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把历年来对指示代词""、"那"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历时演变、语法位置、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四大部分,并着重讨论了语法意义的虚化和语用意义的不对称性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把以往的""、"那"研究区分为三个阶段,并指出第三阶段研究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引进了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理论成果,这一阶段的研究还方兴未艾.

  • 标签: 指示代词 功能语法 认知语法 述评
  • 简介:高校的学生会是个小社会,名分响亮,机构林立,官职繁多,轮换频繁。对此笔者十分理解,没有搅局干犯的意思。恰恰相反,是想议论一下这类职务的英文表达,帮助大家把自己辛苦积攒的名衔写对,最好能打扮得洋气一些,至少不至于直愣愣地向老外宣布自己是个小骗子。

  • 标签: 部长 英文表达 学生会 职务
  • 简介:/那个+V/A”是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中表示突显程度义的常用结构之一,这一结构经常与人称代词和感叹语气词搭配,不仅凸显了焦点“V/A”,而且注入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具有强烈的主观化色彩。这一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那个”指称性下降、陈述性上升。

  • 标签: 突显程度 那个 主观情感态度 演化历程 语用动因
  • 简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曾被编入人教社2001年大纲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现在又被编入人教社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两个版本,这篇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文字上有些不同。

  • 标签: 偶数 奇数 《斑羚飞渡》 语文 第六单元 第二自然段
  • 简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不仅学生不爱写,老师面对学生也常常难以下手。本文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通过对诱发兴趣、巩固兴趣和延续兴趣这三个方面的阐述,并举以教学实例说明兴趣对写作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兴趣 写作
  • 简介:《英语知识》1993年第12期第24页《同位语的位置》一文对同位语的位置做了全面的论述,读后使人受益匪浅。但对于该文中的一个例句(p.25最上面一例)笔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将此例照录如下:2)Thesuggestionwasthattheyshouldbepackedoffatonceinspecialtrain.用专列马上把他们送走的建议被采纳了。笔者认为作者把theyshouldbepackedoffatonceinspecialtrain看作是同位语从句,说明主语suggestion.这样分析不妥。因为我们如果把that从句放在主语之后.该句就成了:Thesuggestionthattheyshouldbepacked

  • 标签: SUGGESTION packed 翻译模式 抽象名词 attitude OPINION
  • 简介:“你(个)NP”作为标记性构式,语用功能倾向于表负向评价,评价功能的获得在于该构式形成两层套叠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在短语层面,“你(个)NP”构成同位短语,用“(个)NP”明示“你”的身份、性别、职业、属性等,构成“参照体-目标”构式,直接表示评价;在语篇层面,“你(个)NP”作为话题结构,与其后的命题或从句组成更大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共同实现主观评价功能。“你这个NP”有多个变体,形式尚未完全固化,仍处于语法化的进程中,语法化的认知理椐是语境吸收和交互主观性。

  • 标签: “你这(个)NP” 负向评价 “参照体-目标”构式 构式语法化
  • 简介:《祖堂集》中“(者)”“那”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有连带成分。它们具有表指示的语义功能,表区别和连接的语用功能。《祖堂集》中“(者)”“那”最基本的语法意义是指示,还出现了从指示义虚化而来的语法义。“(者)”“那”的虚化一方面是它们自身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其”的类推作用分不开。

  • 标签: 《祖堂集》 这(者) 指示功能 虚化轨迹 类推作用
  • 简介:在文学创作课上,曾给学生出过一个叫他们笑起来的片断练习题目:一道美味的菜。我说:“谁能把我当老师的馋虫钩出来谁打优秀。练习的结果是没有人打优秀。决非我当老师的难待候,“曾经沧海难为水”,而是这个题目听着容易做着难。有个外国人说:“手烧痛的感觉比任何文字描绘的感觉强烈,但诗存在于文学中,不存在于直接的感觉中。”(转引自《上海文

  • 标签: 文学创作 外国人 文字 前苏联 片断 作家