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传播是基本的社会现象.尽管人类对作为社会存在基本条件之一的传播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和思考,但真正的传播学学科则形成于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的美国.……

  • 标签: 传播学本土化
  • 简介:有人认为叙事学本土就是在建立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特色的中国叙事学。本文认为,中国叙事学是一个复数,包括广义的中国叙事学和狭义的中国叙事学两个不同的层面,前者包含后者。具体而言,中国叙事学包含中国学者提出的叙事学分支学科、叙事学方法论、叙事学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挖掘整理以及西方叙事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其与西方叙事学的关系,是叙事学学科框架内的互为参照、互为补充的关系。所谓叙事学本土,即要尽可能穷尽在中国进行叙事学研究的一切可能性,而非仅仅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狭义的中国叙事学。

  • 标签: 叙事学本土化 广义的中国叙事学 狭义的中国叙事学
  • 简介:在国内艺术人类学研究尚未成气候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艺术人类学本土问题。早在1997年,郑元者就开始把中国艺术人类学“本土的现代性追求’作为课题研究,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在1999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首次学术规划会议上,与会者则明确提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术目标,就是要立足于在本土的艺术人类学资源中实现中国艺术理论和审美精神的现代性追求”。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本土化 现代性追求 反思 国家社科基金 学术目标
  • 简介:2013年被大陆业内人士称为"海外综艺节目引进井喷年",仅2013年5至7月份便有30档引进电视综艺节目与大陆观众见面.对于引进的电视综艺节目,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其文化的本土创作.本文以《我是歌手》为例,探索其文化本土的成功经验.

  • 标签: 文化 本土化 《我是歌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工作本土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社会工作本土问题再次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学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本土。探讨如何使外来的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以期有利于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 简介: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是将他者包客进来,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构成丁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但经过整合与重建,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Jun平认为,“本土”不如“本土性”确切,因为前者试图“”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角度,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或Varied-dimension(多维的)角度,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认为“本土”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现当代中国学者文论著作虽多,但大都采用“西方文论在中国”而不是“中国文论在世界”的方式。张喜洋通过解析奈保尔个案,指出,“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文化上的全球性事件,实质是要求多种多样的“本土”文化去参予。杨Yang告诚人们注意“本土”口号背后可能潜藏的极端民族主义。蒋淑娴强调以世界眼光、本土意识重建当代文论,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一味消解。殷鉴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欧化”实际�

  • 标签: 全球化 文艺学 本土化策略 中国 文学理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2、在大陆中国开展真正的临终关怀事业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认识到灵魂的存在,三、对海峡两岸之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看法如果我们承认人有"灵魂"的存在,这种生理意义上的死亡实存在人的生命行程中有相当一段时期并没有演变为观念意义上的死亡问题

  • 标签: 中国本土化 临终关怀事业 事业发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04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11
  • 简介:原上草是马华早期成就突出的一位作家,在推动马华文学不断本土的进程中,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其小说作品呈现出明显的本土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本土,融情于景;二是深入乡土,审视现实;三是善用方言,追寻土味。因而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真实性,又有浓厚的生活感与南洋味,本土色彩鲜明。

  • 标签: 马华文学 原上草 短篇小说 本土化特征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与“地方化”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愈发显著,无可避免地导致了文化上的两极格局,一极是由“全球”带来的文化趋同,而另一极则是由“地方化”造成的文化多元和文化孤立。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本土语境,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做出了不同的文化选择。一大批有识之士选择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和狭隘,把眼光投向非西方文化,从世界文学和世界主义这两种互相交织、互相补益的理论话语体系中发掘现实意义。

  • 标签: 世界主义 世界文学 全球化 地方化
  • 简介:年画的设色艺术,饱含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的色彩观。动画的设色也体现了动画角色的内在情感,反映出绚丽多彩的外在世界。受传统文化和艺术创作形式的影响,动画借鉴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手法备受大众追崇。本文通过对年画和动画的色彩的渊源以及设色艺术的解读,简明概括了年画和动画共性的色彩语境,以期在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寻找共同的艺术发展之路。

  • 标签: 色彩渊源 设色艺术 共性 色彩语境
  • 简介:  一、张力的存在  如何认识今天中国的文化?  这其实是和认识我们自己在全球的位置紧密相关的事件.这里我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情势似乎已经"超溢"了我们原有的有关本土或全球的困扰.……

  • 标签: 全球本土化 文化全球 新世纪文化
  • 简介:在一次访谈中,叶嘉莹先生指出,多年来,我们热衷于学习西方的新理论,但是对于自己国家的古典文化传统却已经相当陌生,这种陌生造成了要将中西新旧的文化加以融会结合时,无法将西方理论和术语在实践中加以适当的运用。〔1〕在建设现代性、民族性的文学理论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值得警醒的问题。最近读到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赵炎秋、李作霖、熊江梅等几位学者合作的新作《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丛书(三卷本,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这套丛书立足本土文献,

  • 标签: 视界融合 叙事 古代 中国 本土化 湖南师范大学
  • 简介: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跨文化交流面临着急剧动荡的局面,文化传递的机制、规则的研究和约定也同时变得急迫起来,比较文学暨比较诗学的学术目的愈来愈明显地显示出它只有服从于这一现实性,才能获得跨文化解释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叶维廉差异性的本土和内在的双向全识视角和异种繁殖的跨文化传递目的理论,将为国际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极具操作性的指导.

  • 标签: 比较诗学 叶维廉 比较文学 跨文化交流 视角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