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电影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先导,理念上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据电影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整合新媒体技术,构建符合新媒体环境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期建设新媒体环境下电影精品课程。

  • 标签: 新媒体 微电影 精品课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坝坝电影在一片蒙昧混沌的头脑中,浮上来的第一个电影镜头是:一个小小童子,梳双抓髻,穿小红袄,双挑细眉,小小赤足踩着莲蓬。最重要的是声音:清脆一笑,音如铜铃。那是一个夜风飒飒的时刻,小小钓竿,伶俐身形,和着一轮圆圆的月亮,淡淡的光晕,在天上摇荡、跳跃、穿梭,与星星一起,淡入淡出。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故事 《看电影记》
  • 简介:近年来,作家纷纷当起了导演,朱文、郭敬明、韩寒、徐浩峰、韩东等等.“作家导演电影”算是个现象了.拍电影本来该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导演们的事情,是谁的大手在背后推动,让作家们从幕后走向前台?他们的电影作品合格吗?是“资本”在作怪,还是作家心血来潮式的胡闹?中国之外,这种情况存在吗?如果仅仅靠粉丝就可以卖电影,那么,所有有粉丝的名人都可以拍电影吗?

  • 标签: 电影作品 作家 专业训练 导演 郭敬明 粉丝
  • 简介:他们是维护西部平原正义的独行侠,头戴宽沿帽,手持左轮枪,机智勇敢,嫉恶如仇。在两三百年前的美国西部,有一种特殊的职业——牛仔。牛仔们是一群驱赶牛群,将它们送往西部火车站的'快递员'和'牛保镖'。他们真像电影里那么厉害吗?让我们一起跟着牛仔去西部冒险吧.

  • 标签: 电影牛仔 跳出电影
  • 简介:生活在艰难困苦中,反映在文学艺术的作品里就是悲剧。反之,生活优渥了,经济富裕了,回顾自己当年的困窘,尴尬或是局促,就带着一丝自嘲的喜剧距离,忘记了自己的艰苦。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变化就是例子:在二战后初期,战败国百废待兴,电影界充满了《偷自行车的人》《风烛泪》《擦鞋童》这类血泪之作;但经济复苏后,回想自己当年,就都是《昨日今日明日》《意大利式离婚》等等嘲谑喜剧,笑谈早年的不堪与贫贱。

  • 标签: 商业电影 经济富裕 意大利式 艰难困苦 新现实主义电影 黄春明
  • 简介:波德维尔在电影美学方面提出了"后理论"的观点,指出应该重建电影研究,针对理论界盛行的宏大理论提出了为之救偏补弊的"中观研究"概念,对于传统电影理论来说,可谓是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也帮助人们看到了电影美学建设上的困境。对于其电影美学理论,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关注。文章从基于电影史的波德维尔电影美学,波德维尔对"宏大理论"的反思与重建,波德维尔的新形式主义美学三方面,分析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美学。

  • 标签: 大卫·波德维尔 电影 美学
  • 简介:在开始讲述苏联时期的电影音乐之前,想先讲几句关于电影艺术在俄罗斯的起源。1896年5月4日(16)俄罗斯的第一场电影在圣彼得堡消夏公园“水族馆”放映。1900年至1918年间俄罗斯电影迅猛发展,在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敖德萨、下诺夫哥洛德、巴库、第比利斯、叶卡捷琳堡得到很好地传播和普及;外国电影也得到广泛传播。

  • 标签: 电影音乐 苏联时期 圣彼得堡 俄罗斯 电影艺术 外国电影
  • 简介:两岸若要分出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我认为不在风景,而在电影院。我们家从乡下搬到镇上以后,最高兴的是每天晚上可以到镇公所前面的坝子上看露天电影。露天电影院四周是很高的围墙,虽说是露天电影院,却是要买票的。那时,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007系列电影因为程式化叙事而屡遭批评界的抨击,但观众依然乐于为围绕着007这一单一主角的电影走入影院,令该系列经久不衰。可以说,不了解007系列电影,就无法把握西方电影的文化思维和艺术精髓,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经久不衰背后完美的商业运作方式,而叙事模式,正是连接这二者的关键点。文章从身体叙事——"文明—野蛮"模式,英雄主义叙事——"遇敌—战胜"模式,性别叙事——"美女—英雄"模式三方面,分析007系列电影的叙事模式。

  • 标签: 007 好莱坞电影 叙事
  • 简介: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白鹿原》,被认为是中国最难搬上大银幕的小说之一。在其问世20年间,多次的电影改编都无疾而终之后,导演王全安终于以电影的形式奉献给了观众一个全新的"白鹿原",而原作者陈忠实也对电影改编表示了满意。对于已经具有独立艺术生命的电影《白鹿原》,我们有必要对其从文本走向影像的过程予以关注。文章从核心剧情的选取、情欲元素的彰显、意识形态的重述三方面,分析王全安《白鹿原》的电影改编策略。

  • 标签: 《白鹿原》 王全安 陈忠实 文学 电影 改编
  • 简介:水华导演的电影《伤逝》作为一部比较典型的"文学电影",它鲜明地体现了老一辈电影人严肃认真的改编态度,精致地再现了传统文学技巧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是我们研究电影"文学性"的优秀模本。本文着重从思想内涵和文学技巧两个方面分析电影《伤逝》的"文学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当下流行的商业娱乐片的对比,发现和提出后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期望能够对当下的电影创作有所助益。

  • 标签: 水华 《伤逝》 电影文学性
  • 简介:电影《天上的恋人》根据广西著名作家东西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改编而成,以其唯美的诗意风格被日本观众评为"最美丽的爱情故事"。该片在物欲横流、浮躁功利的时代,显得尤为质朴纯美,导演蒋钦民将现代元素的电影音乐与空灵神秘的自然村落混合,向观众展示了宁静秀丽的乡间景色。影片用特殊的生活词语演绎两性间纯真的情爱,在渲染广西地区"天人合一"自然风情的同时,抒写了至善至美的人性及中华民族传统的人伦观念,谱写了一曲情真意切的诗意赞歌。

  • 标签: 《天上的恋人》 人性美 诗意启蒙
  • 简介:在叙述成长之压抑的国产青春影片中我们寻到的是青年暴力的身影。无论是以语言、肢体为表现形式的暴力冲动,还是以冷漠、不羁对抗现实的行为,这些举动背后的心理机制就是叛逆。谈到青春,大多都会将它与"叛逆"联系在一起,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不过历史背景不同,青春电影中所呈现出的叛逆文化也自然不同。因此,叛逆成为青春电影中一个共同的叙事母题,青春类的电影,探讨的是一种社会心理,展示的是社会背景下的人间百态。

  • 标签: 青春电影 叛逆逻辑 文化特征
  • 简介:本文从作家情怀与影视改编谈起,围绕当下的IP热潮,分析其属性与现象;寻找出文学与影视具有相似的叙事结构和社会文化功能,分析出IP电影热潮起于受众对通俗文化消费兴趣,并重点对以文学、电影为例的通俗文化消费中受众的心理做出考证。提出作者在IP电影热潮下的冷思考:IP开发既要关注受众又不过于迎合观众的趣味,同时需重视营销人才培养,才有助于中国电影市场保持理性健康发展方向。

  • 标签: IP 影视改编 通俗文化 消费心理 受众区分 人才培养
  • 简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沙发真好。衣柜的衣服千千万,只有新买的最好看。小时候说到梦想,整晚都不想睡觉;现在说到梦想,只想赶快睡觉。凡事总往好处想,结果常常不如人意,所以遇事不妨先想最坏的情况,万一实现了还能有心想事成的成就感。读书是为了心平气和地跟混蛋

  • 标签: 微语录
  • 简介:元旦那天,我给我妈发了条短信:“祝爸比妈咪新年快乐!”结果,立刻接到了老妈的电话,她用幽怨的口气问我,为什么我爸要比她更快乐……

  • 标签: 幽默 快乐 短信 电话
  • 简介:人类自以为是地把小动物当宠物饲养起来,真的是对动物好吗?动物的感情丝毫不逊于人类,一次真心对待,就会铭记在心,倾力相助。

  • 标签: 小动物 宠物饲养 人类
  • 简介:女,生于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1994年开始写作,迄今已发表小说、随笔一百余万字。作品曾登1998、2001、2003、2004、2006、2010、2012年的中国小说排行榜。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及各类文学刊物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意、俄、波兰、希腊、西班牙、塞尔维亚等多国文字。现供职于广东省作家协会。

  • 标签: 魏微 中国小说学会 庄重文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作家协会 文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