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这句话在我心里很久了,《红岩》!当我在我的生命历程中与你相遇,你将我点燃,将我照亮,一直铭记。以致我此刻,回想当时的情形,还那么剧烈地心跳,还那么充满青春的热血和激情。这是我相遇你的最初的心情,其实不必说,不必多说,那种心情很朴素很自然,直到今天,一直未变。

  • 标签: 红岩 周年 生命历程 姿态 真理 人心
  • 简介:《红岩》杂志创刊60了,我很是高兴。一个甲子,不容易啊。杂志社领导,希望我以老编辑的身份,谈谈感想,我退休已经十多年,很少参加文学界的活动。但今天这个会,我是乐意来的,我的发言是出自内心的。我1959出校门参加工作,就是从事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1984才到《红岩》文学杂志当编辑。当时,《红岩》杂志经过它复刊的80代初期的辉煌时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当时的主编是王觉和马戎,副主编是熊小凡、杨甦、杨山。现在,除马戎老师还健在,那四位老先生都先后离我们而去。说实话,我是很怀念他们

  • 标签: 阵地意识 红岩 文学期刊 期刊编辑工作 文学发展 杂志
  • 简介:诗圣遗风万古扬,与时俱进永辉光。富民广厦奔骐骥,强国雄篇咏凤凰。大雅文章继衣钵,中华传统绍炎黄。残膏剩馥欣沾丐,庆典堂皇共举觞。

  • 标签: 杜甫 纪念 与时俱进
  • 简介:长夜腥风无须战火忆从前,长夜腥风在此间。字字读来皆是泪,愁云一抹黯江天。

  • 标签: 事迹 革命 建党
  • 简介:今年8月3日,是著名史学家金毓黻先生逝世50;10月5日,是东北文博事业奠基人李文信先生逝世30。两位先生为东北和辽宁的文化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二人是辽宁和东北人的骄傲,是我们最不应忘记的杰出人物。

  • 标签: 金毓黻 博物馆 东北考古 文化建设 沈阳故宫 文博事业
  • 简介:独占春风锦水旁,衷情和墨续华章。悲天悯世怀仁爱,吊古伤今哭李唐。茅屋秋风寒士泪,浮云玉垒圣哲肠。国家不幸先生幸,人日持梅拜草堂。

  • 标签: 怀古 杜甫 纪念
  • 简介:那应该是1967夏秋之交的事。1967初是"文革"最乱的时候,北京的"联动"和"造反派"打得不可开交,最终闹到了上层,引发了"二月逆流",成为一场政治地震。由于形势的逼迫,我们一些中学的老"红卫兵"在学校的日子很不好过,就组织起了话剧团。排演由大家讨论,我和邢鸿远执笔的话剧《历史的一页》。演员以原少年宫话剧组的同学为主。

  • 标签: 何其芳诞辰 相识纪念 纪念诗人
  • 简介:浣花溪水默默流,清浊分明怨悠悠。诗圣襟怀存千古,当今贪墨未识羞。工部祠前人如潮,少陵碑侧古楠高。庶民也论国家事,妙语温婉恶语刀。

  • 标签: 杜甫 诗词 文学研究 阅读知识
  • 简介:杜甫距今岁千三,长留诗卷天地间。儿童能诵兵车句,妇孺皆知茅屋篇。契稷情怀柔似水,松梅操节挺如山。群英仰止多深论,字字珠玑句句妍。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杜甫 纪念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点评方重先生译介与研究乔叟的论文和著作,追溯和评价其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的发展历程及其丰富的学术与文化内涵,论述他为中国读者系统译介乔叟的学术意义和历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和论证,昭示方重先生在乔叟研究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 标签: 方重 乔叟 《乔叟文集》 《坎特伯雷故事》
  • 简介:驹隙景迷离,又届张垣举义时。铁骑平胡朝出塞,金牌护敌暮班师。

  • 标签: 诗词 文学 诗集 文学作品
  • 简介:201210月24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儿委会和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召开的2012金秋笔会在宜兴举行。沪上老、中、青三代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及报刊编辑等四十余人参加了笔会,会议召开了"寻梦的旅程——朱效文儿童文学创作三十

  • 标签: 儿童文学创作 研讨会 三十年 少年儿童 报刊编辑 上海市
  • 简介:<正>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品质也越来越高。可由于人口问题,用最少的面积种又多又新鲜的蔬菜成了科学家们努力的目标。所以,摩天农场就在大家的期待中应运而生了。摩天农场是一个由"绿色秋木"与"白色积木"一起搭建而成的16层高的大厦。一进摩天农场,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个大果园——红彤彤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紫红色的大串葡萄,使人垂涎欲滴;如灯笼般的柿子,沉甸甸的挂在枝头。还有水灵灵的蜜桃,黄灿灿的梨子……各种各样的水果让人应接不暇。而且这些水果绝对没有喷洒农药,是百分

  • 标签: 人口问题 使人 绿色水果 蔬菜品种 家亲 无土栽培
  • 简介:本文较为详细地梳理了杜甫的诗歌创作脉络,从其诗作流传的情况中,发现杜甫生前诗名在安史之乱前后有所不同,安史之乱发生前已有一定名气,而安史之乱以后才渐渐在诗坛取得了与李白并称的地位。本文对此论点进行严谨考辨,得出“中唐是并尊李杜的时代,其影响遍及天下”的结论。

  • 标签: 杜诗流传考辨 诗坛李杜并尊
  • 简介:张伯驹,原名家骐,字伯驹,号丛碧,河南项城人。家世显赫,乃民国名士,是著名的鉴藏家、戏曲家、书画家、诗词家,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不可多得的文化奇杰,而且在保护、传承中华文化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氏词学成就亦堪瞩目,其词集现世流传甚广的是《张伯驹词集》,而其《自书春游词册》却为世人所不知,因此,为了纪念张伯驹先生逝世三十,我在此披露一些拜读此册的感受,并希望先生的作品能够为世人所熟知。

  • 标签: 张伯驹 生平 纪念 《自书春游词册》 价值
  • 简介:为纪念曹寅逝世三百,特撰本文论述其剧作三种。1.指出其《北红拂记》与以前同题材作品的关系以及剧中表现的"识人""识势"的涵义;2.重点探讨了其代表作《续琵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独特的人文价值、艺术特点,并推断其创作时间大抵在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之间,对相关史料(如《在园杂志》等)的记载亦有所辨析;3.归纳了《太平乐事》的三大特点,以说明该剧与一般的歌舞升平之作的不同;4.最后对《虎口余生》的有关问题亦有简单的议论。

  • 标签: 曹寅 《北红拂记》 《续琵琶》 《太平乐事》 《虎口余生》
  • 简介:5月20日上午,重庆市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座谈会,我市九位知名文艺家在座谈会上发言,吕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重庆新诗要在讲话指引下更上层楼》。座谈会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清明主持,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回顾70来重庆文艺的发展时,何事忠高度肯定了吕进教授创立中国新诗研究所和在新诗理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重庆市 教授 吕进 纪念 中国新诗研究所
  • 简介:《朝花夕拾》的创作,是鲁迅在重拾那些早已飘零在记忆深处的“旧来意味”。那些曾经葱郁的“朝花”,如今或许早已斑斓。因此,对这一记忆世界的返顾,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在阐释视野之中,返顾的路径有两条,一是,按照鲁迅的写作顺序逐篇阐释;二是,先对《朝花夕拾》的记忆世界进行整体性的观照,而后按照叙述形态的不同加以类型分析。第二种路径更符合整体性视野与架构,这也是本文所选取的返顾之路。

  • 标签: 《朝花夕拾》 回忆 叙述学
  • 简介:1922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符号学家、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的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他是前苏联继巴赫金之后又一位人文科学领域的理论巨擘,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为实现文化形态的符号性研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所创建的文化符号学理论对世界符号学大厦作出了巨大贡献。值此洛特曼诞辰90之际,我们符号学专栏特辟三篇文章,以缅怀这位符号学大师。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诞辰 纪念 渊源 知识分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