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着重辨析了竹枝词研究史上一直聚讼纷纭的几个基本问题:起源时间与地域、功用以及不时夹有“竹枝”、“女儿”之语的现象,认为关于起源时间的“两晋说”、“齐梁说”和关于起源地域的“楚说”皆不足为凭,竹枝词最晚至隋代就已经在巴渝产生,赛神乃是竹枝词原始、本质的功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古代民间竹枝演唱活动的主要内容。

  • 标签: 竹枝词 文学评论 古代文学 赛神
  • 简介:有学者认为“毒”为后缀,且只见于汉译佛典中,并未对中土文献产生影响,并举了很多“X毒”组合。然而语言事实证明,“毒”实为出自中土文献的有实义的构词成分,蒋宗许(2009)所举的“x毒”组合绝大多数为同义或近义并列式合成词。

  • 标签: 后缀 同义复合
  • 简介:汉代以后的许多历史文献都说汉代有一种叫作“巴渝舞”的舞蹈。如:[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云:“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阆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说帝,为募发民,要与共定秦,秦地既定,封目为长安建章乡候。帝将讨关东,民皆思归;帝嘉其...

  • 标签: 《巴渝舞》 《风俗通义》 名称考 《史记》 《上林赋》 《文选》
  • 简介:作为目前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红校本”《红楼梦》,采用参校本“己卯本”中明显错录的“酡?”,甚而以讹传讹认定为颜色词,殊为不解,特求教方家。

  • 标签: 酡? 酡绒 驼绒 《红楼梦》 颜色词
  • 简介:本文就古今聚讼纷纭的庄子籍贯故里这一疑难问题作了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审视和,认为历史上“宋蒙”说提出最早,证据最多,最为可信,其余“梁蒙”、“齐蒙”、“楚蒙”诸说,都不足置信;而以“楚蒙”旧说为前提,近年来颇为盛行的“安徽蒙城”说,乃集学术史上因异代异地同名据後为说、蒙前假冒、歪曲误解、断章取义乃至“指鹿为马”等错误之大成,亦根本不能成立。文章申发庄子籍里为宋之蒙邑即今河南商丘之说,并对此作了补证。

  • 标签: 庄子 籍贯 历史考证 思想家
  • 简介:历来有不少学者把后置词“行”看作是蒙古语格助词的译词。本文把宋元明文献中有后置词“行”的句子分为A式和B式两种,A式:动/介+N行(+VP);B式:N行+VP。通过对方位词“上、下”用法的历史考察,发现N上和N下有跟N行A式相同的用法,其语法意义也相同,因而认为:从句型的角度看,A式是汉语自古就有的,B式是元代汉语受蒙古语语序影响而出现的新句型。文章进而对山东、山西诸多方言点“上”字的白读音进行了调查和横向比较,认为后置词“行”是“上”的白读音的变音,也就是说,“行”的本字是“上”,其身份原本是个汉语词。

  • 标签: 后置词 “行” “上” 语法意义 方位词 蒙古语
  • 简介:"直置"一词作为南北朝时期人物品藻用语,意为"自然,天然"。在同时期的文论中,可以指文学创作过程中自然为文,不加雕饰。作为一个文艺批评术语乃至一种诗体的名称,"直置"到唐代仍然非常活跃。

  • 标签: 人物品藻 文论 直置 自然
  • 简介:《广雅·释诂》历来被看成是“故训汇编”、“同义词典”,这种笼统的认识影响着学界对《广雅·释诂》的科学评估。文章把《广雅·释诂》还原到词义研究的历史脉络中,把它重新定位为“同训词典”。这对我们科学认识古汉语训诂材料、重估《广雅·释诂》乃至《广雅》的学术价值以及深入探讨相关问题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 标签: 《广雅·释诂》 性质 考辨
  • 简介:корабль和судно王文干两词虽属同义词,但其间也存在着某些差异,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相互替换。有关一词的来源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意见。多数词源学家认为,该词是从古希腊语引借来的;另一些人则推测是源自斯拉夫语,他们把该词与古斯拉夫语词(筐),(...

  • 标签: 古斯拉夫语 古希腊语 文干 词源学 HO CY
  • 简介:"各"、"■"见于甲骨文。早期甲骨文形体,其下面构件有"凵"、"口"两选,以"口"居多并成为"各"字后世的基本构件。"■"是"各"的异体字,于殷廪辛、康丁时期出现,其语义取"来、至"。"各"、"■"并行于两周,以"各"为主,铭文记录表示"来、到","■"自西周中期以后便退出书面语言的使用,与之相应"格"出现。"各"、"■"二字的"来、至"义后为"格"所取代,"各"及其异体字或发生语义变化,或仅保留在方言、字书中。

  • 标签: 形音义 源流
  • 简介:《菜根谭》是一部讲述人生哲理的格言体清言集,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作者在讲述人生哲理的同时,借儒、释、道等思想语言,对统治阶级的贪婪行为进行了有力鞭挞.通过故宫博物院藏《满汉合璧菜根谭》中的钤印,可知清康熙年间著名的满文翻译家和素不是《满汉合璧菜根谭》的译者,而是审校者.

  • 标签: 菜根谭 和素 满文翻译
  • 简介:《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第一版基础上做了大量修订,除新增5000余字外,也有12个第一版收录而第二版没有收录的字。本文对其中九字进行,以为日后《汉字大字典》的重新修订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型字书 未收字 考辨
  • 简介:“撩”《说文》训“理也”,清代学者认为此“理”为“撩捋整理”之义,但缺少文献用例的证明。导致今天各辞书对“撩”的本义的设立不一致,对“撩理”一词的解释也模棱两可。通过梳理“撩”的词义引中系列、系联“撩”的同源词、考察“撩理”的佛经文献用例,以及考察“撩”与“料”的字际关系可以明确“撩”的本义和“撩理”一词的意义。

  • 标签: 撩理 料理
  • 简介:隋代的萧该是《切韵》“多所决定”者之一,他著的《汉书音义》今存228条342个音注,其中一半以上是反切。所注音切主要在辨析同义异音和音变构词方面,引用前人音读在70%以上,音变内容相对较古,显示其音切的传承性、多维性和泛时性特点。由分析可推知,《切韵》音系应该具有综合性读书音的性质。

  • 标签: 萧该 汉书音义 音变构词 同义异音 切韵
  • 简介:文章时表示空间运动意义的动词“上”、“下”的用法进行了多视角的、贯穿古今的系统化的描写。共分四段:一、导言。着重指出“上”、“下”的用法都与它们的最初引申义“升”、“降”与“优”、“劣”密切相关。二、空间的客观因素决定“上”、“下”的使用。从高低、方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揭示出古人观念以南为上、北为下(恰与个相反),因而在二词的使用上与今人相参差的现象。三、心理的主观因素决定“上”、“下”的使用。主要论证了“高攀”用“上”、“低就”用“下”的规律,阐发了“上农村锻炼去”与“下农村锻炼去”之类(短语)语义略同而心理前提有异的语言深层次问题。四、语言习惯决定“上”、“下”的使用。主要论列二词使用的不整齐局面。比如:“下饭店”可说,而”“下商店”不可说;“上车间”与“下车间”虽表示相同的运运趋势,但二者的(优劣)背景不同;“东行曰下”,但只可说“上东方”而不可说““下东方”,等等。最后,还就“下扬州”与“上扬州”等例提及语体色彩的古今雅俗对于二词使用的影响。

  • 标签: “上” 空间因素 处所宾语 语言习惯 专有名词 心理因素
  • 简介:通过对记载于不同文献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进行考校,选取较为通行和权威的版本进行探讨。考察版本的文献来源并寻找相关资料甄别其可信度,得出4个比较可信的版本。按照其祖本来源分为以下几个版本:明代毛晋汲古阁版,宋黄庭坚手书版,影印元待延佑本《东坡乐府》版和《苕溪渔隐丛话》版。

  • 标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版本 字句 异同 苏轼
  • 简介:本文利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依据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和书写习惯,采取“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方法,结合文献用字,对《汉语大字典》收录《龙龛》的10个疑难字进行了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龙龛》 疑难字 考辨
  • 简介:英语中有些词形相似、义不同、音有别,因此容易猜错。这些词在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现辨析如下(前者为已学过的词,后者为常词。):

  • 标签: 英语 四级考试 常考词 辨异 大学
  • 简介:“作客”产生于东汉,本义为“寄居异地”。南朝刘宋出现“当客人”义;明代出现“当客商”义;清代出现“客气”义。而“做客”产生于南宋,本义为“当客人”,元代产生“当客商”和“客气”义。在现代汉语中,二词均产生出“特指作为嘉宾接受媒体采访”的新义项。据此,我们对相关辞书的释义及其所引书证予以匡补。最后论述了二词中应以“作客”为通用词的理由。

  • 标签: 作客 做客 辨考
  • 简介:范文瀾《文心雕龍注》是《文心雕龍》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然而范注本從天津新懋印書館本到北平文化學社本,再到上海開明書店本,直至人民文學出版社本,其間變化很大.而在'仲宣躁鋭''仲宣輕脆以躁競'條校注上的變化,更是雲譎波詭,讓人難以捉摸.其變化原委,破解其背後真相,不僅可以明晰《文心雕龍》文本校注之是非,而且還有助於了結學界的一樁公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