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鲁迅先生曾云:“小说和戏曲,中国向来是看作邪宗的。”特别以有元一代的曲家作品为甚,虽然诸人粉墨登场,其作光辉灿烂,南呼北应,擅一代文学之胜,成铺天盖地之势,但“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遂使一代文献,郁湮沉晦者,且数百年”。由此,唯钟嗣成《录簿》问世,才使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家族趋于完整,才使鄙弃不道的戏曲具有了史家不朽的价值。对于《录簿》的地位、意义、内涵等,名家公论极多,但对于首部比较系统辑录曲家和作品的要籍,何以以“”称之,却罕有专家论及。本文不揣浅陋,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录簿》之“”义作一解读。

  • 标签: 《录鬼簿》 “鬼” 古代文学艺术 比较系统 钟嗣成 戏曲艺术
  • 简介:屈原的《山》,写的是一个美丽而忧怨的女神,这个女神,并不是单纯虚拟出来的,而是出自一个美丽凄婉的楚国传说,也就是说,《山》这首诗,实际上是对一个传说人物的具体描写。郭沫若、马茂元等人考证:“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就是巫山,这山就是巫山女神。《宋玉集》《洛神

  • 标签: 《山鬼》 屈原 文学研究 审美特征 诗歌 民间传说
  • 简介:王梵志诗中“朴”一词数见。《王梵志诗校辑》0一二首注:“朴:指使、鬼魅。”项楚先生认为此注不妥,云:“‘朴’者,指行将化为鬼物之人,或云候补鬼物。唯何以称‘朴’,颇难索解。《战国策·秦策三》……故知死鼠未腊者称·朴’,‘朴者’,肉脯也。而古人确有称待死之人为‘肉脯’者……此与‘朴’之语同一联想也。”

  • 标签: 补释 王梵志 战国策 肉脯 “鬼朴”
  • 简介:”、“傀”、“怪”三者音义皆有相近相通之处,在源流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关于“”之本义及其文化源流的考释较多,但探寻“”与“傀”、“怪”等关系的文章较少。现试将三者的意义进行梳理,认为“傀”“怪”二字应为“”之分化之字,又由“”之形体特征后又分化出“傀”‘魁”等从声之词。

  • 标签: 关系
  • 简介:鬼魂崇拜是俄汉民族共有的民间信仰形式,这一信仰的主角是一些“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像貌丑陋”的妖魔鬼怪。他们常作祟于人间,制造灾难,人们对之十分畏惧。所以,俄汉民族都有驱鬼免灾的迷信活动及种种忌

  • 标签: 迷信活动 驱鬼 天地之间 神功 可真 祭法
  • 简介:“隔袋买”转意为:不了解东西的好坏,也没看到就把东西买下了。这个俗语是法国人智慧的结晶。由于其形象性,甚至有些出人意料,它被俄语、德语、英语采纳。(只是英国人把换成了小猪)。

  • 标签: 法国人 形象性 英国人
  • 简介:骨质疏松(生命的一种屈辱)是一个如此绝妙的病名——那些小小的”喔”.骨头上的小洞当雨落进去.会让一个老妪像我一样不能动弹.如瑞士奶酪般多孔。我在胯部和膝部打了排孔像被括号包围自打我萎缩的脊椎开始骨质疏松——还有我的四肢都萎缩成了蕾丝,像玻璃碰撞石头般易碎。

  • 标签: 回旋 骨质疏松
  • 简介: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 标签: 兔子 猎人 牧羊人
  • 简介:众所周知,和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最受人类欢迎的宠物。然而,“”、“狗”作为一种动物名称,在英语习语和谚语中扮演了非常活跃的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表达法,往往用来形容人类及其活动,被赋予了西方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的色彩,更扩大了成语的意义和内涵,使英语语言变得愈加绚丽多姿。

  • 标签: 习语 谚语 历史文化 民族心理 英语 动物
  • 简介:我家的第一只没有名字,大家都直呼它“”,关于它的历史得追溯到二十年前。那时我不到四岁,记忆里最早的便是这只了,准确地说是六只;而记忆里的第二件事则是我已经上小学五年级,那时我十二岁,这中间的八年是空白。

  • 标签: 五年级 小学 历史 准确 记忆 空白
  • 简介:这篇短文,有两个看点,一是刚进家的那只可怜的“”,二是同样一只,但已是“娇情得可以的“”。

  • 标签: 举重 短文 可怜
  • 简介:众所皆知,相对于茫茫宇宙,每一个人都只是匆匆过客。作为茫茫宇宙中的一员,地球显得的是如此的渺小,然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又更是极其微弱的。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能自己掌控,不能自己抉择,一次病痛,一个意外,都有可能夺去对自己来说最宝贵的生命。即使没有经历这些病痛和意外,自然死亡也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过程。

  • 标签: 自然死亡 生命哲学 解读 从容 个人 宇宙
  • 简介: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每一次翻译活动都是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而每一种翻译理论又都是从无数次翻译实践中提炼出来,并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的。本文将从翻译实践的具体文本入手,以法汉对比研究为依托,将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有机结合,从思维、语义、美学层次分析翻译常见问题出现的原因,力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翻译质量。

  • 标签: 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 常见问题
  • 简介:《我是》与《阿Q正传》在叙述语言上都属于幽默讽刺类小说,同时,在叙述结构上也显示出相似处。即,叙述者与主人公的距离发生了由远及近的变化;叙述者的视角也不固定于单一视点,而是在不同人物之间转换。本论文将从由此产生的特殊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对两部作品进行详尽的文本分析比照,进一步论证鲁迅受到夏目漱石作品影响的可能性,从而为今后二者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叙述者 主人公 叙述视点 距离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