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追溯了干文的创制过程和干语的研究历程,对干语的词汇特点作了翔实的归类说明。

  • 标签: 东干族 文字 语言
  • 简介:荪是谁?当代国人已多不知晓,七八十岁的老人或许还有些印象。在历史的砥砺摩擦中,几多当时令人震惊的事件和名声显赫的人物,只不过留下几道蒙满灰尘的划痕。那么,拂去岁月的埃垢,张荪又给我们留下什么记忆呢?

  • 标签: 张东荪 印象 记忆
  • 简介:<正>撒拉族,自称“撒拉尔”,1954年正式定名为“撒拉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员,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循化街子有骆驼泉和白石骆驼,据说是当初尕勒莽率领族人迁到达这里时的遗迹。近年来,这里修葺一新,骆驼泉四周种满了松柏、果树和鲜花,成为民族历史文物和旅游景点。

  • 标签: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东迁 骆驼 土司 撒鲁尔人 河州
  • 简介:太学生陈以其批判南宋朝廷偏安及放弃抗金之政策而于建炎元年(1127)被处极刑。本文分析陈奏稿的三十八通题跋。说明士人(尤其是道学者)将其言论标榜为对抗独裁势力的公议,使其名声从死犯转为道德跫音之先驱。此一过程显示了士人统治与专制统治之间的张力。

  • 标签: 陈东 道学 尽忠录 刘宰 公议
  • 简介:<正>干人苏联穆斯林民族之一.自称回族、中原人或老回回.系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与当地穆斯林民族通婚繁衍的后裔.其迁居过程主要有两次,一次是18世纪末,清朝乾隆皇帝将居于伊犁河谷的回民安置去的.一次是1877~1878年陕甘回民大起义失败后,由起义领袖白彦虎率领余部迁居而去.人数约五千人.最初住在七河地区(谢米列契耶),其后十年间又有一些甘肃籍回民,因逃避清廷迫害而陆续迁往,现有人数约51694人(79年),一说约8万余人(90年).分为两支,一支为陕籍干,住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江布尔镇的马山青镇、朔尔—提别镇与奥克提亚勃尔集体农庄.约2万多人.一支为甘肃籍干人,住在

  • 标签: 东干人 回民 七河地区 东干语 穆斯林民族 起义
  • 简介:<正>贝加尔,位于西伯利亚东部,黑龙江西岸,原为我国领土,十七世纪20—50年代被沙俄侵占。贝加尔地区,境内多山(平均高度在1000—1300公尺之间),悬崖峭壁、奇峰突起、冰河围谷、幽深凹地到处可见,原始森林一望无际,高山湖泊比比皆是。

  • 标签: 贝加尔 布里亚特人 高山湖泊 十七世纪 西伯利亚 平均高度
  • 简介:·乔来朗杰(1376-1451)是15世纪西藏著名的佛学家。他学富五明,显密兼通,学修兼备,德才并茂,尤以词章之学著称。然而,他所创建的珀派未能广为流传,亦未能产生深远影响,珀·乔来朗杰本人的声誉因此也逐渐减弱,目前学术界的很多人只知其人而不知其事。直到1991年西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珀班钦传》,才使我们有机会全面了解这位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历史人物。

  • 标签: 珀东·乔来朗杰 珀东派 佛教 西藏 《珀东班钦传》 生平事迹
  • 简介:一百多年前,由起义失败而被迫进入俄境的部份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人,带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给广袤的中亚地区输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在广泛汲取和融会了多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在那里营造和确立了自己的干文化。并且发展起了自己具有回族特色的作家文学。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回族文化的品格,深刻认识汉文化因素在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回族文化是在参与着中华文化的创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质的规定性,有着极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东干 文化 作家文学
  • 简介:图文小记之十八:黄维卜海“罗店之行”始末罗店是上海郊区的一个地名。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曾经在这里发生过一场英勇而惨烈的保卫战,原国民党军队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万余名官兵在这里坚守国土一周,三个团长一个牺牲,两个重伤,全师官兵死伤一半。罗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也因此有了名气,而这次战役的一线指挥官即第六十七师师长黄维将军也自此名气渐盛。内战三年,他在淮海战役中当了俘虏,1975年作为最后一批获释的战犯,分配到全国政协机关担任文史专员。

  • 标签: 情谊 全国政协机关 淮海战役 1937年 国民党军队 1975年
  • 简介:苏联时期为数仅数万人且分散居住在吉尔吉斯、哈萨克、鸟兹别克几个加盟共和国的干族创制了以基利尔字母(古斯拉夫字母之一,系俄文字母的基础)为基础的干文,开始了以拼音文字拼写汉语的成功范例。苏联解体后,以往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政策失效,干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影响。干语言文字如何继续发展?是仍然保留原有风貌还是学习汉语普通话?抑或是改用拉丁字母?学者们对此展开了讨论,本文即是对各种观点的一个总结。

  • 标签: 东干族 东干语 回族 汉语
  • 简介:林书院是明代晚期一个蜚声士林的讲学中心,东林党是这个时期地主阶级中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政治集团。后者因前者而得名,前者亦因后者而益显,它们在明代后期的文化史和政治史上写下了有声有色的篇章。

  • 标签: 东林党 政治集团 明代后期 李三才 赵南星 京察
  • 简介:冠村,地域不广,仅1.2平方公里;人口不多,只2000余人。可是,人们在这方热土上却创造出名闻遐迩,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去年夏天,我到过冠村,为其城市化的环境,现代化的厂房,别墅式的住宅所感动;今年伊始又读了《冠村志》的部分志稿,对冠村400余年间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近20年乘改革开放之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取所取得的优异成果,从感性到理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掩卷深思,心悦诚服,欣然命笔。

  • 标签: 《东冠村志》 中国 浙江 地方志 编纂工作 框架结构
  • 简介:在古学潮中,陈和靖康学潮是为人们说得最多的。自1926年吴其昌《宋代学生干政运动考》发表以来,专论或以它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不下七篇。这些文章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紧密地结合时事。1935年黄现瑶《宋代太学生的政治活动》一文说“外抗强权,必先内除奸贼”,1947年翦伯赞《陈与靖康元年的太学生伏阙》一文说“中国智识青年应该学习”陈的反抗精神,如果说黄现瑶的潜台词已呼之欲出,翦伯赞则更是现出真身,公开“干政”了。

  • 标签: 翦伯赞 学潮 太学 宋代 政治活动 强权
  • 简介:<正>夏国是金末元初蒲鲜万奴“据辽东”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封建割据政权。过去中外学者研究蒲鲜万奴政权的论著,多引用民国十三年版《宁安县志》中的记述,1919年在该县“古城后”曾出土一颗有“天泰十八年”款识的官印,认为该印属夏遗物。而且,或以此印证明夏存国“十八年”;或由此印断

  • 标签: 东夏 年号 割据政权 中外学者 天泰 十三年
  • 简介:近日,由辛农场组织编纂、连云港市志办负责审定、方志出版社出版的《辛农场志》面世。这是连云港市2005年新一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企业志书。全书共66.3万字。

  • 标签: 东辛农场志 志出版
  • 简介:贵州有水、水西之称,据考始于宋朝末年彝族额果濮贤以鸭池河为界,分为水、水西两个部分。明初,水、水西仍以鸭池河为分界,河西属安氏、河东属宋氏管辖。洪武五年(1372),元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顺元宣抚使罗氏与同知宋氏蒙古歹人附,明王朝仍让他们以宣慰、同知原官世袭,赐蒙古歹名钦。宋钦的夫人叫刘淑贞,非常贤惠。幼时曾读书,深明事理,除了操持家务、抚育儿女.还辅助宋钦处理公务.

  • 标签: 宋朝 述略 明王朝 刘淑贞 蒙古 水东宋氏
  • 简介: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早期有两个领导给人印象很深.一个是刘介愚同志。我和刘介愚同志有四十多年的交往,我们是一块从人民解放区过来的。但有个遗憾,虽然他们很关心关照我,想培养我,但由于当时的政治处境,我比较“落后”,对于我跟刘介愚同志这种私下的交往,别人都说我是受批判的,别连累老领导。后来我又下放接受劳动锻炼去了。所以,尽管是老领导.感情又那么,我也刻意地避免了同刘介愚同志的很多交往。另一位唯一接触多、跟的时间比较长的是杨莼院长。

  • 标签: 杨东莼 华中师范大学 怀念 师范学院 劳动锻炼 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