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利科从自己“叙述智力”与“情节化”理论的角度认为,普罗的“故事形态学”是逻辑合理化的产物,它用对象化的方式所区分出的功能及假定的“功能系列”,根本就不是叙述实践本身(即“讲述故事”)。为了深入理解他们各自论述的合理性,笔者展开了进一步的辨析。

  • 标签: 利科 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 逻辑化 叙述智力
  • 简介:<正>“推”就是“推广普通话”的意思。某报上有“推”专栏,讲推广普通话的道理和经验。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值得称赞,但把“推广普通话”叫做“推”,却不值得提倡。汉语尚简。因此,汉语中的简称很常见。简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它本身并无可非议。只是使用简称不能太随便,以致造成语言的混乱,使人无法理解。——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上面标着一个红牌牌,写着“文安车”三个大字,怎么也看不懂。经问内行人,才知道“文安”是“文明礼貌、安全行车”的意思。墙上贴着一张广告,上书“医捷”二字,看了内容才知道“医捷”是“医界新成果捷报”的意思。“知青”,人们已经熟悉了,系指“知识青年”。某地又出现“待青”的称号,指“待业知识青年”。“农转非”是“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招飞”是“招飞行员”。“红办”是“中国人民银行红

  • 标签: “推普” 推广普通话 招飞 太随便 知识青年 值得称赞
  • 简介:一直以来,俄罗斯始终是世界冰坛强有力的争夺者,男子单人滑这个项目更是被俄罗斯选手捍卫了18年。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被盛赞为“冰王子”的俄罗斯名将鲁申科完美演绎了“四周跳”,但由于对新规则缺乏足够的了解,最终与金牌失之交臂。尽管如此,鲁申科在冰迷心目中永远是俄罗斯的英雄。

  • 标签: 俄罗斯 普鲁申科 滑冰
  • 简介:文章采用古今南北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汉语普通话及41个方言点之间相对应的义位"吃"在聚合、组合方面的共时差异和历史演变.1)"喫"在东汉时的汉译佛经中就已出现,至少在晚唐五代"吃"语义场基本上完成了"食"与"喫"的更替.不同方言相对应的词位区域分布特征可以看作北方官话、近江方言、远江方言在类型特征上的表现,同时反映了源流特征和地域特征.2)普通话和方言相对应的义位"吃"在组合关系上存在着差异,这与古代共同语的传承、汉民族义位"吃"义域范畴扩展、不同方言自身整合特点有关.

  • 标签: 汉语 普通话 方言 “吃” 词汇
  • 简介:吉林市龙潭区金珠乡古墓旁发掘出土的赵氏满文墓碑对研究该家族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吉林地区的满族史,家族史,社会史及人口史均可提供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墓碑阴面的满文可知。该墓碑立于清朝嘉庆二年,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考古价值。

  • 标签: 墓碑 家谱 源流
  • 简介:为刺激儿童学习中文的兴趣,美国新州林顿大学哥特森儿童图书馆目前举行“中文故事阅读时间”活动,由两位华裔大学生陪伴七岁以下儿童朗读童书,并动手制作劳作物品,天真烂漫的儿童喋喋不休地说起生活常见的中文用语。

  • 标签: 儿童图书馆 中文 阅读活动 故事 美国 儿童学习
  • 简介:从对物的沉醉最终走向精神的超越,是伊丽莎白·毕肖诗歌创作的基本模式。超越的实现可以经由象征、想象的介入,形成一种"断层式"超越;也可以经由某种渐浓情绪的堆积至最终释放,形成"胀裂式"超越。通过对诗歌中的物质性和精神特质分析,可以看出生成这一模式的深层机制,即:超越是诗人亲近自然、打破主、客体机械二分、在和外物作交互性对话中获得的灵感补偿,更是诗人主体道德感、人文感和现实正义感的彰显。在灵动的大自然中探索、为自己所处的混沌时代找一种秩序、为绝望焦虑的现代人打造一个希望的世界,是毕肖这种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 标签: 断层式超越 胀裂式超越 物质性 精神特质 伊丽莎白 毕肖普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2016年特朗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作为语料,尝试运用评价系统理论的态度系统来分析探讨特朗是如何在其演说中运用评价手段和方式,表明说话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达到其人际功能的目的。

  • 标签: 评价理论 语篇分析 人际功能
  • 简介:摘要韩礼德根据语言使用的目的把语言使用归结分为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在于交换信息以及建立社会关系,是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事物的态度和判断的主要方式。本文拟通过该人际功能,对2016年伊万卡·特朗为其父唐纳德·特朗竞选美国总统进行助选的的公开演讲进行分析,对演讲内容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人称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在演讲中演讲者如何打动听众,赢得选民支持,实现其政治目的。

  • 标签: 语气 情态 人称 助选演讲
  • 简介:文化比较需要对文化具有一种宏观的视角,如实地将中俄文化都看做是完整的体系,在整体的背景下辨析比较的对象。比较研究可有三个层次,一是辨析异同,二是辨析世性与民族性,三是对话创新。从文化比较到文化对话,既要有质实的辨析,又要有高远的追求。

  • 标签: 文化比较 整体性 普世性 对话性
  • 简介:理解《情歌》一诗主题的关键在于解读诗中的美人鱼意象。《情歌》的叙述者带着调侃的口吻中流露出无奈和怯懦,描绘出杂乱的景象和人物荒芜的感情世界。然而出现在诗歌结尾部分的美人鱼意象却骤然改变了诗歌的意境,从现实转入虚幻,人物的内心从世故变为浪漫,字里行间也不再语带讥诮。而透出脉脉温情。更为重要的是,《情歌》所描写的各个场景处于跳跃变幻之中,现实与幻想相互交错.看似散漫无章,但美人鱼意象却赋予了诗歌清晰严整的结构,诗歌不仅表现出现实与梦幻的巨大反差,更与《奥德赛》第十二章处处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表现出爱的缺失所导致的精神上的荒芜状态,也即在《荒原》中得到传承与发展的荒原主题。

  • 标签: 美人鱼 意象 主题
  • 简介:提要:俄罗斯观念派诗人里戈夫被赞誉为“公认的诗歌导师”、“最后一个苏联时代伟大诗人”。本文从俄罗斯诗歌体裁发展变化出发,具体分析了里戈夫的三类诗歌——视觉诗歌、声响诗歌和文字诗歌相对于传统、经典俄罗斯诗歌所呈现出的体裁不确定性特点,以及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视觉诗歌 声响诗歌 文字诗歌
  • 简介:评论界一般认为约翰·厄代克创作的《伊斯特威克的女巫们》有嘲讽诋毁女权主义运动的倾向,书中的女巫也似乎被用来影射追求个性意识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女权主义者。然而,综观厄代克40余年的作品,可以推断出该小说的深层主题依然是反映他本人的宗教观,即世俗化新教教会与牧师在引领现代美国人信仰方面的无力和他对新教发展前途所持有的悲观态度。

  • 标签: 厄普代克 巫术 女巫 新教世俗化 世俗化牧师
  • 简介: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语篇,总统竞选辩论在美国大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为研究视角对2016年9月26日特朗与希拉里的首场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发现竞选辩论中介入资源的分布规律,并据此探讨特朗与希拉里是如何建立和维护不同的人际意义以实现自己在大选中胜出的目的,进而揭示特朗与希拉里在总统竞选辩论中的语言风格特点。研究发现特朗在面对质疑时,反驳态度更为坚定,言辞中展示了高度的自我认同,语言特点属于进攻型。相比而言,希拉里的辩论言辞更加缓和,属于防护型。

  • 标签: 介入资源 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 人际意义 语言特点
  • 简介:本文以评价理论的三个子系统为理论框架,从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方面对特朗参选演讲进行分析,探究其中与美国民众政治诉求的契合点,进而分析当下美国民众不理智的政治诉求。

  • 标签: 特朗普 参选演讲 评价理论
  • 简介:该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基础上,以特朗在华盛顿的演讲为例,从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隐喻象似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象似性原则在政治演讲中的运用及取得的文体效果。该文分析的结果表明,政治演讲的语言形式主要以内容为依托,在该基础上,各种象似性原则的恰当使用可以给政治演讲带来正面的文体效果,起到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鼓动性的作用。

  • 标签: 象似性原则 政治演讲 文体效果
  • 简介:本研究在基于使用的语言学视角下,探讨了齐夫频率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VP-NPAP构式的作用。被试为低中水平的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被随机分派到顺序齐夫频率组、随机齐夫频率组,均等频率组和对照组。被试共学习20个目标构式并参加构式测试任务。测试包括非限时语法判断任务和限时语法判断任务。限时语法判断结果显示:相对于其它频率,顺序齐夫频率在短期内更能显著促进学习者对目标构式隐性知识的习得。非限时语法判断结果显示:三类频率对目标构式显性知识的习得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接受顺序齐夫频率的被试能显著抑制目标构式的错误泛化。

  • 标签: 齐普夫频率 英语VP-NP-AP构式 显性/隐性知识 中国英语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