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西娅·奥扎是当代最引人注目的犹太作家之一。自从她的成名作《信赖》于1966年发表之后,她就接连不断地推出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异端的犹太牧师》,《流血及其他》和《浮力》)、一部长篇小说《吃人的名人》以及一部文学评论集《艺术和爱情》,从而牢牢地建立起了她在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声誉。她的作品大部份以美国纽约中上阶级的犹太社会生活为背景,表现了二次大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犹太人的思想感情冲突。这些作品将社会生活中的主人公及其他们的艰难处境与古老的犹太神话和传说(其中包括希伯来神秘哲学)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现实生活中的人走进虚幻的境界,甚至有时还临近了禁忌讳避的边缘。作

  • 标签: 犹太作家 当代美国文学 希伯来神秘哲学 文学评论集 短篇小说集 二次大战
  • 简介: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家格莱·刘易斯(SinclairLewis1885—1951)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曾蜚声文坛,红极一时。他的成名作《大街》1920年第一次印刷时,就销售出了一百多万册。不少人写信给

  • 标签: 刘易斯 巴比特 中产阶级 二十年代 辛格 诺贝尔文学奖
  • 简介:二十世纪初,作为外交官的法国诗人岱尔在就任中国期间完成了《认识东方》的主要诗篇。诗人在诗意的虚构中不断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启发读者重新审视自我精神世界。诗人将后象征主义的浓缩艺术手法与东方意境结合,在关于生命、死亡、自然的反思中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完成神性的追问和探索。在诗集中,诗人将对西方现实的忧虑交织于东方中国形象诗意的再现中,力求将新的诗歌创作灵感与对传统信仰的捍卫相结合,发展并延伸了宗教诗歌主题的维度和深度。

  • 标签: 法国现代诗歌 中国意象 克罗岱尔
  • 简介:理解《情歌》一诗主题的关键在于解读诗中的美人鱼意象。《情歌》的叙述者带着调侃的口吻中流露出无奈和怯懦,描绘出杂乱的景象和人物荒芜的感情世界。然而出现在诗歌结尾部分的美人鱼意象却骤然改变了诗歌的意境,从现实转入虚幻,人物的内心从世故变为浪漫,字里行间也不再语带讥诮。而透出脉脉温情。更为重要的是,《情歌》所描写的各个场景处于跳跃变幻之中,现实与幻想相互交错.看似散漫无章,但美人鱼意象却赋予了诗歌清晰严整的结构,诗歌不仅表现出现实与梦幻的巨大反差,更与《奥德赛》第十二章处处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表现出爱的缺失所导致的精神上的荒芜状态,也即在《荒原》中得到传承与发展的荒原主题。

  • 标签: 美人鱼 意象 主题
  • 简介:《安德鲁的大脑》是多2014年推出的一部文学新作。本文主要着眼于小说对如今流行的“历史终结论”思想的批判,分析小说借以主要人物安德鲁对过去充满负罪感和灾难人生经历的思考,来隐喻如今人们思维受到既有知识世界的束缚而导致思想僵化,最后安德鲁在政府的经历更是批判了西方将自由民主视为“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的思想。

  • 标签: E.L.多克特罗 安德鲁的大脑 历史终结论
  • 简介:《庄说楚襄王》是《战国策·楚策》中的名篇,为多家古汉语和古文学教材所收录。然而,仔细研读,笔者发现对于文中“不知弋者选其弓弩……引纤缴,扬微波,折清风而耘”一句,各家教材的处理不一,但却都难以差强人意。其中,对于“折”字,多数教材都释为“断”,如王力《古代汉语》、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宗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有释为“负伤而死”者,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文学教材 《古代汉语》 战国策 古汉语
  • 简介:评论界一般认为约翰·厄普代创作的《伊斯特威的女巫们》有嘲讽诋毁女权主义运动的倾向,书中的女巫也似乎被用来影射追求个性意识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女权主义者。然而,综观厄普代40余年的作品,可以推断出该小说的深层主题依然是反映他本人的宗教观,即世俗化新教教会与牧师在引领现代美国人信仰方面的无力和他对新教发展前途所持有的悲观态度。

  • 标签: 厄普代克 巫术 女巫 新教世俗化 世俗化牧师
  • 简介:作为黑人女权主义文化诗学的领军人物,胡斯“越界”的学术话语和文本书写形式成为当今黑人理论界中最独特的风景。胡斯独创性地运用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理论话语与非理论话语、标准英语与黑人口语等多声部叠加的“克里奥尔连贯体”的批评策略,质疑和颠覆了西方支配性的理论话语模式,“喻指”性地改写了主流学术话语的本质,重新书写了“多样性”的批评话语。

  • 标签: 贝尔·胡克斯 学术话语 书写政治 批评策略
  • 简介:MгиMO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MOCKOBCKийгocyдapcTBeHHbIйиHCTиTyTMeждyHapoдHbIxOTHOшeHий)的简称,是俄罗斯外交部直属的高等学校。它创建于1944年,是在莫斯科大学国际关系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过60年的发展,以前只有国际、经济、法律三个系的“国关”,

  • 标签: 拉弗罗夫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外交部长 俄语 背景知识
  • 简介:是在旧书店看到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的,拿起来翻了翻,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欣喜和愁怅,随即买下。我更喜欢这本书下半部分的书信,内容与许多年同一个作者的《狱中书简》不乏重叠处。上中学时,恰逢革命年代。自己也以革命者自许。对曾是德国共产党领袖的莎·卢森堡不无敬仰之情。当年《狱中书简》买的也是旧书,大约花了五分钱吧!读过不止一遍,到了文革期间,又拿出来再读。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书简 革命年代 共产党 旧书店 俄国革命
  • 简介:在早期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来华传教士的作用不容小觑。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汉学功底。来自德国的存德就是其中一位。可惜的是,这位对我国英汉词典的编写起了很大作用的人在现有的词典史文献中却很少被提及。文章对存德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从词典学角度对他的代表作《英华字典》做出全面的评介。

  • 标签: 罗存德 英华字典 词典史 传教士
  • 简介:3月23日,在华访问的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到访同济大学,参观校史图片展,发表主题演讲。在演讲中,高总统特别对“同济”校名作了阐释。他说,同济大学的校名来自于“同舟共济”这一美好的、被广为引用的格言,它也是同济大学的校训,代表着知识进步和社会进步,而大学能够并且应当孕育这种进步。

  • 标签: 同济大学 总统 德国 约阿希姆 社会进步 知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