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在工业化社会中,我们早已难以亲近真正的自然,甚至也远离了古代社会中文人以书画、园林营造出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诗情画意。在很多人看来,当代人是与自然相脱节的,但事实上,在当代,我们只是运用各种新媒介来对自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符合时代语境的诠释。邓国教授的《诺亚花园II》即以精心制作的假植物取代了原有空间中的梅、兰、竹、菊、松等自然植物,运用多重镜像,透过影像与装置的多重组合,带来了视觉上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也展现了现代人的自然观念。

  • 标签: 花园 人与自然的关系 工业化社会 古代社会 诗情画意 时代语境
  • 简介:戏乐俑是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乐俑多出土于墓葬与祭祀场所。其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为满足丧葬礼制的要求,二是为了视觉娱乐和取悦神灵。戏乐俑一开始依附于丧葬而存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丧葬建筑装饰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艺术审美。

  • 标签: 戏乐俑 墓葬 源流 意义
  • 简介:《中国钢笔书法》杂志曾经有个传奇栏目:"名家硬笔书写《岳阳楼记》",发表过陆俨少、王伯敏、章祖安等数不清的名家大家的硬笔《岳阳楼记》作品,让读者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成为一代硬笔人的美好记忆。为纪念经典、续写美好,本刊开设"名家硬笔书写《桃花记》"栏目,在邀请名家硬笔书写的同时,更欢迎广大硬笔书法家主动投稿。届时将汇集成册,出版"名家硬笔书写《桃花记》"单行本。

  • 标签: 《桃花源记》 章祖安 《岳阳楼记》 陆俨少 王伯敏 等数
  • 简介:值我国艺术硕士(MasterofFineArts,简称MFA)学位设置十周年之际,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全国美术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活动,此展将在全国十所美术学院和七所艺术学院巡回,历时两年。

  • 标签: 学位设置 艺术硕士 正本清源 意义 纪念活动 优秀作品
  • 简介:我国历史悠久,音乐文化极其丰富,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更是浩如烟海,蕴藏丰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越来越淡化,西洋音乐、流行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民族民间音乐濒临失传、消失危机。在新的时期里,怎样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焕发民族民间音乐的新活力,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话题。

  • 标签: 民族民间音乐 沧源佤族音乐 传承与发展
  • 简介:电影与戏剧息息相关,这是毋庸置疑的。长久以来,电影连体、混杂于戏剧中,二者水乳交融、难分难离。本文通过探究《暗恋桃花》话剧与电影的视听形式差异,借由对其时空组织的广阔自由度、灯光布景的实用与精细和间离与进入的观演关系三部分的分析,看搬上大荧幕的话剧对自身形式的突破与超越。

  • 标签: 话剧与电影 形式 暗恋桃花源 区别差异 突围
  • 简介:人类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高级动物。长期以来,对人类大脑的探索经历了漫长、曲折、艰辛的过程。研究者在历经几个世纪,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脑神经科学实验后,获得结论。人类作为脑神经机制最为发达的动物,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可获得不同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天赋主要取决于脑神经的发展。脑神经科学首先发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

  • 标签: 神经科学 音乐教育 脑神经机制 科学实验 60年代 20世纪
  • 简介:青铜器和陶瓷器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特质,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传统青铜器和陶瓷器承载的华夏民族精神内涵是共通的,二者可以继续互相传承转化,当代艺术家可以通过融合运用二者的表现形式来创造新世纪的艺术作品。仍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的陶瓷艺术,需要结合当代审美理念,打破旧有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属于当前时代的兼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

  • 标签: 青铜器 陶瓷器 互生 传承
  • 简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地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的四川清音,人们关注其起与形成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正史也好,坊间也好,对此莫衷一是。主要观点有三:一是认为四川清音为本土曲种,由唐宋巴渝民歌或明代小曲演变而来;一是认为其为舶来品,是苏州弹词等江南小调“远嫁四川的女儿”;一是认为它来自陕西,是以流行于陕西农村的郦鄂清唱为主,兼收并蓄各地民歌、戏曲音乐而形成。通过对清代巴县官府档案以及清代四川地方县志的查阅分析,参考四川说唱艺术传统和明清普遍流行的小曲,四川清音应该是在明清小曲基础上,吸收各地民歌俗曲、戏曲音乐等形成。四川悠久的说唱艺术传统是其灵魂,明清小曲是其骨骼(起),包容八方民歌、戏曲等元素为其血肉,是有本土根基而又不乏外来风韵的地方曲种。

  • 标签: 四川清音 巴县档案 明清小曲 源起
  • 简介:如今的日本电影,原创不彰,改编当道,其中小说与漫画的改编各占半壁江山。漫画,即便是在极其发达的日本,许多题材依旧不适合改编成电影;而小说则更具改编潜质、从电影的类型上看几乎无所不包。以至于在日本的电影评论界,也很难对小说改编的电影做一个系统、完整的梳理;而在观众看来,改编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 标签: 小说改编 日本电影 吉田修一 源与流 本格 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