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身体审美的具体标准往往建立在某个时代的大众审美基础之上,只不过有些标准却可以穿越不同的时空.唐朝以女子丰腴为美的审美观并没得到延续,米开朗基罗肌肉男式的雕塑风格却长盛不衰,而达芬奇那幅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直在吸引着后世人们不断的追崇和猜测.即便如此,随着不同时期艺术观念的演变,还是出现了诸如小胡子版或卡通版的蒙娜丽莎,这恐怕是达芬奇先生当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而最适合夏天的,应该还属短发版:清爽妩媚的微笑里透露知性和干练的一面.

  • 标签: 蒙娜丽莎 标准 米开朗基罗 大众审美 身体审美 雕塑风格
  • 简介:绳子(艺术/生活一年表演,1983-1984)是行为艺术家谢德庆最为人知的五件一年表演作品之一,其余四件分别为:笼子(1978-1979),打卡(1980-1981),室外(1981-1982),不做艺术(1985-1986).在这件行为里,谢德庆和女性艺术家琳达·莫塔诺在腰间用一条8英尺(约2.4米)长的绳子绑在一起,包括外出、休息、洗刷甚至上厕所,绳子都不能解开,在那一年里,两人几乎要时时刻刻面对对方,——也许只有在睡眠时才可以暂时的不用考虑,但也保不准他们会偶尔出现在彼此的梦里,因为在这个行为结束后,他们都觉得个人隐私严重被侵犯,受够了彼此,甚至互相“仇视”.

  • 标签: 行为艺术家 标准 女性艺术家 个人隐私 绳子 表演
  • 简介:工笔画的品评标准需要放在中国画的改良和革新的背景下讨论。上世纪以来,改良和革新中国画的思潮,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文化的自卑感和追求自强的欲望,是美术界提出改良和革新的根本动因。“中西融合”、“推陈出新”构成19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发展史,并深刻左右着艺术家的文化心理且影响至今。

  • 标签: 品评标准 工笔画 当代 文化心理 中国画 半殖民地
  • 简介:光源显色性是光源重要的性能之一,对它的度量和传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原有的CRI表述一直存有争议。由于LED集成光源的兴起,最近几年全世界对这个经典课题的研究又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本文简明扼要地综述了光源显色性度量的进展,介绍了色质指数(CQS)、色域指数(CGI)等指数的特点,并结合演艺灯光行业,阐述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 标签: 显色性 度量指数 色饱和度 显色指数CRI 色质指数CQS 色域指数CGI
  • 简介:<正>国标舞作为一种西方"泊来"的舞蹈艺术,因赛场要求不同,而具有竞技比赛套路、艺术表演队列舞、艺术表演创编舞等多种不同的赛场表现方式,但她主要还是通过舞者调动音乐的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手段来塑造形象,抒发内在思想情感,在美妙的音乐中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国标舞是肢体语言,有形无声,它是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运动特征和舞者激情。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虽然这句话对音乐的作用说的有点过重,但是舞蹈是离不开音乐的。国标舞动作是借助音乐

  • 标签: 国际标准舞 艺术表演 身体动作 内在思想 竞技比赛 艺术想象力
  • 简介:蓬勃发展的书法日益呈现出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多元、愈来愈繁复、愈来愈新奇的局面,这当然是好事,但也因此带来了欣赏评判的困惑和迷茫。书法何为“好”,何为“差”?何为“优”,何为“劣”?何为“高”,何为“下”?众说纷纭,难以定夺。甚至美丑判断,大相径庭,争执不休,纠缠不清,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何处渡迷津的味道。

  • 标签: 两重性 多元化 标准 “好” “下”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