社会化媒体 旅游目的地 形象感知 网络游记
  • 简介:旅游目的地形象一般被认为是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构成的三维结构,是影响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却很少有经验研究证明该结构及形象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江苏周庄旅游形象为例,用结构方程分析(SEM)方法检验形象结构三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图的关系。研究发现:①认知形象对情感形象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77);②情感形象对总体形象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26);③认知形象对总体形象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37);④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3、0.14),而认知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图的直接影响不明显(路径系数=0.11),情感形象对认知形象的影响未得到支持。研究证明了目的地形象三成分结构及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以及情感形象是影响游客行为意图的最主要的形象成分。论文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将来研究的建议。

  • 标签: 旅游目的地形象 形象结构 游客行为意图 结构方程分析(SEM)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营销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把握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本文在对TourismManagement和AnnalsofTourismResearch两种期刊近10年所发表的44篇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及组成要素、影响因素、作用、塑造方法以及测量与评价等5个方面对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旅游目的地形象 国外研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