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简·贝尔的认知诗学翻译理论将认知诗学与文学翻译结合起来,从认知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学翻译的本质、目标、原则和策略。该理论认为,翻译诗学就是对文学作品文学性的研究,译文要充分尊重原文本的诗学形式,尤其要注意前景化特征带来的诗学效果。该理论特别强调:文学翻译是翻译的本体,非文学翻译只是一种改写行为。

  • 标签: 诗学 认知诗学 效果 文学翻译
  • 简介: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完备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在《诗学》中称赞德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在情节安排上具有整一性,同时性,悲剧性的特点。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乱伦方面。在悲剧感受方面,《俄狄浦斯王》带给观众的悲剧感受是“怜悯”与“恐惧”同时发生的。从审美体验上来看《俄狄浦斯王》具有崇高美。

  • 标签: 情节安排 悲剧性 悲剧感受崇高美
  • 简介:<正>汉语虚字的研究,元代卢以纬以前无专书。有关这个问题的见解散见于训诂文字专著及少数文人的文论中。训诂专著和文人文论中的虚字见解,一般语法史著作多所论及;而文字学专著中的虚字见解,除《说文解字》外,还鲜为语法史家所关注。其实,象小徐《说文系传》、郑樵《文书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等小

  • 标签: 徐锴 语助 许慎 语气 《通释》 义界
  • 简介:多模态认知诗学是多模态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析角度,它关注读者的认知体验,探讨多模态意义表征与读者感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模态视觉交流理论中的簇分析在分析多模态语篇中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忽视了读者的认知加工过程。视觉交流中的簇分析和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结合,既能充分分析多模态语篇的表层结构.又能发掘读者感受,是多模态认知诗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之一。

  • 标签: 多模态认知诗学 簇分析 图形/背景 语篇分析
  • 简介:本文主要以哲学家柏格森的两部代表性著作与为参照,分析曼德尔施塔姆诗学和哲学家柏格森的学说之间的关联,揭示曼德尔施塔姆玄妙诗学的哲学来源.

  • 标签: 诗学 绵延 《创造进化论》 阿克梅派
  • 简介: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提高做了一些讨论与阐述,望能抛砖引玉。

  • 标签: 初中数学 课堂教育 有效性
  • 简介:首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重庆嘉陵宾馆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来自英、美、荷兰等国和国内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数十所高校一百多位专家和教师、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认知诗学 中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简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诗学象似性以语言学的象似性为源初,在分析文学文本时把文本特有的情感和审美效果以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与形式象似性映照的桥梁。从诗学象似性出发探讨了《噢,船长!我的船长!》这一首诗歌的象似性现象,发现诗人借助象似性这一元素侧重于表达诗人对林肯总统的深深的哀悼之情。

  • 标签: 诗学象似性 情感 形式
  • 简介: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艾略特身上集中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矛盾:一方面艾略特作为现代主义大师对传统进行解构,另一方面他却又殚精竭虑地维系着传统的教诲。如何理解艾略特身上的这个似乎不可调节的矛盾呢?诗人的这种传统观对其诗学理论有何具体影响呢?康德的反思判断力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些许视角。

  • 标签: 艾略特 传统 康德 反思判断力
  • 简介:“把无限放在你的掌心”,贺昌盛在书中引用了布莱克的这一诗句,并努力企图为我们呈现出最广泛的象征。从对“象征(symbol)”的词源追溯到修辞论层面、认识论层面和本体论层面的分析,黑格尔、克罗齐、普列汉诺夫、卢卡契、高尔基、卡西尔、弗洛伊德、荣格、厨川白村等关于象征的论述,被作者网罗殆尽。

  • 标签: 象征诗学 型构 汉语 隐喻 符号 普列汉诺夫
  • 简介:摘要乒乓球是一项竞技性、娱乐性、健身性都较强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高校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如何开展乒乓球的教学与训练,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兴趣和竞技水平,是大学乒乓球教学的重点。本文对乒乓球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今后乒乓球教学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便为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 标签: 乒乓球 教学与方法
  • 简介:诗学是翻译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不容低估。翻译诗学可分为主流诗学和个体诗学诗学在翻译中的影响力毋庸置疑,目前很多文章主要是探讨主流诗学对译事的影响,鲜有人探讨个体诗学在译事中的作用。为此,笔者试图从译者个体诗学的角度探讨它对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这有利于提升译者个人诗学存翻译中的地位。文章以金陧和萧乾、文洁若的《尤利西斯》汉译为例从译者的翻译目的性、翻译原则、译者个人的审美意识和译者个人的语体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 标签: 翻译诗学 尤利西斯 译介 影响
  • 简介:一、前言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研究所名誉教授张汉良于2017年6月10-11日在台大校史馆召开并主持了台湾地区科技部门行远计划专书《古典诗学文献的当代诠释学意义》研讨座谈会。此项研讨会系遵照台湾地区科技部门要求履行合约规定而召开的,应邀参加的有岛内各院校和大陆学者十人,

  • 标签: 诗学文献 座谈会 诠释学 意义 当代 古典
  • 简介:20世纪初,西方思想史上的语言学转向使研究对象由言语转向语言,不仅实现了现代语言学由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的革命性转型,而且也使人文学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呈现出内转趋势。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西方思想史上图像转向的生成,并使当代文化的重心从语言转向了图像。揭示语言学转向到图像转向的转型生成逻辑,可以明确和反思当下诗学话语转型的机制和情境。

  • 标签: 语言学转向 图像转向 文论转型 反思
  • 简介:作为其"百科全书计划"的一部分,诺瓦利斯将自己的诗学观建立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对比之上。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媒介被诺瓦利斯从抽象的数字比例关系中剥离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和谐的概念,将之作为其诗学的核心概念融入了文学创作中。本文以诺瓦利斯的断片创作中涉及音乐的文本为出点,梳理了诗人对音乐之数学本质的理解,进而提炼出其中所蕴含的和谐世界观及诗学观。

  • 标签: 早期浪漫主义 诺瓦利斯 诗学 音乐 数学 和谐
  • 简介:中国自古盛产民谣、歌谣(也称顺口溜),这些民谣反映出民间百姓对当时的政治、民俗和风气变化的评价与态度。虽然民谣来自偏僻乡野,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而且口头表达显得粗糙肤浅,甚至有点下里巴人、俗不可耐的味道,但这种草根文学的诗性话语却十分鲜活,而且富于生命活力。民谣所继承的古典文学中的诗学韵味,既简洁精炼,又合辙押韵;既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值得人文学者关注和研究。首先从歌谣的历史渊源和口耳相传、美刺批判的特点入手,进而借鉴西方"口头诗学"的角度来阐释歌谣的口头传承、采集加工以及形成的语言修辞文本的特点,结合中国古代歌谣"观风知政"、美化风俗以及干预现实的特征来展开论证,从而挖掘歌谣中的"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现实批判精神,进而阐明口头歌谣文学表达的修辞风格与口头诗学的特征。

  • 标签: 口头民谣 诗学特征 美刺精神 载道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