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8年,南京政府不仅在军事上败局已定,政治上危机四起,财政经济也面临崩溃的边缘,只能靠滥发纸币来维持,法币已经彻底崩溃。在此山穷水尽之际,继孔祥熙、宋子文、贝祖淞、张公权后,蒋介石想起了他的最后一张王牌──王云五。王云五(1888-1979),广东中山人。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主持各种辞典、丛书、文库的编撰。抗战胜利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在“行宪国大”上,蒋介石当上了总统。5月,任命翁文灏为行政院长,调俞鸿钧任中央银行总裁,任命王云五为财政部长。蒋当时对翁文灏说:“军事完全由我自己主持,与行政院无关。财政方面

  • 标签: 金圆券 王云五 蒋介石 币制改革 南京政府 中央银行
  • 简介:<正>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组织法(包括其国民政府的组织法和总统府的组织法),先后制定、修改13部、次。这种频繁的更改,表象是制度的变化与发展,不可否认,在制度建设方面,确实越来越具体、周全。但最本质的因素和内幕是国民党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权力争夺的结局决定制度的面貌和组织法的内容。兹浅议如下,以求教于

  • 标签: 组织法 国民政府 统治集团 国民党 制度 权力之争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对洛阳重视有加。从占领洛阳到迁都洛阳,从西安事变和抗日战争中洛阳所起的作用,以至解放战争中蒋军败退于洛阳,我们可以了解这一点。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洛阳市 中原大战 西安事变
  • 简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国民政府考试院,环境幽静、布局严谨,具有政权机关的气势和威严。该建筑群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南京 考试院
  • 简介:1935年1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所谓法币,就是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的本位币,因为辅币每次授受的数额可以有一定的限制,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故称为有限法偿,而对于本位币的授受则无限额,无论多大数额,对方均不应拒绝接受。那么,1933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刚刚施行了“废两改元”,时隔两年以后,又为什么要实行法币政策呢?法币政策的具体内容如何?国内、国际的反响和影响又如何?本文就从这些方面作一扼要叙述。一关于实行法币政策的原因,细说起来可以胪列好几条,但最主要的还是为了集中统一发行和管理,以及美国白银政策所导致的结果。1933年4月全面推行的“废两改元”政策,虽然完成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法币 南京政府 币制改革 中美白银协定 银本位制
  • 简介:背景资料:末世的逃离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到1949年的时候,这座城市已经恢复到了130万人口.其中仅公教人员就有十几万人,他们的保姆和佣人又有9万,产业工人不过9万,用当年共产党南京政府的一份报告的话来描述.这是一座有“庞大的寄生消费人口”的城市。

  • 标签: 国民政府 南京 解放前夕 背景资料 日本投降 公教人员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县政制度的主体是县长制度,县长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县长的任期制度和任用制度。就县长的任期看,从法律上来说,任期制度的规定是明确的;但在实际运作中,却严重地背离了制度的规定。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县长 任期 任用制度 实际运作
  • 简介:南京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的地方政府转型与制度改革.就专员的资格与任期、职权与辖区、组织与经费等方面考察,专员制的法制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然专员制度的法律设计与实际状况之间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偏离状态,但这种偏离没有影响到该制度的基本运作,因而专员制度的法制状态应是正常的或基本正常的.专员制度是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地方政府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过渡的重要一步.而且,专员制度的变革,也凸现了民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画卷.

  • 标签: 民国制度史 法律制度 行政督察专员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工会,是在历史上工会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得以重新组建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工会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1929年《工会法》颁布施行后的建立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阶段,及复员后的异常膨胀以致最终消亡阶段。工会组织的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从对系统分级、组织规模、职员设置、内部组织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工会组织系统十分完善,且各组织均有较严格的会议制度、监督制度和经费制度。国民党关于工会法令的每一次出台每一次修正,无外乎一个目的,即要谋求从法律上保障其对工人运动的控制,使各阶级民众在党的领导之下决不至流于阶级斗争,以破坏其联合战线并分散其革命力量。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工会结构 会议制度 监督制度 经费制度
  • 简介:作为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首任立法院长的胡汉民,以其政治家的眼光和清廉的德操,坚决反对国民党1927年取得全国政权后即已滋长的腐败,包括司法腐败,他的关于廉洁政府、澄清吏治、守法养廉和司法公平的思想至今仍然颇有意义。

  • 标签: 廉洁政府 官吏无自由 守法养廉 行法贵严
  • 简介:国际联盟的成立及性质国际联盟是根据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形成的《凡尔赛条约》成立的。《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即为《国际联盟盟约》。依据该盟约,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为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下设秘书处协助工作,所在地为日内瓦;行政院由美、英、法、意、日五国代表和其他四个会员国代表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关系世界和平的任何事件;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每年秋季召开,但遇重大事情,可随时召开大会,在大会对有关事务进行表决时,每一会员国只有一票表决权。国联在创立时,共有44个创始会员国。中国作为巴黎和会的参加国,虽然因为山东问题未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但在对奥、匈、保各

  • 标签: 国民政府 “九一八”事变 政府依赖 行政院 非常任理事国 联盟
  • 简介:<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从侵占我国东北入手,开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生与死、战与降的抉择。在这种时刻,南京国民政府(简称南京政府)内部围绕着对日政策问题产生分歧,导致固有矛盾加剧,新的矛盾发生,政府屡次改组。如何认识这一历史现象?这种矛盾运动的规律如何?本文试做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南京政府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 对日政策 汪精卫 张学良
  • 简介:<正>图片上的建筑是位于南京鼓楼西南侧的原日本驻华大使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该建筑现已不复存在。1935年5月,这里由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升格为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从此时到1938年1月,中日间历次外交冲突,都与这幢建筑有关。我们先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日本首任驻华大使到任说起。1935年6月14日上午,南京鼓楼至国府的沿途增加了警岗,由一辆礼车、两辆随从车组成的车队,驶出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蒋介石 日本政府 大使馆 互派大使 政府外交
  • 简介:说起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监狱,人们自然会想到重庆的渣滓洞白公馆,这主要归功于广为流传的小说《红岩》,至于中央军人监狱,人们却知之甚少。读者可能不曾想到,中央军人监狱是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最大的一座监狱,是关押共产党政治犯的集中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共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因此破裂。“清党”初期,国民政府当局对于捕获的“共党分子”,是“格杀勿论”、“就地枪决”。但血腥屠杀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也不能消灭革命者,只能激起人民更强烈的反抗。于是国民党当局逐步改变了政策,从单纯的屠杀转变成政治高压与“感化”、“诱降”并用的政策。先后颁布了《共产党人自首法》、《反革命治罪法》、《危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央军 国民党 监狱 政治犯 共产党人
  • 简介: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债务案件、适应社会经济变迁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对债务关系和此类案件审理作出了设计。这一设计突破了清代刑事引律例、民事随民俗的运作模式,开始将债务纠纷纳入了正规司法审判程序。实践中南京国民政府治下法院严格遵照法律设计原则进行审理,凸显了“法治”特征及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进步性。但其不足亦复存在:它试图消除债务案件的个体社会身份,将其纳入资本契约模式之下,而诸多制约因素却降低了它的运作效率;它试图制定法律并将债务纠纷为代表的民事案件纳入正式司法审判范畴,但却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不匹配,导致它过早依赖“法治”而忽视了法官的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贫富矛盾。

  • 标签: 债务案件 审理 南京国民政府
  • 简介:在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上,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国内民族关系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首先,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其所揭橥的“五族共和”实现了中国由传统多民族统一国家到现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突破,从此共和政体的现代统一国家成为中国各民族政治关系的最高形式,初步确立了各民族在现代民主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现代法理基础。其次,这一转型的实现又是具有动态特征的,它不仅是辛亥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文化精英关于民族主义与国内民族关系问题在思想文化领域认同与整合的结果,又是当时南方革命阵营内部及南北之间各派政治势力认同和整合的产物,是中国各民族、各阶级、阶层相互认同和整合的历史过程。第三,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族共和”在理论认识和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国内民族关系依然面临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 标签: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民族关系史 国内 民族政治关系 辛亥革命时期 多民族统一
  • 简介:<正>一随着北洋军阀的垮台,国民党新军阀之间因地盘分配不均所引起的矛盾日益尖锐。控制中央政府的蒋介石集团,为达到消灭异己,“一统天下”的目的,匆忙于1928年6月提出了裁兵建议,主张召开编遣会议以整编全国军队。为迎合蒋介石的裁兵计划,宋子文于是月20日在上海主持召开了全国经济会议,提出了一个《克期裁兵从事建设案》,以所谓的全年财政收入不能支付军费开支为理由,主张“重行整定军制,大加裁汰”,“以苏民生”,胁迫各实力派接受裁兵建议。蒋介石更是紧锣密鼓,7月5日他同时致电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强调“今日非裁兵无以救国”,

  • 标签: 办事处 中央政府 副处长 南京国民政府 职责 蒋介石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