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的端午来自一缕叶的清香.那天我一回家,就看见母亲买回来一大堆东西,有江米、红枣,还有一扎叶.尤其是那一小把青翠欲滴的嫩叶儿,散发出淡淡的清爽怡人的香气,像在刻意提醒我节日的临近.

  • 标签:
  • 简介:归来走在冻得发硬的雪地上我牵着女儿的小手从幼儿园带她回家绒帽下她的小脸蛋冻得通红鞋底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我的沉闷,她的清脆呼应着,像在对话有人碰了碰我们身体,走远了女儿摇摇我,忽然开口:“我们班毛毛的爷爷死了……”“病的吧?”“不是,是太老了。她奶奶也很老很老了,也快死了,毛毛喂她饭她也不吃……”

  • 标签: 诗选 沈苇 幼儿园 女儿
  • 简介:当东方绽现“鱼肚白”或彩虹一抹,它最先渲染了白洋淀水乡。——那时候,碾场上已闪动着女人的身影,碌碡滚动,苇眉子“噼叭”出清脆的韵音,在水乡滋润的空气里。这是碾场发出的旋律,抒发着女人们畅快的胸怀。

  • 标签: 白洋淀 水乡 女人
  • 简介:昨日,看见你朋友圈晒出了山楂。浅紫色,果粒饱满,想必是你在深山自己采摘的。山楂是秋分之物,我们再说秋天,秋天已经去了一半。南方山丘,也有很多山楂。在向阳的山坡上,山楂树和细细的茅草生长在一起,秋天了,稀稀的树叶由墨绿色变成了黄褐色,山楂红了,茅草黄了,秋雁来了。我小时候上山砍柴,带一个小棉布袋,砍完了柴火摘山楂。

  • 标签: 山楂 秋天 采摘
  • 简介:蒋蓝的文章,很容易让人去想一些人不配想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要思考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的脆弱。个体的秉性难以改变,人类的秉性又何尝不是如此。战争、仇杀以及不可避免的死亡,从来没有彻底浇灭人的思考冲动,恰恰相反,在每一次悲剧性事件结束时,总有与之匹配的巍峨的思想诞生。生活总是在苦苦撑持,生活总是在逐级攀升的忍耐中得以延续。忍耐不是泯火了思考的结果,忍耐正是从思考中来。惟有思考,惟有去想这些不配想的问题,我们才可求得继续存留,而且是以人的方式。不管这思考富有希望及坦率的科学精神,也不管这思考凝结着沉思之美和内在价值五百年前一个难住我们的问题,也许今天我们仍然没有答案、但我们迷悯的表情构成了对五百年的那个思考的隔世回响。借此,我们获得了温暖。思考是我们的本能。思考有益于生活。

  • 标签: 苇草 五百年前 内在价值 一朵花 我不知道 黄金屋
  • 简介:干瘪的乳房名叫塔克拉玛干,藏在沙漠深处的一对荒坟。玉石的余烬,耷拉的葡萄叶和白杨叶被时光和遗忘毁坏的佛塔、绿洲、果园、农舍乡村路上尘土飞扬,如穿越没有尽头的战场硝烟小毛驴垂下耳朵,抵抗一年二百二十天的浮尘

  • 标签: 沈苇 塔克拉玛干
  • 简介:<正>他从南方的山区走来,在北方的荒草原上收获着生活和事业的果实。回想起这中间的艰辛跋涉,似乎像梦境一般。可他真实地感觉到这远比梦境更充实美好。他叫邓兴华,土家族,出生在鄂西的大山里。如今是黑龙江垦区洪农场林业科长兼林业公司经理。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邓兴华面对广阔无边的荒原,心中依然常常想起自己的故乡。他觉得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最像童年时天天走过的那条山路——崎岖却充满新奇,坎坷却激

  • 标签: 邓兴华 林业公司 人生之路 在北方 咱当兵的人 作业区
  • 简介:山村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依山而建,南低北高,错落有致。步行穿过五六排村宅,一侧是石片砌成的院墙,零零散散的青苔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另一侧则是房顶与路面平齐的院落,老乡家中收晒的栗子花生,圈养的猪羊鸡狗,庭院的农具柴垛都一览无余。小路两侧栽植着栗树、柿树和樱桃,树下生着各种各样叫不上名字的野草,蚂蚱不时在草丛里笨拙

  • 标签: 樱桃红 喜鹊窝 大萝卜 群山环抱 栗树 毕业分配
  • 简介:黄河从北而来向南流去,东西两个村庄隔河相望,东岸这边叫冯家川,西岸那边名白云乡。这边,村大人多,有一大片枣园;那边村小人少,村子同样掩映在枣林里。不同的是这边的村庄依偎在东山脚下,发阴;那边的村庄背靠西山,向阳。每天,太阳从这边的山头升起,却最先照到那边的山崖上。这边的人们还在凌晨的酣梦中,那边已是红日高照,热色融融。没有时钟的年代,这边人

  • 标签:
  • 简介:不知何故,每当我吟咏杜荀鹤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时,不由自主就觉得这是在说我家门前的山塘。山塘河东起山塘桥口,西达虎丘山麓,是姑苏一条名胜之。站在新民桥头环顾,向西是星桥,向东便是通关桥、山塘桥,再走几十步就是渡僧桥,前后跑跑十来分钟,又到一座五顶桥,真是"水港小桥多"呵。以前,我们步行

  • 标签: 母亲河 杜荀鹤 虎丘 姑苏 顶桥 游泳
  • 简介:一我知道你时,是在《太阳升起以后》。而那时的你,却已经成为"落日"。从此,我为"落日"而痛苦,我成了一个守望"落日"的人。我从落日西去的余晖中,窥到一个清瘦的背影,在大地上孤寂地行走,走过立春和雨水;走过惊蛰和春分;走过清明和谷雨;走过立夏和小满;走过芒种和夏至;走过小暑和大暑;走过立秋和处暑;走过白露和秋分;走过寒露和霜降,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一个以信念建立起来的素食者的国度。

  • 标签: 《太阳升起以后》 札记 苇岸 孤寂 清明
  • 简介:<正>台湾著名戏剧家姚一先生因心导管手术后引发心脏衰弱,于今年4月11日在台北逝世,这是台湾戏剧界一大损失.集创作、理论,教学于一身的姚一,二十多年来对台湾戏剧事业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尤其是他长期致力于戏剧教育,作育英才无数,目前活跃于台湾剧场的工作者,大多数都是他的学生.

  • 标签: 姚一苇 台湾戏剧 文艺界 现代剧场 戏剧创作 实验剧展
  • 简介:木匠瞎胡鬼在一溜台子八个庄名声大着哩。他那爱穿十斤白布汗衫的膀阔腰圆的肥壮身板在路上一出现,就有乡亲们跟他打招呼:“胡师傅好哇,忙着呢!”他忙里偷闲,点头回敬,口中唯唯。闺女媳妇们便也咬耳朵嘁喳:“瞎胡鬼,木匠瞎胡鬼。”他佯装听不见,不理不睬,走他的路。足见一方乡亲对他的熟悉程度,决不亚于如今炙手可热的歌星、影星。

  • 标签: 木匠 人物 打招呼 影星
  • 简介:<正>认识姚一先生,是在一九六○年.推算起来,那一年先生方值三十八岁的盛年,我则是二十三岁的大学生.中学时代的学长,也是当时文学同人刊物《笔汇》的主人尉天骢兄带我去永和竹林路先生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前此,在天骢兄的怂恿下,初写了两篇小说,刊在《笔汇》上,据说很引起先生的注意.当时半是闲嬉,半是漠然地写了发表的小说,竟而受到先生亲切而又严肃的对待,觉得十分诧讶.先生在竹林路上那一幢如今早已拆建成楼房的日式宿舍里对我说过的话,今日已完全不能记忆.但还记得一个总

  • 标签: 姚一苇 小说 三十年代 鲁迅 作品 同人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