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符号现象是当代人文社会学科中两种重要理论。赵毅衡明确提出了“符号现象”,并努力将其拓展为一整套系统理论表述,以期为符号研究奠定哲学理论基础。寻找符号现象结合部,是符号现象基础问题。赵毅衡试图从皮尔斯哲学入手,来构建符号现象基本框架,但是他有意避开了与胡塞尔现象论争。事实上,胡塞尔作为现象开创者,同样表现出对符号问题极大热情,而他关于符号问题探索,同样应该成为符号现象构建有力支撑。

  • 标签: 现象学 胡塞尔 符号 符号现象学
  • 简介:想象是所有符号过程基础,没有想象,符号无以形成。本文从亚里士多德讨论出发,对两种不同想象进行辨析论证,以讨论想象整全定义。本文试图指出,即使是在梅洛-庞蒂所提出“空间透视”中,物象呈现也必须通过和意识相连接想象才能完成,而并非身体感知能够单独完成。而想象再语境化,因着发送者意图、接收者、渠道和概念不同,生产出不同意义。

  • 标签: 想象 符号过程 再语境化
  • 简介:意义问题,是分析哲学、现象、符号共同核心问题,要建立一个哲学符号意义理论,就必须辨清它与分析哲学和现象可能重叠,意见却不一样地方。要完成这个复杂任务,不是一篇短文就能解决。本文只是提示:如果我们返回皮尔斯提出符号现象,就有可能找出一条独特哲学符号意义理论之路。为此,本文不得不简明地分辨皮尔斯与胡塞尔在符号与意义关系问题上不同见解。

  • 标签: 意义 现象学 符号学 哲学符号学
  • 简介:《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篇旷世奇文,但对文本解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声无哀乐论》美学及哲学内涵远未揭露出冰山一角,其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也远未得到它自身应得地位和尊重。本文将以皮尔斯现象和符号为参照,细绎《声无哀乐论》所揭示深刻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范畴内涵以及符号在美感中作用,从而解蔽《声无哀乐论》,彰显《声无哀乐论》特质,重估《声无哀乐论》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价值和贡献。

  • 标签: 嵇康 皮尔斯 《声无哀乐论》 现象学 符号学 美学
  • 简介:语言认知研究具有跨领域性质,其研究方法和范式也相应地具有多元发展方向。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和范式,可以为它带来不同研究取向。自然化现象在内容上坚持回归主体体验本身,在方法论上倡导第一人称视角路径,这些主张开启了现象积极介入语言认知科学研究路径。在语言认知研究层面,该理论引进将有助于语言认知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拓展和深化,把对语言揭示放到更为本质地位。

  • 标签: 自然化现象学 主体体验 第一人称视角 语言认知研究
  • 简介:有关噪音讨论是广泛而复杂,跨越了诸多学科。皮尔斯现象区分了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存在模式,这为符号噪音讨论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噪音是一种第三性存在,它通过法则呈现为噪音事实,并且隐藏了其第三性本质。在其他学科通过噪音事实走向第一性品质研究时,符号噪音研究从第二性走向第三性,借此探索由噪音现象体现出的人类文化特征。

  • 标签: 噪音 符号学 皮尔斯 第三性
  • 简介:剧作创意需要创意思维支持,而创意思维又需要从哲学层面寻求突破。知觉现象超越传统二元思维模式,强调知觉主客一体和身心交融,在身体、语言、他者和自然等方面为电影剧作创意带来诸多哲学启示。身体是我们领会世界方式,语言是我们存在表达,他者与我共存于世,自然是人和物共同构成现象场。这些类型元素之间含混暧昧,但同时又辩证融合特性,正是电影剧作创意体现。

  • 标签: 电影剧作 创意思维 知觉现象学 含混
  • 简介:《易经》不仅为群经之首,也堪称世界难解之谜。长期以来,《易经》一直被误读为二元论哲学,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易经》现象内涵一直被有意无意地遮蔽有直接渊源。好在近些年思想界已经逐步打破了这种禁锢,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其本然面目。对照皮尔斯现象,征引古文献及考古发现,我们将发现:《易经》是先民关于不可还原、不可分解三位一体一元论哲学表征。还原《易经》三位一体现象本来面目,将对中国哲学史、美学史、文学史、艺术史价值重估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阐释产生不可估量影响,也将对世界哲学美学乃至自然科学范式重建产生举足轻重作用。

  • 标签: 《易经》 皮尔斯 现象学
  • 简介:本文试图论证,外部对象乃是被一种特殊现象“意义”所构建。根据胡塞尔理论,对象基本构成方式乃是“意义投射”,而此行为又有一个层级结构。在此层级结构最底层乃是一个单纯客体化表象行为,此行为并不设定对象存在,亦即,无论是实在还是虚幻对象都首先需要被作为一“纯然物”而被客体化。而设定一对象之存在行为则是一个建基于表象行为之上意识行为层次,只有在这个层面上,作为特殊意义“真”或“假”才参与到对对象构建之中。

  • 标签: 现象学 实在性 构建 意向性 胡塞尔 意义
  • 简介:符号真值问题一直是符号思想难题之一。从艾柯“符号就是用来撒谎之物”,到格雷马斯述真方阵,一直到赵毅衡先生近著《符号原理与推演》中对格雷马斯工作推进,符号一直纠缠于它。本文将尝试通过引入现象哲学意向性分析,来进一步自纵深处推进这个问题:笔者试图证明,只有引入了符号解释者对符号对象非符号意向,思想才能真正区分何种文本是无所谓真值虚构,何种文本是真,何种文本是错误,以及何种文本是谎言。

  • 标签: 现象符号学 意向 真值 格雷马斯方阵
  • 简介:空间批评作为对从空间维度出发文学批评“家族相似”式概括,所涵盖诸多批评形态庞杂而且差异极大。殊名异义空间批评依据其方法论可以划分为现象空间批评、形式论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评三种话语类型。本文旨在对这三种空间批评形态与话语范式进行总体考察和微观辨析,厘清其研究径路、理论内涵及其超越与局限。

  • 标签: 空间批评 现象学空间批评 形式论空间批评 西方马克思主 义空间批评
  • 简介:解构理论到底是如何生成?至今学界仍争论不断。文章以现代西方四大哲学思潮(现象、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和批判理论)冲突与融汇为思想史背景,紧密地追踪了德里达在这四大哲学思潮中穿梭往来思想轨迹,最终揭示了解构理论生成秘密。这一秘密即解构所遭遇两次逆转——第一次逆转是在现象批判中所实现从“纯粹逻辑语法”到“纯粹语法逻辑”转换,第二次逆转是在介入批判理论过程中经由批判理论批判所导致和实现解构理论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上述分析不仅在一般理论意义上揭示了思想史所具有的交互去蔽、差异错置发生机制,而且为回应、批判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终结论”意识形态开辟了一种新可能。

  • 标签: 现象学还原 文字学转向 批判理论 解构 生成
  • 简介:自从1984年尤里·洛特曼(JuriLotman)发表《论符号》(OnSemiosphere)一文以来,“符号”这个概念已经从文化符号术语范畴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术语范畴。在塔尔图一莫斯科文化符号学派学科背景中,“符号”一词与“语言——第二模拟系统——文本——文化”等术语相关;而在跨学科术语领域中,“符号”与“生物”、“智”,以及“语言结合则更值得重视。作为一个元学科概念,符号属于文化研究方法论范畴,并且与“整体主义”、整体与部分等相对概念有莫大关联。因此,在此语境下,“符号”作为元学科概念,对于文化研究,普遍文化生产机制研究转向,以及对“方法论本身认知”起到了学科互补与整合作用。

  • 标签: 文化符号学 符号域 学科概念 文化生产机制 文化研究 跨学科
  • 简介:库尔在本文中通过对约翰·洛克提出两种科学——符号和物理学方法论比较,用符号和非符号方法来描绘生态系统。物理学和符号间最重要差异在于,物理现实存在是独一无二,我们可以通过不断重复来求证,而符号现实存在是多样,我们需要将这些不同符号世界作为独特个体来研究。关于符号,库尔在文中给出了17条互补定义,

  • 标签: 符号域 生态学 悖论 交流 符号学 生态系统
  • 简介:本文主要从语言研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讨论构式压制现象分析给予我们观念和方法上启发。面对无所不在构式压制现象,本文对构式形义关系提出了新认识,同时对语言用变和演变机制提出了新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特殊界面现象理论化地位。基于学界对构式压制现象分析策略,进一步分析了贯彻其中整体论和现代还原论适用情况及其互动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目前构式压制研究所面对一些基本问题,倡导建立互动构式语法。

  • 标签: 构式压制 语言学价值 用变和演变 界面 融贯论 互动构式语法
  • 简介:摘要中式英语产生原因很多,如文化影响、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中式英语存在一向被认为是英语学习大敌,但中式英语存在并非一无是处。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角度分析中式英语产生原因,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中式英语存在合理性,给予部分中式英语公平揭示。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中式英语 概念整合理论
  • 简介:本文从地点/方位对立和空间名词指称性出发,选取存在主语、存在判断主语、处所定语、处所主语、处所话题等句法位置讨论了各类名词空间性要求,分析现代汉语空间区域在空间参照关系中地位,讨论地点/空间对立对空间存在关系表达影响,进而分析了空间存在关系断言化和指称化以及空间区域前景化在汉语句法结构中各种功能变异,试图揭示"地点/方位"对立对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和功能分析影响.

  • 标签: 地点域/方位域 空间存在关系 现代汉语 句法 断言化 指称化
  • 简介:文章以6位北京话母语者非强调自然焦点陈述句语料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汉语语调基本模式内部不同韵律层级音高表现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句调内部不同位置词调,词调内部不同位次字调,尤其是句末词调内部字调,这两个韵律层级音高表现具有很强同构性,主要表现在音高跨度、音高起伏度以及调域中线三方面。“同构性”是语调基本模式重要特征,作为基本模式三要素下倾调、降阶调、边界调对于“同构性”产生都有重要贡献。语调基本模式中不同韵律层级间同构性是人类语言中递归性原则在语音中表现和投射。

  • 标签: 普通话 陈述句 基本模式 韵律层级 同构性
  • 简介:本文中,洛特曼试图在一个宽泛知识语境中讨论生物符号与文化符号基本概念。现有的三种知识话语主导范式是不同,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经典”话语范式、“现代”话语范式和“后现代”话语范式。皮尔斯描述符号过程代表是经典话语范式,主体世界这一概念采用是现代范式,而符号概念则体现了后现代符号空间。

  • 标签: 主体世界 符号域 现代范式 文化符号学 “后现代” 知识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