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9 个结果
  • 简介:<正>荡漾自书架高层抽出永井荷风散文选。四年前邮购于天津百花文艺。一套外国丛书中的一本,有黑塞,罗斯金,达里奥,有蒲宁,略萨,怀特,有谷崎润一郎,还有阿索林……霉味,阵阵,扑鼻,令喉咙干涩。这书,四年前,肯定未细看,最多,粗略翻过。四年前,那样的宁和心境,乏善可陈。日本唯美派的东西,一颗昂扬之心许是忍受不了的。必等到百无聊赖之时,枯寂最深处再也无路可寻,方踅进去,些微。我先看《树》,满怀期待,八重樱、银杏们在他笔下如何绿波流影明黄遍地……可是,他浅浅带过,倒付了隆重笔墨给柳,使我的阅读期待悬空着。槐亦不写。他怎么能不写槐?现时,正是四月,我居住的小区里唯独一株槐树,绿波荡漾里

  • 标签: 阿索林 永井荷风 达里奥 罗斯金 八重樱 蒲宁
  • 简介:对于晚清著名词学家周颐的理论核心"重、拙、大",学者多有分析阐释.然而由于所据之正续编对此范畴的解释颇有详略,造成学者认识上的分歧.近年来有关周颐的词学文献有新的发现,对理解周颐的词学理论颇有帮助.此文即综合新旧文献资料对重、拙、大进行新的阐释.

  • 标签: 况周颐 重拙大 蕙风词话
  • 简介:自嘉庆以还,常州词派继浙派代兴,纠正了浙派末流主清空而流为空疏,宗姜张而门径过狭之弊,尊词体,重意格,倡比兴寄托,使清词再度振起。周济之重寄托,谭献之主“柔厚”,陈廷焯之尚“沉郁”,都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周颐不仅以词作入“清季四大词人”之列,更以词论为常州词派结穴。其《蕙风词话》结集于晚年,所论较周济、谭献详明,所见较陈廷焯更精微,朱祖谋曾誉之为:“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对《蕙风词话》的主要内容,氏门生赵尊岳在《跋》中概括为词格、词心、词径、词笔、词境诸说,相较而言,论词格之“重、拙、大”说最为重要。木文拟就此析而论之。

  • 标签: 况周颐 蕙风词 常州词派 陈廷焯 谭献 析论
  • 简介: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占有“半壁江山”,是戏曲乐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乐的组成,主要有如下几大乐器:一、鼓。包括单皮鼓、堂鼓、花盆鼓等,均由鼓师操纵。鼓师也称“司鼓”或“打鼓老”,实际上是整个乐队的指挥(过去戏曲乐队无指挥)。鼓师左手敲击檀板,右手以鼓签击单皮鼓,有时两手同时执鼓签,交替击鼓。打击乐与管弦乐的起停、徐疾、轻重,均由鼓板的动作和姿势来指挥。鼓师要密切配合演员的表演,掌握全剧的舞台节奏、制造舞台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因此鼓师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

  • 标签: 戏曲打击乐 组成 戏曲乐队 功能 舞台气氛 人物情感
  • 简介:<正>1争吵声,还有摔东西的声音,从招待所里传来。我就把耳朵耸起,今天不知是哪两个没事干的人在响着喉咙争吵。太阳已经挂在街边的屋角上,天气还是很热,汗珠正从我的额头上一颗颗地冒出来,它们闪闪发光,

  • 标签: 母亲会 我不知道 就这样 离婚以后 摇摇头 告诉我
  • 简介:1白肉穿好了线衣,披上红色的羽绒服,坐在床上掀开布帘子,隔着窗玻璃注视着外面寒冷的麦田。阳光斜照在麦田上,阳光的韵味延伸到视力看不到的地方。时间过得真快,不觉到了冬至,新年像穿着红棉袄的村妇站在大门外招手了。冬至前的那场白雪还没有从小前庄人的眼睛里消失,绿油油的麦田里留下了破碎的浮云。天冷了,村里人来饭店喝酒吃饭的人就少了。她想改换门庭到繁华的地方去做生意。是黑肉哀求她,是大炒勺挽留她,心善

  • 标签: 徐胜 前庄 四季红 红棉袄 人的眼睛 李春
  • 简介:时光匆促,我已是将临古稀之叟。我不是书法、美术科班出身。只是爱好而己。但几十年来,习字习画却给我带来许多好处。坐着看书、写作累了,站起来濡墨、调色,舒展筋骨,既娱目又娱心,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法。同时。从书法的行气流转、笔画呼应中。及国画的构图大势、细部收拾、布白、题识中,领悟小说故事、情节、细节的安排,探访闲笔的运用、文化气氛的营造。我也爱读一些名作家兼画家的小说与画作,如汪曾棋、冯骥才二位就是此中的翘楚,他们的小说中有画面感,画中有诗意,颇值得我学习。

  • 标签: 小说故事 名作家 汪曾棋 冯骥才 画面感 书法
  • 简介:石部长酷喜芦荟,常与众人讲:芦荟,可观可赏可食用,全身都是“宝”啊!石部长写得一手好字,一步一个脚印,坐到现在这个位置,可谓权高位重。石部长仗得有一手好字的功夫,专门画了几株挺拔俊俏的芦荟,并赋诗一首:心尖肉厚伞形葩,齿叶尖尖缀嫩芽。素颜一茎香虽浅,我是知音最懂她。落款为“芦荟居士”。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郭熙: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早年风格较工巧,到晚年落笔益壮,炉火纯青。其画论有《林泉高致》,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为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著作。其传世作品有《早春》《窠石平远图》《树色干远圈》《关山春雪》等。

  • 标签: 早春 《林泉高致》 翰林待诏 创作规律 传世作品 山水画
  • 简介:1"哥,天大亮了。"胡芋苗说。"不是天亮,是雪亮,雪天亮得早,"胡芋藤说,"昨天晚上落雪了。"胡芋苗下了床,走到窗户前看了看,还真的是,雪落得有棉被那么厚,盖在外面的山上、田里、牛栏的屋顶上,雪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把天上的亮光反射到人间,天地之间亮晃晃的。他在床前站了会儿,听了听牛栏那边的动静,然后穿起衣服来。

  • 标签: 张老师 牧牛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杨立说不知道,杨立就接到从克里斯托打来的电话,要他回克里斯托小镇领取500欧元的奖金和一枚荣誉市民奖章——这是小镇历来对拾金不昧者的奖励

  • 标签: 施恩图抱
  • 简介:黄绍武学古人且很真实地学了古人,古人总是那么诚恳地对待山水。他用各种形态的墨块让山、石、树木分出阴阳与明暗。他既没有凭空捏造,也没有按部就班,别人说他的山水挂在墙上自有一股非凡的气势,要么山雨横来,要么巨蛇舞动,要么百鸟齐鸣,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他把自己当作了愚公,他活脱脱地把真山真水移到了纸上,这样一来,万仞高山近在咫尺,飞流直下映入眼帘。如果'醒'道出了黄绍武的绘画精神,那么'醉'就是他的一种十分有趣的艺术姿态。

  • 标签: 飞流直下 绍武 真山真水 山雨 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