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十五世纪初,郑和率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每次奉使将士达二、三万之多,其中不乏闽籍人氏。《重纂福建通志》有载:“太监郑和自福建航海通西南夷,造巨舰于长乐……师返,闽中从征将士升赏有差”,可见当年随郑和下西洋的闽籍将士升赏者甚众。然而,迄今“可考的闽籍将士不过五十二人”而后偶有发现。

  • 标签: 《重纂福建通志》 郑和下西洋 将军 十五世纪 西南夷
  • 简介:<正>1978年8月石家庄市北郊发掘一座西汉古墓,在墓主人头部左侧发现一枚铜印。阴文篆刻“?且”二字(见《考古》1980年第1期)。对这两个字的考证,我们曾信访过故宫博物院罗福颐同志,他释为“长耳”,但长耳这个人名在历史上没有见过,我就联想到“长耳”是否就是秦汉之际一直在河北一带活动的张耳呢,是否当时假“长”为“张”呢?带着这个问题查找了不少古今文献资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内“长”与“张”二字都有,只是解释很简单,只说“长,久远也”,“张,施弓弦也。”既未谈到可以借用,也没有作为姓氏解。在另一些说文和字典之类的书籍中,未见“长”可以假借为“张”之说。在《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姓“长”的人名从古至今仅录五人,即长沮(春秋楚人)、长(片羊)(春秋魏人)、长息(战

  • 标签: 秦汉之际 说文解字 故宫博物院 考古 墓主 许慎
  • 简介:五代十国由于历时较短,又处于中国古代唐、宋两大盛世之间,故对其研究并没能引起近代学者的足够重视。进入80年代后,大陆出版了关于五代史的第一部专著《五代史略》;90年代又出版了十国史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即任爽的《南唐史》,五代十国史研究开始出现突破。但总的来说,对五代十国史的研究仍属薄弱。2000年6月邹劲风博士《南唐国史》出版,当视作近年来关于南唐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的序言称作者'基本上网罗了目前可以见到的南唐史料,并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予以贯穿',誉之为'当代青年史学工作者的佳作之一。'本文不拟对该书进行全面评述,只想围绕可能影响其学术价值的几点问题略作讨论,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五代史略 国史研究 南唐史 史学工作者 大陆出版 近代学者
  • 简介:评“恺撒神话”郭长刚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44年)是古代罗马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西方近代史学中,可以说他是享尽了荣耀。一些西方史家不仅把他看作是古代罗马历史上的至尊至圣者,更将他本人及其事业加以神话般描述,认为他是罗马乃至整个古...

  • 标签: 恺撒 撒路斯提乌斯 政治家 元老院 普鲁塔克 西塞罗
  • 简介:清代钱币中,雍正钱相对少见,在出土或存世的大量清钱中,仅占1%。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雍正年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流通所需货币越来越多,而制造铜钱的原料黄铜生产不足。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户部建议,除乐部等必须用黄铜铸造者外,一律不许再用黄铜制造器皿;已成者,当作废铜交官,估价给值;倘有再造者,照违例造禁物律治罪;失察官员,买用之,亦照例议处。同年九月,再下禁令,只准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黄铜器皿,其他一概禁止;现有铜器,一律要在两年内清缴。

  • 标签: 雍正年间 商品经济 雍正四年 黄铜 制造 器皿
  • 简介:湖北省民间说唱(曲艺)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能歌善舞,长期以来人们在生产、祭祀中且歌且舞的传统形式,沿传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多样的曲种。现存与原有共计56个曲种,是湖北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现概述于下:

  • 标签: 品种概述 曲艺品种 湖北省曲艺
  • 简介:1943年5月下旬至6月初,正是延安万物吐绿、阳光暖人的季节。整个延安以马克思主义普遍教育为目的的整风运动,以及旨在彻底粉碎日寇、国民党残酷封锁的大生产运动,均如火如荼地展开。此时,日本侵华部队亦倾其主力,对我各抗日根据地继续实行“三光政策”,进行所谓的“大扫荡”。大后方延安一派祥和,而前线则弥漫着战争的烟云。正是这个季节,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原共产国际执委野坂三,化装后从平津入陕,来到了延安。他在此时公开了自己

  • 标签: 日共领袖 野坂参三延安 领袖野坂参三
  • 简介:<正>东北长白山区挖人参的人都崇信一个行业神,名叫“山神老把头”。东北和山东一致传说这位“老把头”原籍是胶东半岛上的莱阳县(今莱阳市)。吉林宽甸县人参之乡石柱子沟流行着“老把头”的故事:远在清朝统治年间,石柱子沟是一处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地方。山东莱阳一个姓孙的人带着他的乡亲,来到这里放山挖人参,挖到的大带出山去,小的就留在山中栽培起来,同时还采下山种子在山坡上播种。为了记住栽和种的地点,他们在山沟的中心地点,立下了一根九尺长一尺见方粗的石柱子作标志,并在石柱周围栽上了榆树和冬果树,后来这条山沟就叫石柱子沟,这里人工栽培的人参就叫石柱子。二十多年后,这个姓孙的山东人又来这里挖人参,上山几天没回来。他的同伴四出上山寻找,终于在当地古河岸上发现了踪迹,河岸边一块大石板上有他咬破指头用血书写的留言:

  • 标签: 石柱子 人参 崇信 人工栽培 胶东半岛 文科学报编辑
  • 简介:明代吏员充制度,主要有佥充、罚充和求充三种。所谓充制度,主要指吏员选拔制度。明朝初期,朱元璋吸取元亡教训,积极整顿吏治,严格吏员选拔,实行佥充制度,规定:“凡佥充吏役,例于农民身家无过、

  • 标签: 吏员 明代 选拔制度 明朝初期 整顿吏治 朱元璋
  • 简介:<正>一九一八年(零岁)二月四日,生于天津市北马路恒德里三号。原名查良铮,另一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县袁化镇,先祖为清代文人查慎行。据说,穆旦年少时,家中藏书多为查慎行所著。祖父为清末官僚,家道随清室亡而败落。父查燮和,法院小吏。母李玉书。穆旦为独子,有姐妹各一人。

  • 标签: 穆旦 普希金 西南联合大学 南开大学 抒情诗 《文学杂志》
  • 简介:在汉代县以下的基层社会中,有各种名号的“聚”,它与“里”的内涵有别,但往往又存在里、聚重合的情况。当时有“邑聚”、“里聚”等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布局分散,依山傍水者多。聚的规模有地域与时序先后的不同,大小不一,然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聚内居民由于贫富悬殊,各自的财产、住宅有明显差异;大的聚落一般有聚市、庠序及防卫建筑等设置。

  • 标签: 两汉 聚落 人户规模
  • 简介:《诗·鄘风·定之方中》有句:“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关于“爰伐琴瑟”,郑玄笺云:“树此六木于宫者,曰其长大可伐以为琴瑟。言豫备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五认为:“诗‘爰伐琴瑟’特承上椅桐梓漆言,谓六木中有可伐为琴瑟者耳。笺谓六木皆可为琴瑟,失之。”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认为:“伐琴瑟,伐它以制造琴瑟。”一般都认为是“伐木以制作琴瑟”。我们认为这样解释有些“增字解经”意味,值得商榷。

  • 标签: 琴瑟 《毛诗传笺通释》 程俊英
  • 简介:生活在两宋交替之际的画家江是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传人。南宋邓椿《画继》赞其“笔墨学董源而豪放过之,将其与苏轼、李公麟、米芾等同列“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之序。江曾受到宋高宗赵构的特意召见,却不幸于觐见前夕意外身故。元、明、清以来,江的艺术影响经久不息,但有关其身世的文献史料却与时俱减,所以关于他的里籍、生卒年、生平等一直困扰着绘画史学界。笔者通过研究与江生前有过密切交往的历史人物资料,以宋人程俱《北山小集》中撰述的《江器博墓志铭》为突破口,从“程俱与江其他友朋之间的关联事略”“程俱与江父亲江器博之间的关联事咯”“程俱与江岳父彦楚之间的关联事略”三个历史维度,系统梳理了程俱等—批历史人物与江的生活联系及艺术渊源,揭示出江器博与江的父子关系、王彦楚与江的翁婿关系以及程俱与江的世交关系,从而确证江里籍为浙江衢州。

  • 标签: 江参 里籍 程俱 江器博墓志铭
  • 简介:《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五00元符元年七月辛亥条(页11901)云:御史台言:“元丰官制朝班序,有日、六、望、朔,已着为令。元佑五年改朔官兼赴六,有失先朝分别等差之意,请止依元丰仪令。”从之。

  • 标签: 资治 御史台 历史 古籍
  • 简介: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原在苏联帮助下坐稳“新疆王”、亲苏、亲共的盛世才,面对苏联节节败退、亡国之虞,反复无常的盛世才又一次选择了投靠蒋介石。

  • 标签: 新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内幕 参审 1939年
  • 简介:<正>武汉市文物商店收藏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铜■,惜其形体残损过甚,仅存底部。可贵的是铸于内底上的铭文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值得重视”。铭文共四行二十四字,隶定如下。唯四月乙卯,公易(锡)臣(?)宗(?)(甚)贝三朋,在新(?)(京)。用乍(作)父辛宝尊(?)。文字大多可识,铭文大意是:在某年四月乙卯,某公在新东赏赐其臣(?)(人名)以宋甚这个地方的贝二朋,衞乃为其父辛作宝尊以作纪念。作器者为衞,此器可称之为衞尊。(?),字书未见,类似的形体见于陕西扶风

  • 标签: 西周时期 陕西 字书 文字 铜器铭文 国君
  • 简介:彝,旧写夷。中国东方,古代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日“九夷在东。”《后汉书》著有《东夷传》。在云南的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刺、哈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日“百夷。”

  • 标签: 彝族 族源问题 中国 氐羌族系
  • 简介:明永乐、宣德间郑和七下西洋,影响之大遍及中外,在国内其开拓精神对今天的改革开放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在国际上常有海外人士来我国参观,考察郑和及其下西洋时留下的遗迹。南京中保村宝船厂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英国探险家瓦纳知道郑和事迹后深受感动,他怀着对郑和敬仰的心情乘一条长约20米的“宝龙”号木帆船,计划1999年11月下旬从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远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也就是沿郑和当年下西洋的航线,再“下西洋”。

  • 标签: 明代 宝船厂 中国 郑和下西洋 建设年代
  • 简介:近80年来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各种论著可谓灿若星河,硕果累累,惟有关孙中山先生照片研究的论著为数不多,屈指可数。其实照片是历史的记录,是无言的自传,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弥补文字资料的不足。孙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对这些留影进行系统研究,也许是孙中山研究领域里可以有所作为的一件事。

  • 标签: 全集照片 国父全集 照片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