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说创作离不开“讲什么”和“怎样讲”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传统小说比较重视讲什么,即更强调内容或主题的进步性或正确性。在当代小说中,我们发现“怎样讲”远比“讲什么”重要得多。当代小说与其说是“故事”好看,还不如说是“叙述”得精彩。如何精彩地叙述故事,这就涉及到叙述策略问题。本文将对此作一番梳理。

  • 标签: 传统小说 叙述 现代 当代小说 小说创作 内容
  • 简介:一句话概说"叙述"(narration)是西方叙事理论中历史最长、用法变化最大、涵义最为繁杂的术语之一.就叙事作品而言,它有或宽或窄的各种意思,既可以指涉表达故事(或某种故事成分)的一种特定形式,又可以指涉整个表达层,还可以特指讲故事的行为本身.在体裁分类中,"narration"指称与"描写"、"阐述"、"论证"、"评论"等相对照的"记叙体".该词还可以指涉电影、广播、音乐演奏过程中的口头讲解等.

  • 标签: 叙述 经典叙事学 西方叙事理论 “纯叙述” 模仿 叙述话语
  • 简介:《帕梅拉》闻名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作者塞缪尔·理查逊创造性地运用了书信体这一叙述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日常生活和人物情感。书信体在《帕梅拉》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书信中天然的第一人称展现了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叙述者表述真实,受述者补充真实。另一方面,伤感主义也在书信体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书信体叙述策略与内心情感世界达到了完美结合。

  • 标签: 帕梅拉 书信体 第一人称 伤感主义
  • 简介:阿来的《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认为阿来所从事的是一种"边界写作",多元文化共生的文化大语境对他的文化身份的构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直接导致了他采用"寓言"式的叙述策略,并以此来重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 标签: 阿来 文化身份 叙述策略
  • 简介:1.塔就站在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波浪"之上。那片灰扑扑的老城区,黑色的、赭色的屋脊,高低交错,覆盖倾轧,波浪翻滚。目光投过去,屋脊把一块块光折射到远处的天幕、山峦、湖泊,瞬间刺痛眼睛。水在老城区划下一道边界,城市长大的步履,在这里停下。塔的四周簇拥着密集的院落和民居,人间烟火常年四季熏染着它。黄昏时分,一些不知名的飞鸟,一拨飞走一拨飞来,绕匝着塔尖这一圆心,力气饱满地旋转。老居民和外来者,需要从塔出发,像寻找宝藏的入口一样,才能拼凑出一个记忆中的城与市。

  • 标签: 黄昏时分 光折射 外来者 孟珙 慈氏 孤独者
  • 简介:俗语说:写小说就是讲故事。俗语又说:讲故事就是要讲出点意思来,但是,讲故事的人不想让你听出故事的意思来,而只是让你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这可能不?李书磊在本刊发表过的一篇随笔里,说到自己听到《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时,联想到了自己从小被灌输有关狼

  • 标签: 讲故事 小说叙述 讲述 俗语 意义 灌输
  • 简介:叙述者作为叙述信息的发送者,在原则上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但却存在这样一条悖论性的规律:叙述者越自限,叙述越精彩。叙述者的权威自限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叙述者自限的方式花样繁多,收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叙述者由全知转向自限的趋势,是伴随着现代意识的觉醒而发生的。中国禅宗早就发现,在传达真理方面"不说"是比"说"更有效的方式,禅宗公案中很少宣讲禅理,往往以棒打雷喝、沉默机锋传达佛理、启悟学人。

  • 标签: 叙述者 权威自限 语言转向 含混 禅宗
  • 简介:一仿佛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晴朗了。是的,诗人橡子说,童年一过,人生就空了,无论有多少辉煌。我还没有抵达辉煌,却过久没有感受到晴朗,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但是此刻,阳光明媚,天空那么蓝,那么辽阔玄远,仿佛人间由来已久的种种苦难从未发生。

  • 标签: 叙述 诗人 感受 苦难
  • 简介:散文写到现在,理论上本来很明晰的一些看法,似乎越来越扯不清了,其中包括散文中的叙述问题。关于散文中的叙述,第一个问题是散文中叙述的成分占多大比例才最好;第二个问题是散文中的叙述,是不是只要顺着事件发生的过程来写就可以了。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该文认为,《赛夜》的叙述策略的独特首先体现在语言世界上。《寒夜》讲述的是一个苦难的故事。与之相呼应,巴金小说语言选择的是一种忧伤与哀婉的语调。其次,巴金十分重视人物内心的剖析。

  • 标签: 巴金小说 叙述策略 《寒夜》 故事 内蕴 语言世界
  • 简介:我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朴实、勤劳、贤惠、坚强,让人倍觉温暖,她是众多平凡母亲中的一员。就是这样一个她,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一个家,撑起两位儿女的未来。记忆中,与母亲待在一起的时光并不多,我上中学那会儿便开始在学校寄宿;上大学时去了更远的地方;毕业后则留在了外乡工作,只有逢年过节时回家。印象中的母亲几乎没有出过远门,最近,她的腰椎、颈椎的老毛病又犯了,到我工作的地方做治疗,那天去车站接她,远远便看见她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候车室一个角落里,那一幕让人看着不免有些心疼。

  • 标签: 叙述 农村妇女 母亲
  • 简介:在一部作品的写作之初,作家的理想往往是模糊不清的,作家并不知道这部作品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我的意思是:一如既往的写作是在叙述上不断地压制自己?还是终于解放了自己?当一位作家反复强调如何喜欢自己的某一部作品时,一定有着其些隐秘的理由。因为一部作品的价值与作家的写作历史紧密相连,在作家众多的作品中,总会有那么几部是作为解放者出现的,它们让作家恍然大悟,让作家突然感到自己已经进入了理想中的写作。

  • 标签: 作家 写作过程 叙述方式 作品 理想 解放者
  • 简介:现代文学的预留空间关于身体与身体叙事,无疑是当代中国的一个话语焦点。我该从何说起呢?从身体被压抑、甚至"被革命"的漫长历史说起——这是谢有顺《文学身体学》的逻辑起点,他追踪本民族对待身体的基本态度及实践操作的文化原由,将压抑身体的"祸首"直指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儒学伦理,认为"中国文化中一直有一种蔑视身体的传统","在中国的身体发展历史上,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一套强大的压抑身体的机制"。直到现代,一次次风起云涌的革命,其对象还是身体。革命,在表面上是改造思想,最后达到的效果却是改造身体——思想是通过身体来体现的。思想在里面,它的命是革不掉的,只有外面身体的命被革掉了,它里面的思想才会最后消失。谢氏的论说显然是要为当下身体叙事寻索历史合理性,他肯定被压抑、被革命的身体获得历史

  • 标签: 身体叙事 身体认知 实践操作 当代中国文学 叙述对象 八十年代
  • 简介:几天前我接到一位朋友的电活。我们之间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刚从美国回来,我连忙回答,你那些散见在报刊上的种种关于美国的文章我都拜读了。他插进话来说真想不到,难得难得,话语之中不无自得之感。我赶紧申明,

  • 标签: 小说叙述 叙述角度 告诉我 亨利·詹姆斯 文学现状 叙述方式
  • 简介:斧子当一块铁寻找到斧子时.它便寻找到了自己的锋利。当成为斧子的这块铁在沉默中沉重着时,砍削的威力正被刃口上的寒光显现。

  • 标签: 叙述 农具 锋利
  • 简介:《长日留痕》是当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小说以日记体形式,叙述了管家史蒂文斯在英国西部进行的六天旅行。回忆既是小说的叙述形式,也是作者结构情节的方式。史蒂文斯对往事的叙述体现了回忆的不可靠性、碎片化和选择性特点。回忆叙述在整个叙事中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主题,一方面凸显了所选择事件在史蒂文斯心中的地位,使读者看到他终于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肯特小姐的爱和对达林顿勋爵趋于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模糊了不同事件间的界限,使回忆中弥漫着沧桑的历史感,这也是作者石黑一雄本人站在客观角度上对历史进行的一种重新审视。

  • 标签: 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 回忆叙述 不可靠性 碎片化 选择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正>如果乔艾斯,福克纳,西蒙等人的文字源自传统,都发展出特异的现代面目,我们自元、明以来的“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等出现,而在万历年间达到高峰的“人情物理”小说的写实文体,它的观点和心灵,因为走过了三百余年的时空,有没有发生过基本上的改变,触生了新的动机,演变出新的现象呢?回看这一段历史过程,要找突出点,也许只有鲁迅一人而已。

  • 标签: 鲁迅 叙述法 福克纳 四大奇书 人情物理 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