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破阵乐》是唐代的著名乐舞。它始创于高祖武德年间,在太宗朝又经过改造,在太宗以后的时代也在不断地演出。《破阵乐》有着宏大的规模、丰富的音乐形态、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同时又与唐代的政治密切相关。如果不计承袭自隋代的“多部乐”,《破阵乐》可以说是大唐的第一乐舞。

  • 标签: 《破阵乐》 唐代 形态变迁 音乐形态 艺术性 观赏性
  • 简介:本文以天水地区正式考古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存资料为基础,结合周边地区同期考古成果,揭示天水地区齐家文化时期的农业生产、陶器制作、建筑技术、玉器加工、纺织技术、养殖、狩猎等生产状况,从而探讨其经济形态

  • 标签: 天水地区 齐家文化 考古发掘 经济形态
  • 简介:清朝建立前,满族统治者就与蒙古王公进行政治联姻,入关后又与降清的吴三桂、尚可喜等汉族上层人物建立政治联姻的关系。这些联姻都为清朝灭亡反清力量、统一全国、稳固边疆产生过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三藩之乱”之后,清朝皇室与汉族上层人物的联姻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蒙古各部控制着当时中国西北、西藏、青海地区,王公之间也通过联姻形成了微妙的多边关系网络,该网络又在清朝稳固西北、西藏的战争中被打碎。本文以相关文献为依据,重点论述从顺治时期至乾隆初期“满汉联姻”“蒙蒙联姻”等的演变,比较清王朝统治者对这些联姻态度的异同和变化,浅析这些联姻对清前期皇权稳固、边疆治理、国家统一的影响,讨论“满蒙联姻”具有持久性的外在原因。

  • 标签: 政治联姻 异同 影响
  • 简介:丁明俊教授等几位学者共同完成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丁明俊教授2007年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有选择性的对哲合忍耶宣化岗拱北组织与经济运行、虎夫耶北庄门宦的教权演变、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历史及组织特征、伊赫瓦尼“海乙制”组织、西道堂“大家庭”组织方式、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组织、现当代各级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拱北在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组织动员回族穆斯林向灾区同胞捐款捐物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考察与研究。

  • 标签: 社会组织形态 中国伊斯兰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西北 国家社科基金 回族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