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阿来,《尘埃落定》是一部充满寓言象征意义的长篇小说。小说主干,即统治阶层关于权力的攫取和争斗,具有显而易见的寓言。阿来曾谈到:“有批评家看出了小说中的寓言性质。寓言可以让渎者会心一笑,原来一个土司,跟一个国王皇帝争斗起来是一样的。我在写作时也经常有会心的联想。”《尘埃落定》总体上可说是一部权力寓言,其政治意味很是明显。但同时,小说文本带有藏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光彩,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识,在描述与其他文化互动的部分充满独特的象征意味,笔者认为这也是小说最有个性、最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本文试图从小说的象征意义入手,对其背后所隐含的特定时代民族文化心理加以解析和研究,找出小说真正所欲表达的意蕴所在。

  • 标签: 《尘埃落定》 象征性意义 长篇小说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 寓言性
  • 简介:一、传统吉祥图案的由来中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备受世人瞩目。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枝独秀,传统吉祥图案的由来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必然。“神”化,是人类先民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诠释,他们认为世间存在着神鬼,为了驱凶辟邪,设计出并赋予一些图形用来祈福。

  • 标签: 传统吉祥图案 象征性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背景 自然现象 必然性
  • 简介:通常认为象征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漫长的发展史上象征呈现出多种含义。但是,直到中世纪,受宗教因素影响,象征才正式进入绘画领域,虽然在美术发展史上,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画作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象征这一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却能够体现在西方绘画全部发展历程的始终。就是在史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各种艺术形式并未获得完整地独立发展,而象征也在巫术、神话等形式中得到最早的体现。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象征手法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并不具有纯审美的性质。

  • 标签: 象征性 西方 绘画 体现
  • 简介:中国山水画涵盖着多于其他画种的复杂内容,无论从绘画内容,还是从文化观念的影响力来看,山水画的表现力都要强于其他画种。传统山水画无论是宫廷绘画还是文人画,都反映了特定文化群体对待环境的意识和秩序感。新中国初期新的生产方式改变了现实环境,初级工业化、农业合作化,造就了众多新景象;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逐渐普及,新的文化象征系统被认同,新的标准、新的典范被建立;阶级关系中新阶层类型的划分,使得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工农兵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成为文艺的服务对象。面对新中国多层面的时空环境,山水画改变了原有的时空表现形式和内容,增加了新题材、新景象、新空间图式,具体的写实、叙事象征明显增强。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时空环境 象征性 社会主义文化 新中国初期 绘画内容
  • 简介:在人类早期的宗教活动中,比如祭祀礼仪巫术等,在身体上涂画各种装饰图案用来驱魔祭天,就已具备象征的色彩,戏剧的产生将这种象征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古罗马悲喜剧中用不同造型的面具象征不同的人物,中世纪的宗教剧,面具是用来象征魔鬼犹大的。我国戏剧最早用面具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是《兰陵王入阵曲》。相传北齐兰陵王因长相俊美担心不能使敌国惧怕,故在出阵时戴上凶悍恐怖的面具,从而吓退敌人百战百胜。

  • 标签: 兰陵王 象征手法 化妆造型 宗教活动 装饰图案 人物造型
  • 简介:《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是J.D.塞林格1948年发表于《纽约客》上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用波澜不惊的语言描绘出二战退伍士兵西莫、其妻子与家人、小女孩西比尔等不同的形象,在看似简单的对白中逐步展开细节,从而揭露战争的罪恶与人性的丑恶对于人的改变与摧残,控诉战争的残忍、人心的冷酷对参战士兵所带来的致命影响。

  • 标签: 象征手法 战争 人性
  • 简介:不管现代文学界许多研究者怎样极力夸大新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成分,严格说来,没有哪一个西方现代派养料充足地在中国新文学中发芽成长过。鲁迅曾说,“我们能听到某人提倡某主义”,却“从未见某主义的一篇作品,大吹大擂地挂起招牌来,孪生了开张和倒闭,所以欧洲的文艺史潮,在中国毫未开演而又象已经

  • 标签: 新文学作家 象征主义 文艺史 梁宗岱 中国新文学 象征派
  • 简介:以“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一场文学运动的名称,是19世纪后期的事。1886年9月18日,长期定居于法国的希腊年轻诗人莫里阿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了题为《象征主义宣言》的文章,正式亮出了“象征主义”的旗号,用来指称已经出现的“在艺术方面具有创造精神”,使用“过度的夸张,奇特的隐喻,颜色与线条配合和谐的崭新词汇”,以波德莱尔为先驱的一派作家,一场文学运动。从这时开始,象征主义文学便正式在文坛上出现了。一、象征主义文学诞生的独特背景象征主义首先出现于法国。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民族。18世纪时,这个民族中的孟德斯鸠、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人,首先树起了反叛的大旗,掀起了一场影响全欧的启蒙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向教会展开了猛烈进攻,直接动摇了封建大厦的根基,导致了1789年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意义深远,它不但在政治上引出了一个资产阶级的时代,而且在思想上引出了一个自由主义的时代。而思想上的自由主义在文学方面的体现,就是轰轰烈烈、影响全球的浪漫主义运动。在浪漫主义运动中,作家们打碎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清规戒律,我行我素,表现出个性的绝对自由,于是,文学史出现了一个新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讲,浪漫主义运动...

  • 标签: 文学艺术 象征主义文学
  • 简介: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明显地表现出象征化审美取向,既深化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意蕴探索,又推进了小说象征艺术的发展。其象征形态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整体象征又可分为写实象征和超验象征。局部象征象征媒介物既可以是人物形象,又可以是情节、场景、意象等。象征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格。

  • 标签: 台湾地区 《现代文学》杂志小说 象征
  • 简介:摘要本文以老挝民间动物故事为研究对象,以象征文学视野为研究视角,对动物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进行“象外之象”、“像外之意”的分析。以象征文学暗示、朦胧的特征来解析动物形象背后所反映的老挝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丰富的心理活动。

  • 标签: 象征型文学 朦胧性 暗示性 老挝民间文学 动物寓言故事 象蚁斗
  • 简介:传统上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的俄国文学,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到世纪末则形成了多种流派并存的局面,其中以象征主义流派的成就及影响最大。在两代象征主义的作家群中安德烈·别雷(1880-1934)堪称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集大成者,俗有象征主义的理...

  • 标签: 《银鸽》 主人公 俄国象征主义 小说文本 象征艺术 象征化
  • 简介:新诗象喻理论是现代诗坛在对中国兴诗传统和西方象征诗学有机整合基础上形成的。在“取象”与“契合”、“隐”与“神秘”、“暗示”这些正向对应之处.他们找到了解决新诗直白有余、蕴藉不足的理论钥匙;而在“漫然成篇”与“注重人工”等中西诗学的矛盾之处,他们也探索了增强新诗艺术魅力的不同路径。这种对中国传统与外国诗学的“化合”原则及方法,不仅对新诗建设富有启迪意义,而且对整个新文学建设大有裨益.

  • 标签: 中国新诗 “兴” 象征 整合
  • 简介:路翎1942年发表了长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乍看书名,“饥饿的”这个词很容易令人误解,使人以为它不过是又一部政治小说,不外乎谴责冷酷无情的地主和国民党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压迫。但从中国早期文学《诗经》开始(参见闻一多著作),直到16世纪的色情小说《金瓶梅》,“饥饿的”一词都具有性的含义。“饥饿的”指一种性渴望状态,的满足与吃粮果腹是相似的。《饥饿的郭素娥》突出了性渴望这一主题,这使它与我们所能见到的大批政治很浓的中国现代小说大相径庭。下面从小说摘录一小段露骨的描写以资证明:

  • 标签: 郭素娥 路翎 中国现代小说 性小说 文学技巧 使人
  • 简介:一、象征与比兴的异同我国是象征艺术、尤其是象征诗异常发达的国家。可是多年来,学术界研究“创作方法”只重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而忽视了象征主义,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象征”,古称“象”。象也者,像此者也。这是它最早的定义。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这是更精确的解释。换句话说,象征就是触类取象,借此言彼,即通过对应的形象或符

  • 标签: 比兴手法 对应性 深层意蕴 李金发 关睢 怨歌行
  • 简介:郁达夫先生有一句名言,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最重要的成功就是“个人的发现”。可惜这一重要发现到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被人遗忘,否定甚至唾弃,一直到三十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又重新被人提起,启蒙,逐渐地恢复了“五四”时期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和自觉。从今天的立场反思这三十年的人文主义发展道路,大致也是可以分作两步,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到1989年可以算作一个阶段,因为思想解放运动本身是上层政治权力斗争的产物,所以这一阶段达到的人的自觉还是比较宽泛的,政治化的,如强调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有独立思考的权力,

  • 标签: “五四”新文学运动 “身体” 意识形态 思想解放运动 象征 “五四”时期
  • 简介:自然风景一直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马克思认为:“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粮食。”①詹姆逊在对康拉德小说的视觉和听觉描写的分析中,提出“感觉意识形态”概念,他认为感知是历史的新经验,视觉艺术的的抽象化不仅证明日常生活的抽象及预示生活的破碎和物化。

  • 标签: 意识形态 自然风景 文学创作论 感觉 世界 视觉艺术
  • 简介:美国是一个以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种族为主,以WASP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家。“白色”在美国文学与文化中有着特别的含义,它不仅指一种生理面貌特征。而且在美国在的发展过程中它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象征。在《白鲸》发表以前,大多数的美国学者都无一例外地对白色群体的优越表示了赞同,对“白色”的高贵和纯洁进行了赞美。《白鲸》的发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白鲸》中,麦尔维尔不仅支解了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白色”的神话,摧毁了在“白色”种族优越论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文化土壤,并对“白色”的内涵和象征进行了重新建构。

  • 标签: 美国文学与文化 白色 象征意义 重新建构
  • 简介:据说当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将多方合力打造的长篇小说《红岩》最终修改稿送到权威文学刊物《人民文学》,意图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推介时,竟遭到了没有商量的拒绝。《人民文学》的编辑认为这部作品文学太弱而不予选载,这与当时重

  • 标签: 文学性文学性 文学性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