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至迟于南宋中期,龙泉青瓷即已进入宫廷,历元而至明代,龙泉青瓷一直未脱离于宫廷视野之外,在宫中的地位也屡有变迁,直到明成化初年,由于种种原因,龙泉青瓷最终断供于宫廷,到了清代,便仅以“古器”之身份进入宫中。

  • 标签: 龙泉青瓷 宫廷 使用 消亡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引号作为标号的一种,它的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标点符号用法》,其中列举了引号的4种用法。即:一是“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二是“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三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四是“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 标签: 引号 《标点符号用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 直接引用 特殊含义 标示
  • 简介:  在写诗作文时,人们历来都喜欢引用典故.典故,即古人或古书中的故事或名句.用典有一个规则,即:后人引用前人的典故,而不是相反.笔者曾见一部描写春秋战国史实的演义小说,其中的一位战国人居然说出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乐不思蜀"是三国时的故事,把它超前用到战国时代,显然不伦不类.可惜的是,这样的例子笔者经常见到.……

  • 标签: 不宜超前 典故不宜 超前使用
  • 简介:ZeissIKon1960~1962年产德蔡司依肯相机德蔡司依肯ZeissIKon,Symbotina系列,镜头1:2.8/50cm,Tessar,1960~1962年生产,时代宠儿,兼顾速度与光结合,测光测距自动显示,水晶石镜片取景器。后盖有测景深读表。

  • 标签: 相机 光机
  • 简介:中阮古称阮成,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拔乐器之一。本文通过对这件乐器制作结构的认识以及个人几十年演奏这件乐器的经验、体会,阐述了一些较科学的使用与保养中阮的见解。

  • 标签: 中阮 使用 保养
  • 简介:在我国古代,人们常将冬季的天然冰块贮藏起来,以备夏季之用,史称'藏冰'。据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藏冰就成为一种制度。《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凌,冰室也,亦称凌阴。入春以后,气温渐高,冰会逐渐融化,所以以预计用冰之三

  • 标签: 周礼·天官 凌阴 正岁 冰屑麻节饮 帝京岁时纪胜 邺中记
  • 简介:就梅瓶自身的发展历史看,明代的梅瓶在造型上经已完全程式化,但众多材料表明它们在用途与使用方式上却一反传统。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来加深对明代梅瓶所具社会功用的了解与把握。

  • 标签: 明代 梅瓶 造型艺术 使用方式 社会功用 中国
  • 简介:党的十五大对新闻出版事业提出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这也是新世纪发展地方志和年鉴事业的基本指导方针。近几年来,地方志和年鉴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编纂质量不断提高,标点符号的使用日益规范,连接号作为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号,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增加和范围扩大.使用更加标准。

  • 标签: 地方志 年鉴 编纂质量 连接号
  • 简介:充分发掘年鉴的使用功能,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是年鉴服务于社会的使命,使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为领导机关提供各种决策的依据,成为知识界、科研、文化、新闻、创作机构及广大群众有用的精神产品。

  • 标签: 年鉴 使用功能 经济建设 决策服务 大众服务
  • 简介:清代学者讨论这类问题,多半只是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实物的讨论,都是20世纪范围内的东西,都是根据这一百年的发现.比如王国维的,就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

  • 标签: 形制 竹简 木简 帛书 书写材料
  • 简介:中国人使用筷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的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 标签: 筷子 忌讳 日常生活 中国人 大拇指 用餐
  • 简介:<正>田野考古工作是考古学的基础,编写调查、发掘报告是田野工作的最后一环。它的主要任务是报导我们田野工作的经过和发现的遗迹、遗物,重点指出我们的收获,为考古学研究提供新资料。报告一经发表,这些资料就将成为大家研究的对象或依据,因此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和编写报告,符合客观的真实和准确,是对报告的首要要求,同样也就是对报告插图的要求。按现在通常的模式,一篇报告总是由文字、插图和图版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报告的任务。但就插图在报告中的地位与作用来说,绝不同于一般历史书籍的插图,只是作为文章的辅助,在考古调查、发掘报告中的插图有时

  • 标签: 遗迹 插图 主要任务 绘图 剖视图 考古学研究
  • 简介: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建瓯飞机场即开始在1933年建成的基础上扩建.其后虽有极少数运输栖息其间,仍属小机场规模,并非空军基地。8月30日建瓯开始遭日轰炸。其后侵袭、轰炸次数之多,岁月之久,人民物资以及生命上所受损失之巨,在后方山城,首屈一指。兹逢胜利之日,回忆既往,曷胜感慨!爰将所记8年来被炸实况,整理成绪,聊供研究东日侵华史料之参考。若因此而激起世人尊重人道、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申张正义之热忱,尤所厚望,岂仅留作雪泥鸿爪耶?

  • 标签: 建瓯 轰炸 纪实 1937年 空军基地 飞机场
  • 简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疆藩司王树楠在迪化郊外的水磨沟机器局(兵工厂)中设立银元局,开始用现代机器铸造银元。这种银元名为“饷银”。取名的由来是因为新疆是我国西北部的边境省区,驻防的军队较多,军饷开支是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故内地各省拨解来的财政补助款叫协饷。

  • 标签: 银元 银币 由来 西北 新疆 设立
  • 简介:考订陆的生平和作品系年问题,最大的困难似乎在於现存许多史料的杂乱、抵牾和不可信。这是因为较早的王隐、臧荣绪诸家之书均已散佚,只剩下零星的佚文,而一些典籍所gl,又往往有删节,难免有误。唐修《晋书》由於撰述年代较晚,又如刘知几在《史通》中所指出的那样好杂采小说,难以尽信。至於陆本人的集子,亦早已散佚。现今所存的《陆集》,乃宋人所辑,不但所存无多,而且有一些文章显然不可能是陆所作。例如:《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把周处卒年说成元康九年(299),而周处阵亡实为元康七年(297);

  • 标签: 陆机 中国 西晋 历史考证 生平事迹
  • 简介:汉代是犁、锸农具并用时代。考古发掘所见两汉铁锸的形制,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长方一字形平刃锸,一为凹字形铁刃锸,刃宽多为11—15厘米。铁锸的使用与铁犁牛耕的推广、江南的火耕水耨、沤田法、农田水利诸问题密切相关,只有综合考察铁锸与其它社会生产因素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才能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简单地把铁锸与犁耕的翻地效率进行比较的研究,是不全面的。

  • 标签: 牛耕 火耕水耨 铁犁 考古发掘 田法 农业考古
  • 简介:银币在我国出现于何时,是中国货币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前人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以司马迁为代表,他认为远在虞、夏时代,中国已有银币,一直到秦才变成装饰品和宝藏的财物,不再作货币。在《史记·平准书》中,写到“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及至秦,,一中国之币(原文为‘中一国之币’),为二(原文误为三,今改正)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

  • 标签: 布币 平准书 空首 中国货币史 上币 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