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不同。陆贾在引用两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 标签: 儒家 陆贾 《新语》 《谷梁传》 《公羊传》
  • 简介:<正>张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张大庄人,沃王张洛行的族侄。他出身地主家庭,家有田五、六百亩,在家读书,后来随张洛行起义.太平天国封他做王。天京陷后,张宗禹和任化邦等带领蒙,亳队伍归遵王赖文光领导。太平天国丙寅十六年秋(一八六六年),赖文光命张宗禹率领幼沃王张禹爵、怀王邱远才统军入陕、甘,去连合回民起义军,以为椅角。张宗禹入陕,所向克捷。十一月,进到西安,在城东灞桥十字坡歼灭清朝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斩提督萧德扬。丁

  • 标签: 张宗禹 太平天国 赖文光 左宗棠 李鸿章 直隶
  • 简介:石鲁(1919~1982),1919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一个冯姓大家族,原名冯亚珩。家有良田千顷和巨大的庄园。其祖上文人学者辈出,家有十余万册藏书。其胞兄冯建吴于青年时期在上海曾就读于吴昌硕等海派画家举办的“昌明艺专”,学习

  • 标签: 石鲁 绘画艺术 生平 中国画 艺术风格
  • 简介:余活力(1930~2000),原名余长学,云南省石屏县宝秀乡许刘营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全家节衣缩食和老师支持帮助下,读完小学,并考上了石屏师范附中。在附中就读期间,受进步老师影响,1946年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读

  • 标签: 余活力 云南 生平事迹 中国共产党 革命斗争
  • 简介:读《胡适》杨向奎由吉庵先生著《胡适》是一部非常好的著作,读后觉得这部书的长处可以归纳为:(1)材料丰富而取舍得当。关于研究胡适之先生的原始材料及成书,海内外非常多,而白先生取舍得当,所选用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舍掉的都是可以不用的。(2)原书首尾衔接...

  • 标签: 胡适 中国传统文化 蒋介石 帝国主义 精神文明 《独立评论》
  • 简介:《平南》问世后被认定为贵州首部历史小说,成书于明代。本文将该书与有关史籍对比,并根据明代职官等制度及有关人物的经历作考证,提出不同意见。又从故事情节及语言文字推测其成书年代,判断文学、史料价值。

  • 标签: 历史小说 比较 成书年代 文史价值
  • 简介:清道人·上篇·作者菊南山标题字董欣宾引言胡小石、张大千的老师清道人(李瑞清)是“首辟两江文化”之功臣。他是教育家、书画家、鉴赏家;又是情痴、孝子、末代孤忠之臣,一生充满传奇性。在南京,他有不可抹煞的功绩,他不但把当时江南最有规模、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

  • 标签: 李瑞清 师范学堂 美术教育 高等师范 太夫人 图画手工
  • 简介:一、关于史志人物传中的真实与想象。《左传·宣公二年》记述了这样一段故事:说是晋灵公丧失了为君之道,他向人民横征暴敛,还把宫殿建筑得雕梁画栋。他经常从台上用弹弓打人,以看人们的躲避来取乐。某次厨子炖熊掌没有炖熟.结果他把厨子剁成肉块放在畚箕中,然后派个妇女拿着这些肉块从朝上走过。为此,赵盾、士会

  • 标签: 史志人物 史料 历史真实 叙述方式 虚构性
  • 简介:清末民初的罗蔼其①是著名的文化学者,研究客家文化的先驱。除名著《客方言》外,尚未刊行的手稿有《壬子旅行记》《东三省游记》《庚申年日记》《辛壬杂稿》《联语录存》《联诗杂什》《己冬随笔》《读骚随笔》《松风漫钞》《先荣谱》等和一些散页。本文根据其手稿及族谱、墓碑及讣告等资料,撰写传记,记述罗蔼其的故乡、家世、仕途及其为客家文化所做的贡献,展现其从京官到庶民,从山乡教师到中大教授的曲折生涯,再现上世纪初传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标签: 传统知识分子 客家文化 《客方言》 文化学者 清末民初 心路历程
  • 简介:孝子图和烈女图自古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就占据着重要的一席,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对此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过去遗留下来的文物以及近年来考古界新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所包含的孝子图和烈女图与孝子(阳明本、船桥本)、烈女的文本进行细致的对比,在此基础上,试图以美术与文学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孝子图、烈女图的内容和特征,并对其进行简明易懂的概述。同时,对于其中一些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选择一、两个例子加以具体的提示。

  • 标签: 孝子传图 烈女传图 顾恺之 武氏祠画像石
  • 简介:今存数十种《神仙》大致可归为《说郛》、四库、汉魏本三个系统,其中《说郛》本祖本当为元代禁而未绝之《神仙》善本;四库本可能是基於某一带有目录之残本的补辑本,补辑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六、七两卷,其祖本与《说郛》本当出於同一系统;且从明清目录文献记载亦可推明代尚有《神仙》之传承本。

  • 标签: 《神仙传》 《说郛》本 四库本 汉魏本
  • 简介:在青藏高原,给踏访者感受最深的是山:山使青藏高原厚重.巍巍然高居地球之巅,享有"世界屋脊"的美名,赢得了"地球第三极"的神圣称号;山使青藏高原豁达.她将大江大河赐予中华大地,以自己的乳汁哺育炎黄子孙,给他们以关爱和福祉;

  • 标签: 名山传 雪域名山
  • 简介:<正>朱家骅,字骝先,一字湘麐,浙江吴兴人,1893年5月30日出生于商人兼地主家庭。朱父母早亡,依靠胞兄朱祥生抚养。祥生时在张静江创设的“两浙盐务公司”当帐房,以此因缘,朱家骅在青少年时代就认识了张静江。1908年,朱考入同济德文学校。其时国势艰危,外侮频仍,朱家骅受革命思潮的影响,不满于清朝暴政,于辛亥年的春天,发起组织了“中国敢死团”。武昌起义爆发后,赶到武汉在汉口战地及伤兵医院服务三月。1914年初,朱家骅自费留学柏林矿业大学,1917年回国。次年,考上教育部公费留学生赴瑞士,不久转往德国,攻读地质学。1922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初回国,应

  • 标签: 朱家骅 中央研究院 留学生 博士学位 同学会 学生运动
  • 简介:“天工天物”其实不过是手艺,手的劳动与手的荣耀绵延相传,说天工,是赞叹。时过境迁,会的人越来越少,“薪”将尽,才为人称“绝”。所以有文化遗产之说,正是要我们回过头去,细数从前。根本不移,则薪火相传。山在,水自然长流。所谓的山,是前人心中那一点发觉美好的敏感,追求的美的闲雅与从容,对劳作的不厌倦与耐烦。

  • 标签: 文化遗产 拓片 文物 青铜器 故宫博物院 薪火相传
  • 简介:二十日晴晚雨一阵照前入直,巳正回。国史馆送列传来阅。四川通判闵藩见,乔茂萱来谈。木匠来立亭柱。二十一日晴子康致陈莲舫信送交。照前入直,巳正回检察所,熙桢、荣泰、方培湜均见,卢国华见。王季斌来画工程稿。

  • 标签: 国史馆 符曾 陈莲舫 通判 成都将军 禁烟公所
  • 简介:唐代传奇《李娃》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受到研究者的普遍推崇,但是对这篇名作的结局,学术界又有大相径庭的意见。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种:一、认为作品结局荥阳公娶李娃为媳及李娃被封汧国夫人,既违背了荥阳公的性格,又不符合李娃的初衷,不但有损于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情节结构看更是狗尾续貂。这是一种根本否定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其思想渊源是和《李娃》的产生分不开的。《李娃》取材于民间说话《一枝花》,其结果即是以李娃被封

  • 标签: 李娃传 唐代传奇 情节结构 艺术成就 人物形象 新乐府运动
  • 简介:<正>一、生平述略张荫麟先生是广东东莞石龙镇人,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十一月生于那个镇上的一户“书香人家”中。他还幼小,母亲便去世了;父亲把他抚育长大。他的父亲既是一位慈父,又是一位严师。从他开蒙受书,便给他以严格的旧学训练,要他把五经、四书、三、史汉、通鉴、诸子书、古文辞……,一一熟读成诵。他天赋很高,有异乎常人的记性和悟性,对读书又特别爱好。到十六七岁他辞家赴北京时,他的旧学根柢已经很坚实,知识颇为广博了。同时,他追求新学新知;新思潮的洗礼使他很早就能出入旧学,不受传统局限。

  • 标签: 张荫麟 中国史 历史哲学 西南联大 中国通史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