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任何讨论都必须对所使用的主要概念有共同理解,即所谓共同语言,否则,对同一个概念,你说的是A,我说的是B,双方不管如何争论,都争不出个是非来。我认为在对“文艺学本体”的理解中,就存在这个问题。本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大家的理解还是比较一致的,即关于现实世界的最后存在基础的理论,对文艺学本体

  • 标签: 文艺本体论 哲学概念 共同语言 现实世界 文艺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而是传统形而上学本体哲学的,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哲学又被称为,现代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的批判

  • 标签: 本体论源流 源流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存在——泛指一切有关存在的哲学研究,1596-1650)把研究实体或本体的第一哲学叫做,这一问题上承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说

  • 标签: 本体论源流 源流考
  • 简介:权力意志学说,作为一种本体界定,构成了尼采哲学思想最为清晰的区分性标志,长期以来被研究者认为是尼采关学思想乃至全部思想的基石。这种认识将尼采关学死死钉在审美形而上学认识之上,忽略了尼采晚期对当代美学在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事实上,权力意志本体并非一种稳定的学说,尤其在尼采学术生命最后两年的公开发表作品中,权力意志学说表现出撤离本体位置的倾向;而尼采宣称要以《权力意志》为题的“哲学大厦”写作计划,也在其遗稿笔记中最终被放弃。由此,权力意志学说在尼采思想中的重要性不应该被高估,亦不能将之视为尼采美学思想的理解关键。

  • 标签: 权力意志 本体论 谱系学 身体美学尼采美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庄子则批评儒家,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想是从其本体核心中逻辑推导出来的,道家之庄子则是以自然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

  • 标签: 中的本体论 哲学中的 庄子哲学
  • 简介:费尔巴哈哲学作为对神学和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出现,其哲学逻辑起点为感性问题,并将感性视为其哲学的本体问题。

  • 标签: 费尔巴哈 感性 本体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从形式本体的语言崇拜到解构文论的语言游戏,成熟于本体文艺学对于文艺作品、形式及语言本体意味的追问,文艺审美获得了认识本体的双重意义

  • 标签: 建构解构 文艺学本体论 本体论建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20
  • 简介:从形式本体的语言崇拜到解构文论的语言游戏,成熟于本体文艺学对于文艺作品、形式及语言本体意味的追问,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形式本体研究是以作品本体为先导的

  • 标签: 建构解构 文艺学本体论 本体论建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朱立元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存在意义的实践本体美学理论,这也是朱立元先生在存在基础上理解实践本体美学时所思考的,二、实践本体美学的哲学基础实践本体美学既以实践作为其哲学基础

  • 标签: 基础上建构 实践本体论 建构美学
  • 简介:<正>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事实:五四新文学的本体,特别是那些直接回答文学本质及艺术形态的命题,无一不是缪斯女神的馈赠品。“文学是人生的反映”这一五四时代影响深远的文学本体命题,就是茅盾直接从西方文论中引进的。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中曾说:“西洋研究文学者有一句最普通的标语:是‘文学是人生的反映’”,他还进一步解释这一命题说,这就是告诉人们“人们怎样生活,社会怎样情形,文学就把那种种反映出来”。“文学是心灵的表现”这一五四时代激动人心的文学本体命题,则是创造社诸君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宝库中移植过来

  • 标签: 文学理论 影响深远 西方浪漫主义 西方文论 五四新文学 文学本体论
  • 简介:"识仁""透性""释空"是邹元标建构其实心本体的三个重要途径,其中"识仁""透性"分别从功夫向度和实践向度对本体进行正向建构,"释空"则对本体进行反向建构。在此建构的过程中,心体的仁本内涵和实践性特质得以凸显,这一方面体现出邹元标的心学立场和对道德践履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为其"实学功夫"和"实行仁治观"奠定了理论基础。邹元标的实心本体是心学演化、儒学自觉和时代政治、学术、文化语境和合的产物,对当时的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想具有很强的诠释能力和反思意识,体现出其鲜明的主体意识和时代价值,对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邹元标 实心本体论 识仁 透性 释空 价值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文学主体性是指人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性,而那些把文学活动和社会变革、人的解放与发展相联系的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文学的建构激发功能,即主体在文学活动中自由自觉的特性

  • 标签: 实践文学 审美实践 文学本体论
  • 简介:作家作为生命个体,对于生命与死亡这一人生主题反应尤为强烈.著名理论家丹纳认为,"作家从出生至死,心中都刻着苦难和死亡的印象",感悟到:"尘世是谪戍,社会是牢狱,人生是苦海,我们要努力修持以求超脱."[1]这就需要他构造一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对抗,摆脱对死亡的苦痛的印象,置身于一个生命自由、死亡消隐的完美精神境界.

  • 标签: 作家死亡 意识本体论 本体论探讨
  • 简介:在艺术形式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美国当代诗坛,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卓尔不群。在对布罗茨基庞杂的诗歌思想和美学观点进行整体性考察时,笔者发现:语言是布罗茨基诗歌和散文的一个核心形象。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1972年后,语言在布罗茨基的诗中逐渐占有了压倒一切的地位。流亡的处境提供了“极大的加速度”,把他推入了孤独,推入了一个绝对的视角:在这个状态下,只有他自身和他的语言,其他的人与物都隔在这两者之间。

  • 标签: 布罗茨基 言在 当代诗坛 诗歌思想 瑟夫 洛谢夫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在语言本体方面的探索是“五四”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探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然而有些作家错误地理解了语言本体的含义,以为语言可以作为文学的目的,作家通过语言的开掘就可以代替对生活的开掘,

  • 标签: 语言本体论 小说语言 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 中国作家 “五四”
  • 简介:斯宾诺莎是最伟大的犹太教哲学家之一,罗素称赞他是伟大哲学家忠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按才智讲,有些人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无上的。

  • 标签: 斯宾诺莎
  • 简介: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一次文学沙龙上,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做过一次诚恳的检讨,他说他曾经大言不惭地宣布网络文学就是通俗文学,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却告诉他网络文学的要害不在文学而在网络①。网络文学的要害真的在于网络吗?抑或还是在于文学?这涉及自它产生以来,对其本体构建的认知问题,大家争论的实质上指涉到当代所有艺术面临的基本问题:艺术究竟是技术的还是精神的。对于网络文学而言,焦点是它到底是为技术还是为艺术的文学?

  • 标签: 文学本体论 网络文学 艺术 技术 北京大学 中国作协
  • 简介:自然与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与个性,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蕴涵:它们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的颤抖和对永恒与死亡的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的技术手段而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的可贵勇气。

  • 标签: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 简介:摘要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为了宣传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辛亥革命前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了一系列的革命刊物,这些刊物在革命派的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辛亥革命前期 革命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