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叠架形式语言规范戴昭铭本文拟讨论近些年新出现的一些叠架形式的规范资格问题。所谓叠架形式,是指一种含有重复出现的语义成分而又结构紧凑的固定形式或准固定形式。汉语是一种叠架形式非常丰富的语言,本文只讨论那些规范资格尚存争议的叠架形式。如“涉及到”,“及...

  • 标签: “于” 叠架 《史记》 语言结构 《汉书》 《马氏文通》
  • 简介:本文采用删除法,探讨影响名词谓语句自足的语言形式.名词谓语句的类型不同、语用价值不同,影响其自足的语言形式也不尽相同,这些语言形式有定语、状语及句尾语气词.本文将从句法、认知等角度给予解释.

  • 标签: 名词谓语句 自足 语言形式
  • 简介:<正>性质、规模、读者对象各不相同的词典,在选词立目问题上自有其不同的要求,但用语言中原有的形式立目,却是各类词典都应当遵循的共同原则。这似乎是个不难理解的问题,但从目前出版的词典看,有的很具权威性的词典却有违背这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形式 语言习惯 语言实践 修订本 成语词典
  • 简介:本文讨论了教师培训和发展的目的。对常用的四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研发出一种新的模式"BilateralsupervisionModel"。"theobsenrer"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课后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教师进行讨论,然后转换角色。旨在使双方对以不同身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思考和讨论。在相互尊重,信任和鼓励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会畅所欲言。给"theteacher"以足够的保留自己的观点和发展自己的策略与方法的空间。在友善的环境中更能激发教师的自审意识和创新兴趣。有利于培养更多能干而有效的语言教师和研究者。

  • 标签: 教师培训 语言教师 讨论 相互尊重 全过程 策略与方法
  • 简介:语言形式不仅有任意性特点,也有理据性的特征。语言的理据性不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层面,也存在于语篇层面,语篇层面的理据性来自于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和语言语境都对语篇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产生影响。

  • 标签: 理据 语境 语篇
  • 简介:最近,由著名计算语言学家冯志伟教授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然语言计算机形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正式出版。全书110多万字,856页(16开,精装)。此书是自然语言计算机形式分析的集大成之作,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

  • 标签: 自然语言 计算机
  • 简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第四届国际形式语言学研讨会于2009年7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胜利召开。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戴曼纯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宁春岩教授先后致辞。

  • 标签: 北京外国语大学 形式语言学 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国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简介: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国语》编辑部协办的“形式与功能: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3月27至29日在苏州大学举行。请有意参会者在2014年10月31日前将论文摘要(英文或中文)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iclff2015@126.com。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州大学 语言学 功能 外国语学院 COM
  • 简介:在满语中,动词是最为活跃的一种词类。按其形态划分,可分为有形态变化的动词和无形态变化动词。有形态变化的动词,变化形态极为丰富。其形态之变化,体现在词干上可以缀接多种多样的附加成份。依赖不同的附加成份,有形态变化的动词具备时、态、式的语法范畴;依赖相同或不同的附加成份,有形态变化的动词又有连用、副动形式。本文就其连用形式、副动形式稍作阐述,并就两者之异同,略加比较,期于利用满文资料从事历史、语言研究者有所裨益。不当之处,诚望读者批评指正。为行文之方便,凡有形态变化的动词,下文均省称动词。

  • 标签: 满语动词 连用形式 副动形式
  • 简介:文章主要从指称、指称意图与语言形式的选择角度讨论在“我人还在这儿”、“王鹏(的)人呢”这类表达中,先行的表人定指词与后行的“人”指称同一个对象的语言现象。文章认为这种现象是合作指称的结果,先行词限定了“人”的外延,“人”凸显了先行词的内涵。这种合作指称与二者的指称倾向性有关。说话人利用这种现象来实现凸显、比较以及暗示等指称意图,如果“人”不出现,会带来句法、语义或语用上的消极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然需要句法和语义上的条件,但主体上是一种语用现象。

  • 标签: 指称“人” 合作同指 指称意图 内涵凸显
  • 简介:本稿从配虑角度的视点,根据上下亲疏的人际关系,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话者在助言行为中句末使用的语言形式[よ][てください]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考察。关于[よ]的使用,无论是哪个场景,母语话者的使用频率都比学习者略高。同时关于[てください]的使用,母语话者和学习者,两者虽然整体的使用频率比较相近,但从上下亲疏关系的细节来对比,两者之间还是略有差异的。

  • 标签: 配虑表现 | 使用频率 上下亲疏
  • 简介:(一)比喻在语言表达中的地位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符号与语言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在一个社会群体里,语言始终是为确定的实践目的服务的一种工具,正确地运用语言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和锤炼,具有头等重要性。

  • 标签: 形式描述 比喻 语言表达 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 约定俗成
  • 简介:<正>先秦古籍,常见“二三”这个形式。经分析,发现它有三个归属,这里以“二三A”、“二三B”、“二三C”表示。下面对它们逐一讨论,着重分析“二三C”。二三A①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尚书·咸有一德)

  • 标签: 左传 先秦文献 先秦古籍 形式 称呼 语法单位
  • 简介:知识和能力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指的是对某种事物或技能的理性知识或客观规律的知识,能力指的是操作某种技能的实际能力。说得浅显一点,如对自行车运转原理的认识当然是一种知识,而会骑自行车则是一种能力。很多人会骑自行车,可是知道两个轮子的自行车骑起来能一直往前走、还能拐弯而不倒下来的物理学原理的人恐怕不多;反过来说,

  • 标签: 语言能力 语言知识 物理学原理 自行车 客观规律 理性知识
  • 简介:本研究旨在检测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同时关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能力。来自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的89名学生被分为四个组在分别完成听内容以及听内容并关注不同语言形式的任务后对所听文章内容进行了回顾。对学生内容回顾的定量分析表明:尽管学生对同时关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存在困难,关注话语中有明显语言含义和发音清晰的语言形式不会对内容理解产生过大负面影响。这一结果昭示了利用听力教学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可行性,即通过听简单易懂的材料等方法让学习者更多关注语言的规范表达,从而实现听力理解和听力学习的有机结合。

  • 标签: 注意 听力 内容 形式
  • 简介:文章讨论语法描写的逻辑格式,因为只有遵循逻辑要求才能保证描写的穷尽性、严密性和可靠性,而可靠的描写是建立语法理论的基础之上。文章展示了语法描写中可能运用到的逻辑形式,并以实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在逻辑命题内部建立相关性来解释对象并建立或验证理论的。

  • 标签: 语法描写 逻辑 蕴含关系
  • 简介:人口和语言状况是回应澳门双语和多语问题、制订适切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依据和出发点。澳门回归前后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比对结果显示:回归后使用两种及以上语言人数持续增加,不懂其他语言或方言的人数大幅下降;“葡语独尊”与“个人双语”现象逐渐消失;多种语言和文化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澳门目前面临的挑战:基于澳门语言使用情况和人们对不同语言的认同,充分利用澳门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资源,制定适切的语言政策,促进澳门语言文化的发展。

  • 标签: 澳门 语言状况 语言政策 语言多样化
  • 简介:1引言语言理论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引领语言研究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核心部分,但是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一百年左右,还有很多语言事实没有描写清楚,理论概括的条件还不太成熟,再加受乾嘉学派的影响不重视理论研究,而某些青年人把玩弄术语当作理论研究又败坏了理论研究的名声,因此理论研究在中国就一直处在受压抑的不正常状态,

  • 标签: 语言理论研究 语言研究 组成部分 语言事实 乾嘉学派 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