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据顾言武的《日知录》考证,《尔雅》人经应在唐代。唐文宗时,在原有“九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尔雅》三部书,为“十二经”。宋代,《孟子》人经,始有“十三经”之称。

  • 标签: 《尔雅》 《孟子》 《论语》 增加 《日知录》 唐代
  • 简介:《小尔雅》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至今仍是一团乱麻。本文在详细研读《小尔雅》内容及认真核查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其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进行了新的考辨,订正了前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诸多错误,并试图证明《小尔雅》非一人一时之作,其主体部分纂辑于西汉.东汉至宋元递有增益。文字以《四部丛刊》本《孔丛子》为据,丛刊本脱落者以《说郛》本为据,主要参考文献及其简称见文後。

  • 标签: 《小尔雅》 中国 历史考证 训诂学 书名 成书时代
  • 简介:<正>《尔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汉以后便列诸经籍,布诸学官,为儒家治学必读之书.因此,历代竞相翻印,版本百出.群经载籍,自六朝以后,行世者只有经注本,《尔雅》亦然.《尔雅》经注本即晋郭璞《尔雅注》本.郭璞《尔雅注》最为学人推重,郭氏“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沈研钻极二九载”著成此书(郭璞《尔雅注序》),为今存最早最完整的

  • 标签: 《尔雅注》 《尔雅》 石经 注文 南宋本 十三经
  • 简介:东汉经学大儒郑玄曾给很多古书作过注释,如《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孝经》等,成就很高,影响巨大。但《尔雅》郑玄注,《后汉书》郑玄本传不载,后世书目亦无其目。最早探讨《尔雅》郑玄注这一问题的,可能是清代学者余萧客。余萧客《古经解钩沉》(成于1762年),在《古经解姓氏书目》'郑玄'下,列《尔雅注》,小字注曰'《周礼疏》引',卷二十九辑《周礼注疏》所引一条。在余萧客之后,探讨《尔雅》郑玄注问题的人不绝如缕,如清代学者任基振、王昶、邵晋涵、臧镛堂、孙志祖、王绍兰、胡

  • 标签: 尔雅郑玄 注研究 研究述评
  • 简介:《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黄永年先生的大作《关于的“威夷”及其他》,不仅详细考释、说明了《尔雅·释兽》中“威夷”的含意,而且给我们指明了对待学术问题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使人受益不浅。

  • 标签: 《尔雅》 王念孙 《说文》 联绵词 古音通假 《广韵》
  • 简介:<正>《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释词语的专书.清人从事刊正《尔雅》文字讹误的,以阮元《尔雅注疏校勘记》六卷最佳(阮文附《十三经注疏》中《尔雅注疏》之后).阮氏以明吴元恭仿宋刻《尔雅经疏》3卷本为底本,参校3卷本唐石经《尔雅》、宋椠《尔雅疏》10卷等13种书,用力甚勤,比证极细.笔者在阅读中,感到尚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今仅从《释诂》中选取数例,以求是于方家及同仁.

  • 标签: 《尔雅注》 《尔雅》 《尔雅·释诂》 札记 察视 《说文》
  • 简介:我自小就喜欢玩版本,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年,见到敌伪新民印书馆印行的周作人的《书房一角》,就买来翻看。由此知道郝兹行的名著《尔雅义疏》有王念孙的删节本和郝氏原本两种,原本有咸丰六年杨以增刻胡班续刻本和通行的同治五年郝氏孙男郝联薇重刻木,删节本有最早刊刻的《皇清经解》本和道光三十年陈英据王念孙手定本为陆建流校刻的木犀香馆本。并从所引用的叶德辉《郎园读书志》知道杨胡本希见,次则陆刻。其实,这陆刻也是极为希见的,因为50年代前期我常跑上海、苏州的旧书店,宋元精品虽已稀有;明清善本佳刻仍盈架充栋,而此陆刻本除了在苏州见过匆匆未买不知归于何处外,迄未再遇到。这次才承曾听过我课的辛德勇研究员的盛情,将他在北京买到的一部陆刻和我交换了别的书。而德勇之得知此陆刻之希见,好像也是我给他谈过的。

  • 标签: 《尔雅》 王念孙 《说文》 《六书音均表》 联绵词 《广雅疏证》
  • 简介:尔雅义疏》增附式释义疏误略说李亚明《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撰,属《尔雅》整理著作中较精善者,一直为世所推重。郝书的最大优点,一是以音声为本,二是注重目验。其疏误之处,王念孙在手批《尔雅义疏》写本(即节本)①刊误案语中、肖璋在《王石删订(尔雅义疏)声韵...

  • 标签: 《尔雅义疏》 增附式释义 《释诂》 《尔雅》 《说文解字》 限定词
  • 简介:胡世琦《小尔雅义证》是清代雅学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现存手稿本。因其未刊刻,一直未受到学者重视。胡世琦在疏证《小尔雅》时,重视以古音求古义,广征博引,勾稽旧注,辨析词义,订正《小尔雅》,在释义和校勘上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诸如释义不周、校勘不当、词条未考等不足之处。

  • 标签: 胡世琦 小尔雅义证 特色 不足
  • 简介:汉代先后出现四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即《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四部书不仅是中国古代语言学中形成最早、流传最悠久的著作,而且是我国早期传播学意义上的重要著作,为后世诠释学、字词典学、文字学、词盯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奠基和开路的工作,影响十分深远。

  • 标签: 《方言》 《尔雅》 语言学 词典学 四部 地域
  • 简介:王国维先生倡导以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相印证,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已成为上古中国研究之圭臬。近年来,简牍文献的整理与发表,为早期儒家经典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或能校订旧说,或能补缺去伪,有价值的成果颇多,蔚为大观。最近,武汉大学徐少华先生的新作《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下文简称《探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版)出版,收录了他十余年间关于早期儒家学说的重要成果,文章尔雅,颇能比异析疑,

  • 标签: 儒家学说 简帛 简牍文献 民之父母 传世文献 郭店楚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