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屈大(1630年—1696年),字翁山、介子,号菜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之称。屈大进行过反清活动,其著作在清季成为禁书,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亦有其他三十余种著作传世。

  • 标签:
  • 简介:吴柯,1994年9月16日出生.5岁时诊断出孤独症。喜好国画、素描、油画、水彩、钢琴.已通过钢琴调律师资格证考试。音乐与美术的爱好并行,令他的画面中有了音乐的律动。

  • 标签: 作品 律师资格 孤独症 钢琴 音乐 国画
  • 简介:吴均是齐梁之际一位饶有特色的诗人.在清绮平和之作充斥整个诗坛的时候,他能够创造一种卓然异立、亭亭高标的诗格,并以其名命名而独成一体,这在齐梁间是独一无二的.

  • 标签: 吴均体 诗歌 吴均 诗格 南朝 语体特征
  • 简介:  1976年7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福州部队委员会第一书记、福州部队司令员皮定同志于1976年7月7日11时15分不幸殉职,终年62岁……"在皮定将军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送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悼念花圈.……

  • 标签: 将军遇难 皮定均将军 遇难记
  • 简介:时值"五·四"时期著名诗人邓吾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刊特选发新近出版的邓吾诗选《白鸥》中的诗作4首以飨读者,同时刊载该书序言及简介,藉以寄托对这位被郭沫若誉为清醇诗人的诗坛前辈的追思与怀念。

  • 标签: 五·四 郭沫若 创造 季刊 序言 诞辰
  • 简介:这个时代,个人的经验实在是太有限了马季:你学的什么专业?是什么机缘使你走向了文学创作这条路?写作最初对自己有信心吗?葛亮:我是中文系出身,学的是现当代文学专业。开始文学创作有一些偶然。自小受家庭影响读了不少文学书,其中也不乏经典,反而造成对文学的敬

  • 标签: 作家 写作 现实主义小说 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 七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熟悉“院长”这个称呼的,大约应当是六十开外的西师人了。不才前几年已过花甲;1989-1990年间师从吕进老师在西师中国新诗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头尾两年,勉强算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西师人。

  • 标签: 院长 中国新诗研究所 方敬 访问学者 吕进
  • 简介:漫画,这种画很特别,和其他绘画截然不同。它给人最明显的印象是滑稽逗笑。所以受广大读者欣赏。漫画很突出的特性就是谐趣可笑。但谐趣不止于滑稽,更重要更动人的是幽默——就是不但逗笑,而且还使人感觉有内含,不是为逗笑而逗笑的。所以,幽默实际上是一种语言方式,其特点是曲折、含蓄地表达。漫画就是用画,或者用画和文字协同表现的幽默语言。漫画作品就是画家向大众说的话。

  • 标签: 漫画家 幽默语言 语言方式 哲学思想内涵 缺乏幽默感 大读者
  • 简介:  今年清明前,厦门的老战士后代近百人冒着大雨前往漳浦,在皮定叔叔牺牲处对面的雕塑园内,向皮定叔叔的塑像前敬献了花圈,表达了后代对他的纪念.雨下得那么大,虽然打着伞,衣服仍然很快淋湿了,如注的大雨浇不灭我们心中对皮叔叔的怀念.大雨中大家排队缓缓地绕塑像一圈,每个人都献上一朵鲜红的花,寄托着对皮叔叔的敬仰.……

  • 标签: 之中见 患难之中 皮定均叔叔
  • 简介:镇上的"鼓吹台"(我们这里土话叫"戏台楼",跟北京城的戏园子是没法比)就在我家老屋后头,只隔一鱼塘,是花砖墁地,大青石砌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台子。赶上过庙会,家家户户凑个份子,去外地请吹唱班子或戏团,就上这儿

  • 标签: 老屋 庙会 父亲 北京城 后头盖 方方
  • 简介:<正>夜寒笔冻眼昏地铁乃读书之好场所也。近两日连续去单位办事,一日捧《近代散文钞》,一日携《三苏文艺思想》,皆无上享受也。因此更加一句:在地铁上读古人书更妙不可言。以往出行坐地铁,较愉快之经验是读《蓝熊船长的十三条半命》,去首图(首都图书馆——编者)之途约一小时一刻,借此书时读一半,还书时再读另一半,非但路途由长而短而尽,还书时一掷于桌,手中空空,不亦快乎!

  • 标签: 近代散文 陈均 三章 三苏 还书 首都图书馆
  • 简介:<正>来到了株洲的"特欢乐世界",我们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先到了"星际航班"。"哇"!只见四周站满了穿着航天服的守卫战士,于是,我们在他们的目送下进入了"星际航班"的最深处。走入座位,系好安全带,灯光随即熄灭,门窗也自动关闭,不由得给我们的这次太空之旅增加了几分神秘、甚至是恐怖的色彩。随着一声沉闷的汽笛声,"星际航班"便要起航了。顿时,天花板上的星空打开,显示在我们眼前的是长长的立体轨道。我渐渐地忘却了自己的存在,准备好好地体验这次非同寻

  • 标签: 太空之旅 汽笛声 次非 不知道 维苏威火山 小火车
  • 简介:评委和竞争对手们谁也不曾料到,“把头”世民只用一句演讲词便语惊四座,竞争成功。评委们定格在脸上的是惊愕和不解,而三个竞争对手却恨得咬牙切齿。咒语连连:“把头,不得好死,难怪断子绝孙!”

  • 标签: 《"方把头"上岗》 中国 当代文学 小小说
  • 简介:检查巨大的不锈钢门框醒目的“警告”二字以及不远处,红色圆环内的一只黑手:“仅限有授权人操作”“请远离此处”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正>老"知青"的心匣里,都装着几片鲜活的绿叶。那是青春的激奋,那是初恋的情缕,那是艰苦的创业,那是不尽的怀想。从边疆返城,至今20多年了。然而,每每回想起那些挥汗如雨的岁月,我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因为,从19岁到29岁,我整整在滇南那片热土耕耘了10年!这10年,是中国历史上从狂热转入迷惘,从迷惘转入奋争,从奋争迎来希望的10年。这10年,也是我初涉人生旅途中最最珍贵、最值得眷念和回味的10年。

  • 标签: 人生旅途 滇南 中国历史 这一代人 披枷戴锁 热血男儿
  • 简介:1976年5月到束鹿(注今辛集市)组稿,正逢县里开会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4周年,得知在延安杨家岭参加会议的一百名与会代表中就有这县三人,公木、纪、任桂林,这在全国两千个县中绝无仅有。束鹿是著名文化县,1958年被誉为“诗洋画海金束鹿”。与三位作家齐名的还有三大艺术家,赵望云、任率英和丁果山。一位作者十削肯告诉我,纪回老家了,敢不敢去看望?岂止敢去,求之不得呢。纪老家佃士营在城东三里,几乎一溜小跑赶去的。

  • 标签: 方纪 延安文艺座谈会 辛集市 毛泽东 杨家岭 艺术家
  • 简介:郑逸梅在《尺牍丛话》中记录这样一件事:“予幼时,不能做书,而颇以人之鱼雁往来为可羡。一日,予乃约同学某,互作一书,而同赴邮局投寄。越日,绿衣使来,予得某书,而某得予书,各展诵以为笑乐。

  • 标签: 手札读 方英文手札 读方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