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正>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由于自然植被保存较好,生物品种多样,区位优势明显,被誉为"绿色净土"和"北国碧玉"。呼伦贝尔的草原、森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一些专家称之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及确保北京和"三北"地区免受风沙侵袭的安全线的一部分,是根治松辽流域洪涝灾害的生命线,也是东北临近省区生态安全线的

  • 标签: 生态经济建设 呼伦贝尔草原 畜牧业生产基地 牧区经济 草原退化 草原畜牧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多多在一家花店做插花师,经常骑着自行车路过桥东那一片花卉暖棚.只要时间允许,她就会走进一座座暖棚,因为她喜欢花.她挣的钱,几乎都用在了买花上.多多的世界里到处充满了鲜花:路上有花,家里有花,花店里更有花.多多还把远在北京的丈夫想像成一个美丽的花神.可是花神却打碎了多多花的世界.

  • 标签:
  • 简介:所谓生态伦理,是指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新伦理观,其基本要点是,人类只是整个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是地球生命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它和其它物种其它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彼此之间应该平等相处。由此出发,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对其它物种的摧残使用,就没有了伦理上的正当性,或

  • 标签: 伦理之我见 生态伦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荀子在《荀子.天论》中基于自然界(天)与人类是有本质区别的考虑,他在《荀子.王制》中说,而荀子亦讲

  • 标签: 伦理荀卿 伦理思想新探 常生态
  • 简介:人民大众自身的业余戏剧活动和职业艺术家们的专业戏剧创作和演出是戏剧艺术缺一不可的两翼,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互刺激和交流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戏剧自身的生态结构.才能激活健康的戏剧发育机制从文艺复兴时期始,欧洲戏剧中这两大体系就开始成形了苏联戏剧史家A·格沃兹杰夫在他的《论戏剧体系的转换》学术论文中指出.在16至19世纪的欧洲,就存在着二种基本的舞台形式,一种是产生于

  • 标签: 发育机制 职业艺术 交流才能 学术论文 杰夫 生态结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2006年6月2日—5日,由海南省作家协会《天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乡村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香港、日本的学者、作家温铁军、曹锦清、康晓光、贺雪峰、刘健芝、武藤一羊、孙晓忠、薛毅、雷启立、周立、陈应松、摩罗、毛尖、倪伟、黄灯、张炼红、冷嘉、朱善杰、徐志伟及海南本地的学者、作家弘陶、韩少功、蒋子丹、孔见、李少君、邱建生、崽崽、单正平、孙绍先、晓剑、伍立杨、王雁翎、朱东海等四十多人与会。会议期间,与会者就中国乡村建设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还实地考察了海南的生态文明村建设。下面刊载的,就是本次研讨会的部分内容,以期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与探讨。

  • 标签: 文明生态村建设 乡村建设 海南省 精神文明建设 农民 三个方面
  • 简介:几乎可以肯定,在因特网推进下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同时又是资本侵蚀“人文”的进程,也是西方侵吞“本土”的进程。在此新的价值构架下,人文学者将失去它固有的品格和意义,本土文化将失去它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在人类文化领域内,与自然界类似,也将面临“物种锐减”的危险。在此势态下,最富有个人特点、本土色彩的文学艺术,也迟早要被纳入“资本运转”的轨道,被赋予一种“工业生产”的模式。作品必须成为商品,审美不过是一种消费,精神的艺术遂为无休无止的休闲娱乐所取代。文学艺术失去了原创力。复制的艺术比原创的艺术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厚的报酬。艺术变成了制作。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态@鲁枢元

  • 标签: 文学艺术社会 社会生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传统民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保护了民族文化又发展了旅游产业,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将是开发旅游资源资产等经济发展的基础

  • 标签: 保护旅游 文化生态 旅游资产
  • 简介:同情动物是真正人道的天然要素,这是在思想的昏暗中亮起的一盏新的明灯,并越来越亮。阿尔贝特·吏怀泽1963年4月21日于兰巴雷内在给这篇文章命名时,我不得不重新启用一个被我们文字改革委员会革除掉的一个汉字:“牠”。“牠”以“牛”做偏旁就直观地显示了“牠”指的是与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活力的“动物们”。中国的文字改革中

  • 标签: 生态伦理学 人与动物 人类社会 史怀泽 文字改革 敬畏生命
  • 简介:王团长率队到江北的巴河县金牛村演出时,碰上了一位清纯可爱的农村姑娘。姑娘叫吴静,是村长巴礼同派来跟京剧团当帮手的。汽车在路上误了台,下午三点多钟才赶到金牛村,晚上就要演出,戏台虽是现成的,但要装台、走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演员们稍稍歇息,缓了一口气,就忙乎开了。吴静就是这时候由巴村长带到王团长面前的。巴村长说:“这是小吴,挺能干的,咱派她来跟你们当当下手、干点儿杂活,有

  • 标签: 剧团 团长 演出市场 演员 电影 农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中国哲学看待天地宇宙以及万物的基本范式就是,  追求和谐是中国哲学中包括《周易》哲学、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在基本世界图式、基本理论特质方面与现代西方以强调人和自然的二元对立为基本特征的世界图式、以通过对自然的征服和占有而求得人类社会不断

  • 标签: 中国哲学 哲学文化 文化生态
  • 简介:一、西部文学的精神生态研究中国的西北,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在中华文明的形成期与丝绸之路兴盛的岁月里,这里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然而,随着中华帝国明、清以来的衰落,西部地区也陷入了贫穷、落后和冷寂,近代以来海上贸易的兴起,更使这里沦为僻远、荒辽的"西北角"。即便在现代化潮流席卷中国大地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经济文化发展速度仍然明显地滞后于东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落后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而且也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态,而后者又反作用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两种因素互为因果,进一步加深了西部的落后。因此,追求突破当下困境的西部人,除了进行种种现实的努力之外,亟需一种精神上的自省与自新,从而为西部的发展扫除精

  • 标签: 告别诗 文学精神 残局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