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当我在大学研读柳青的名作《创业史》时,从未想到,日后会有一天能有幸亲见这位令我十分崇敬的作家,更未想到,能有机会到他家组稿。但机会却突然一下就来了。那是1973年,我国的电影事业在中断近十年后,又重新开始起步。当时,我厂很需要文学编辑,就这样,我便由演员剧团调到了编辑部。那时,文革虽仍未结束,但绝大部分老干部都已恢复了工作,只是仍处“戴罪”状态。所以,像文革前电影局著名的“四大金刚”之一马德波同志,在我厂只安排了一个组稿组组长。我在改行后的第一次出行,就是跟他去的。我们那次的具体任务就是到西北摸底。看文学艺术开禁后,究竟出现了哪些有实力的作家和作品,以便为我厂写剧本或改编。再一个具体任务,就

  • 标签: 《创业史》 柳青 “四人帮” 社会生活 创作技巧 唯物主义
  • 简介:冬去春来,又到了袅翠笼烟、花开鸟啼的时节。渐渐,雪花一样的柳絮弥漫了整个天空。这纷飞乱舞的飞絮,任性地粘在行人身上,也肆意地骚扰着司驾人的视线。的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些许烦恼与不便。这飘舞的柳絮,也承载着我的思绪飞扬。望着她毛绒绒的身躯,心里总生发出一丝融融暖意。是的,在故乡的黄河岸边,到处生长着青青的杨柳林。随着黄河的潮涨潮落,在浓浓的柳荫下,我吹着柳笛,挥洒着我童年天真烂漫的时光,放飞着一个农家少年五彩斑斓的梦想。我就像一株黄河滩上的小杨柳,在母亲河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 标签: 黄河岸边 杨柳青 黄河滩
  • 简介:柳青以小说传世,散文不多。最近得到一本《柳青小说散文集》,其中一篇,教人耳目一新。《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写于1972年。虽以散文入辑,不如说是一封“信”,这封“信”曾写于1955年,给了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未见,被转给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部。1957年,作者问及第一书记本人查寻,原件已找不到。此后,柳青忙于写作,没有再写。直到他受审病重,“呻吟床第之余,又想起这件事情”。

  • 标签: 柳青 散文集 经营方针 农村工作 “信” 书记
  • 简介:一冬去春来,又到了袅翠笼烟、花开鸟啼的时节。渐渐,雪花一样的柳絮弥漫了整个天空。这纷飞乱舞的飞絮,任性地沾粘在行人身上,也肆意地骚扰着司驾人的视线。的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些许烦恼与不便。这飘舞的柳絮,也承载着我的思绪飞扬。望着她毛绒绒的身躯,心里总生发出一丝融融暖意。是的,在故乡的黄河岸边,到处生长着青青的杨柳林。

  • 标签: 柳絮 潮涨潮落 司驾 杨柳青 鸟啼 龟儿
  • 简介:<正>一、两次“否定”的启示著名作家柳青在近40年中所经受的褒贬毁誉,“在从解放区文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作家”中,是颇具代表性的.在当代文学史的第一个时期,即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中,柳青以他的两部优秀长篇小说《铜墙铁壁》和《创业史》,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创业史》,

  • 标签: 柳青 《创业史》 作家 社会主义文学 “十七年文学” 解放区文学
  • 简介:尽管对于柳青的创作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争议,但这些争议并不能阻碍他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使是那些对他有批评的评论家也不否认这点。这场争议表面上看来是关于人物塑造过程中理想性和真实性之间的争议,是如何让人物获得可理解性的讨论,但其背舌却隐含着文学史叙述和评价的标准问题,即柳青所言“英雄人物”的塑造乃当代文学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其意义绝非所谓的“中闻人物”可以代表,而对其评价也绝非原有的评价体系所能容纳。事实上,联系到上世纪80年代后对柳青的重新评价,可以发现在文学史的叙述中,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是因了评价体系的变更而被淹没。因此,重新提出柳青在当代文学中的叙述和评价问题,在今天并非没有意义。

  • 标签: 柳青 当代文学 评价体系
  • 简介:盛夏时节,到洱源一游。游后,我印象最深的是洱源县城的垂柳。垂柳在我的记忆里,只生长在河边或水边,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捅垂柳,柳便活,这说明垂柳生性喜欢水。反之,无水就小能活,或少水也难成活,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家乡比比皆是。

  • 标签: 《洱海之源柳青青》 散文 文学 马永欢
  • 简介:用笔名“柳青”的并没有几个吴先生在文章中说,署名“柳青”的大有人在。这不过是吴先生故作惊人之论罢了。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署名“柳青”在文坛经常露脸的作家不过三四人。一个是王临泰(1919-1997),江苏铜山县大王乡人,曾用笔名“雁名”、“苏文”、“柳青”、“王至宽”等,国立英士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江苏省政府秘书、舟山防卫司令部秘书等职。

  • 标签: 柳青 四十年代 三十年 铜山县 省政府 司令部
  • 简介:《延河》是不发小说评论的。编发这篇稿子的原因是,柳青先生曾任《延河》主编,他的《创业史》是首先在《延河》上发出,何西来先生关于《创业史》的评论文章也是首先在《延河》上发出。时过境迁,沧桑巨变。在柳青先生《创业史》重印之际,我们刊发何西来先生的这篇文章,意在追思,怀念,总结,寻求,拓展。

  • 标签: 开山之作 柳青 梁三老汉 农业合作化运动 现实主义 流派
  • 简介:在“再现”现实生活场景和事件中,柳青是极少铺排渲染的,他往往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精神状态心理或者周围环境的细节来展开描写,从而使生活得到最真实具象的反映.他对生活中的人物心理和景物描写的密度和强度都达到了一种较为成熟的阶段,甚至有些描写将他强烈的政治意识淡化了,凸显出更为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 标签: 心理描写 柳青 路遥 生活场景 历史文化内涵 人物心理
  • 简介:“十七年文学”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时期女性典型艺术形象的研究,以柳青的《创业史》和杨沫的《青春之歌》为具体文本,通过文本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来具体分析阐释这个时期中的文学女性形象特征。

  • 标签: 十七年文学时期 《创业史》 《青春之歌》 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